星舰联盟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树祖不语

“亚细亚”星舰的Tr-13古树是星舰联盟最古老的树,它扎根在一片叫作新云梦泽的大湖泊中心,几乎跟星舰联盟一样古老。在漫长岁月中,它不知道倒下过多少次,又顽强地重新抽根发芽,每一段嶙峋的枝丫都挂着褐色的气根,老的树干腐烂完了,新的气根沾到泥土之后又生长发育为新的枝干,一层层、一簇簇地向外蔓延着生长。整个Tr-13古树已经找不到最早的主干,却有着数以万计从气根发育成的新主干,共同支撑着它占地近百平方公里的树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充满敬意的名字——树祖。

在地图上,新云梦泽、有巢市和树祖的坐标是重合的,在星舰联盟草创之初的艰难岁月里,树祖只是一棵扎根在炽热的原始地表上的小树苗,那时的有巢市还只是一个叫作096号的小小星舰的人造生物圈监控中心,只有区区几名工作人员。后来随着生物圈的建成,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和为这些科学家服务的后勤人员从流浪飞船来到星舰表面定居,围绕着这座小小的实验室,慢慢变成096号小村、096号小镇,直至扩张为一座三十万人口的小城市。

树祖的成长跟城市几乎是同步的。在城镇扩张的早期,人们在这棵慢慢长大的大树上建造树屋、铺设吊桥和道路。不知不觉几千年过去,这里竟然变成一座巨树上的城市,生活在这棵巨树上的人就像树荫里的小蚂蚁,巨树刺破云霭,宛若盘古巨神撑起整个天空。

当096号定居点发展到城市规模之后,人们觉得有必要给这座特殊的城市起个名字,一句玩笑话成了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你看我们像不像祖先有巢氏那样以树为家?于是这座建筑在树祖巨大的枝丫上的城市就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有巢市。

树祖不是地球上的任何一种树种,它是五千年前在建造人造生物圈时,为了能在当时剧毒的原始大气和滚烫的原始岩石地壳中扎根生长,承担起改造大气环境的责任,由最高科学院设计的人造植物。它没有繁殖能力,但顽强的生命力赋予了它近乎永恒的生命,几千年来始终枝繁叶茂。今天的有巢市见不到在其他城市中常见的高楼,只有绿叶成荫的大树上如果实般倒挂的树屋,一座座吊桥和缆车在七八米粗的树杈之间纵横交错。很久以前滚烫的大地如今已经变成一片水乡泽国,树祖是这中心唯一的城市,人们在树祖的气根下划船、养鱼,在这个世界中过着独一无二的树中生活。

树颠之上的小型飞船起降台彰显着树祖的古老,那是一段很久以前被闪电击毁的树干,被人削平用作飞船起降台。当小华来到这座美丽的树上城市时,第一眼就被这起降平台吸引了,平台上密密麻麻的年轮据说有五千多圈,每一圈都记载着星舰联盟的历史。

有巢市的生物圈监控中心至今仍在使用,刚刚毕业的小华是它最新的员工。小华带着新买的独轮代步车,行驶在高低不平的树杈公路上,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公路本身就是大树上被削平的枝丫,公路两边、头顶之上和脚底之下都是累累的树屋,这里的人像敬重祖先一样地敬重树祖,郁郁葱葱的大树与人之间的相处仍是那么生机盎然。

在生物圈监控中心工作的每一名新员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熟悉树祖的历史,监控中心里的数据瀚如烟海,记载着“亚细亚”星舰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和树祖每一天的生长记录。

数据库中心的档案盒上,小华看到一行年代久远的娟秀字迹:今天我们撒下这些树种,希望它成为参天大树时,能为后世子孙撑起蔚蓝的天空。落款人是韩丹。

树祖的生长记录追溯到最初竟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年份:联盟纪元前十八年,那是星舰联盟成立前夕的流放者兄弟会时代,也是“亚细亚”星舰开始进行生物圈实验的年份。小华打开档案盒,里面只有一个头戴式虚拟现实记录仪,他戴上记录仪,出现在眼前的是五千年前荒凉的世界。

这是一艘非常古老的飞船,它是用小行星改造成的,巨大的防护罩笼罩着星空下的小型实验性人造生物圈。生物圈中绿树成荫,依靠防护罩顶端的光源模拟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不少研究员来来往往地忙碌着,小华想拦住一名研究员问个究竟,那名研究员竟然从他的身体中穿过,恍若幽灵,这时他才想起这都是五千年前的3D视频记录。

小华抬头,只看见灰黑的浓云中一颗透着岩浆暗红光芒的星球,像一轮巨大的月亮,占据了半个夜空。那是不久之前才完成星球主体建设的二号舰——“亚细亚”星舰。

星舰的生物圈建造工作始于星舰联盟成立之前,这场星球级别的生物圈试验开始于“亚细亚”星舰,一号舰“欧罗巴”星舰反而是很迟才开始建造生物圈的。小华站在忙碌的研究员中间,走进满是各种生物样本的实验室,实验总是失败多成功少,很多生物样本都带着或多或少的畸形和变异。据他所知,五千年前祖先们节衣缩食,倾全兄弟会之力也只建造出一艘用小行星改造成的大型生物实验室,这艘实验飞船的内部代号早已不为人知,它的绰号却让后世子孙耳熟能详——“莉莉丝号”母舰,全星舰联盟生物圈的生命之母。

在实验室里,小华看见巨大的屏幕上不停跳动着“亚细亚”星舰的各项遥感数据:“陆地面积百分之一、岩浆海洋面积百分之九十九、地表平均温度一千八百二十六摄氏度、大气压力二十一兆帕、氧气含量零……”祖先们为了应付星际流浪中常遇到的流星之类的物体撞击,制造了巨大的星舰,它的大气层远比任何飞船的外壳都要可靠,能把飞船撞击成零件状态的流星都会在大气层中烧成灰烬。但那时的星舰竟然是这样一个炎热的地狱,让小华忍不住担心祖先们如何生存。

小华走到会议室大门前,穿过大门的幻影,里面正在进行人造生物选型会议,会议室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地球远古时期的生物圈演变:地球诞生之初,大地也是像“亚细亚”星舰一样炎热,在地球慢慢冷却后,出现了原始海洋和陆地,从毫无生机的海洋里诞生了以铁为食的简单细菌,再到光合作用的蓝藻,它们逐步改造着原始大气和海洋的环境,慢慢诞生了更为复杂的生命。

一名瘦小的女学者唰唰几下,把整个生物演变过程打满红叉,她的观点很明显:我们没时间耗上几亿年等“亚细亚”星舰冷却,没时间等上几亿年让那些蓝藻慢腾腾地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建造生物圈的工期必须尽可能短,为此必须针对性地制造能迅速改变环境的人造生物。

第一批被制造出来的是Tr-1族噬热硅基细菌,它以硅原子代替碳原子组成生命的基石,DNA链中的碳变成了硅,氨基酸中的碳也替换成硅,这样的生命形态也许在远古地球中曾经存在过,但其新陈代谢的产物是固态的二氧化硅而不是气态的二氧化碳,无法在自然界中循环利用,最后败给了碳基生命体而迅速灭绝;但在最高科学院的强力干预下,在“亚细亚”星舰连二氧化硅都能融化的高温下,这种细菌刚投入星舰表面就迅速繁殖生长,钻进岩浆深处不断分解熔岩。滚烫的岩浆像一锅沸腾的粥,形成了充满硅基生命的黏稠海洋,翻滚着、释放着大地深处的高热,一串串火山山脉迅速形成,以每天数十座的速度不停喷发,刺激着陆地不断形成。大量的热量释放到大气层中,最后消散在冰冷的太空中,让星舰迅速冷却。

制造人造细菌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给它寻找食物。那时的星舰不像现在这样阳光明媚,细菌的生命循环只能建立在比深海更黑暗的世界中,“亚细亚”星舰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过要建造生物圈,好在这个没有氧气的世界里,有大量的硫、铁等元素以游离态存在,足够人造细菌像地球时代的深海细菌那样以矿物质为食,获得生命循环所需的能量。

小华没有时间看完整个视频,毕竟这是长达五千年的视频记录,只能按下快进键跳过一些片段。最高科学院的智慧让人叹为观止,硅基细菌虽然也会变异、繁衍,但支起生命大厦的硅基结构是它们绕不过去的槛儿,当大地温度降到一千摄氏度以下后,没有足够的温度再让硅基键维持活性,硅基键强大的键能把自己彻底锁死在无法动弹的失活状态。时至今日,“亚细亚”星舰的岩层和土壤深处,这种几乎变成化石的硅基原始细菌仍然随处可见,成了岩层的一部分。

第二种投入大地的仍然是极端噬热的细菌Tr-2族,它的作用与Tr-1族相同,只是不再是纯粹的硅基生命体,而是分子链为硅碳交替相错的复合体。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小华知道键能的不同会导致分子空间结构的天差地别,直接破坏DNA和蛋白质的分子构型和生命活性,不是简单地把碳基生命中的碳替换成硅就能完事的,它的设计者得有像神一样从零开始设计一种生命体的才华才行。

小华想起了那名主持会议的女学者,她只怕就是传闻中的韩丹教授,最高科学院生命研究所的主心骨、设计人造生命体的天才。

在温度降低到五百摄氏度以下后,Tr-2族细菌也因为温度降低而迅速失活,它的碳链不像纯硅基那样结实。第三种投入大地的Tr-3族细菌是纯粹的碳基生命体,它以Tr-2族细菌为食,吞噬碳元素,把无用的硅残骸排泄在细胞膜之外,这仍然是为了降温而生的细菌,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之后又失去活性,成为更新的Tr-4族细菌的食粮。Tr-4族细菌的繁盛在“亚细亚”星舰形成了一个大高峰,它几乎吃光了整个星舰地壳浅层的全部碳元素,甚至就连原始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都逃不过它的饕餮之口。

失去二氧化碳之类的温室气体后,原本就在下降的星舰气温更是呈现出断崖式下降,大气压强也迅速从可怕的二十一兆帕下降到十兆帕以下,尽管仍不适合人类生存,但让憧憬着重回祖先们的地球时代生活模式的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

这时的“亚细亚”星舰第一次刮起“暴风雪”。那是失去温室气体的“厚毯”之后,极度冰冷的大气层顶端跟灼热的大地表面形成的温差推动形成的剧烈空气对流,Tr-4族细菌菌毯被刮向天空,厚厚的菌毯在一些风力不能及的山谷中堆积到上百米的厚度,在狂风肆虐的平原上则被刮到大气层顶端,整个世界都是灰蒙蒙的飞絮。

Tr-4族细菌的菌毯黏糊糊的,其实它一点儿水分都没有,那些黏稠的物质是它分泌出来的线性烷烃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油脂状液体,用于提供生命化学反应所需的液态环境。实际上Tr-3族、Tr-2族细菌也是这样生存的,更古老的Tr-1族则生存在更加耐高温的硅烷烃环境中。

被Tr-4族细菌抽走碳元素的二氧化碳终于释放出珍贵的氧气,而甲烷被抽走碳元素后,剩下的则是氢元素。剧烈的空气对流形成的闪电一次次点燃氢和氧,“亚细亚”星舰的天空剧烈地爆炸、燃烧着,天上的大火烧透整个苍穹,火光照亮大地,人们第一次在“亚细亚”的大气层中检测到水蒸气。

没有人比生物专业出身的小华更能体会到建造生物圈的压力,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一旦其中一个步骤出错,整个生物圈的制造就将停顿在一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异化状态中,没有机会再重来,而祖先们付出无数代价才建造出的两艘星舰之一的“亚细亚”也将彻底报废,那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细菌是很容易变异的,一旦它发生某种意料之外的变异,导致无法在下一个阶段启动时全部消亡,则会对未来的生物圈产生致命的影响。为了掌控Tr-4的变异情况,数不清的学者冒着大气层的狂风骇浪和电闪雷鸣,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驾驶飞船冲进“亚细亚”星舰,设法获取第一手的检测数据,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永远长眠在了这片大地。

下雨了,小华站在埋葬了遇难科研飞船的厚厚菌毯上,看着3D幻象的雨穿透自己的手掌,这是五千多年前“亚细亚”星舰上的第一场雨。雨滴带着腾腾的蒸汽,像苍穹破裂般倾泻在灰色菌毯覆盖的大地上。Tr-4族细菌一直工作在无水的环境,它的细胞膜没有防水结构,水对它来说就是剧毒,雨水轻易地溶解了它的细胞膜,瓦解了它细胞质内的所有生物结构,厚厚的菌毯在雨水之下迅速消融。Tr-4族细菌的末日终于降临。

雨越下越大。雨水倾泻在大地上,带走大地上残留的高温,变成水蒸气重返天空,在大气层高处散发了热量之后又变回雨水重归大地,使得星舰的散热进一步加快。温度和气压同步降低,大地的温度很快就不足以使落在地上的雨水全部蒸发,倾盆而下的雨水在先前地壳活动中撕开的裂缝里形成河流,左冲右撞,带着腾腾蒸汽,裹挟着Tr-4的残骸形成的大量腐殖质,翻滚着奔向低洼地带,汇聚成原始海洋。

星舰不像传说中的地球故乡那样有太阳照耀。在人造太阳发明出来之前,它的天空永远都是黑色的,但此时“亚细亚”星舰的天空一片刺目的亮白,无数闪电交织成焚天巨网,照亮了天空那翻腾的积雨云。云中的雨滴来不及落到地上就已经互相聚集成团,严格来说那已经不是云层了,而是被强烈的大气对流硬托在空中的高温液态水,它们在空中互相聚集,形成天上的河流、湖泊,甚至海洋,像灰水晶般的巨龙疯狂地扭动飞舞,直到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它越来越沉重的重量,才狠狠地倾泻在大地上。

越来越大的雨,已经无法用雨来形容了,这是天上的江河湖海直接砸落大地,穿过雷电天网,从天而降,砸得山峦垮塌、大地碎裂,整个世界都在闪电和洪水的席卷之中。小华只觉得仅有一句古话可以形容眼前的景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那一场暴雨足足下了一个多世纪。大雨之中,最高科学院往大地上投放了Tr-5族人造藻类、Tr-6族人造苔类、Tr-7族人造蕨类之类的人造生物。等到“亚细亚”星舰第一次迎来雨过天晴时,世界仍然是一片黑暗,小华抬头只看见满天星斗和暗月般的“莉莉丝号”母舰,低头则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世界,耳边传来的是过往高速巨型飞船的引力扰动带来的潮汐声,那些人造植物的孢子在黑暗中静静地等待着萌芽的机会。

地球古代的神话故事说,神说要有光,于是世界就有了光;在流放者兄弟会,最高科学院的科学家们说要有光,于是庞大的建筑团队就动了起来,为星舰建造生物圈所需的光源。

在星舰建造之初,人们曾经讨论过星舰要怎样的光源,很多人说要寻找一颗太阳般的恒星,把星舰开过去接受阳光的照射。当兄弟会的首领把人们的请愿书送到最高科学院时,这个方案被否决了,最高科学院的“众神”说:如果把宇宙比作海洋,一颗恒星就是一粒适合管虫黏附着生存的小小砾石,温和且安全,但适应了附着性的生活,一旦大浪掀来,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我们已经选择了流浪生活,为什么不离开舒适的海底砾石堆,进化为更高等、更加自由自在地游弋的生物呢?

民意向来不是最高科学院的首要考虑因素,科学院的学者们只对人类的生存和宇宙法则的铁律负责,不管你支持与否,这个两千年来人们为求生存,勒紧裤腰带扶持起来的科研机构都是在进行冰冷的思考之后才会迈出自己特立独行的步伐。

“亚细亚”星舰地壳下残存的热量是最好的能源,它终究不是天然诞生的星球,在表面急速冷却之后,地壳下仍然是极高的温度。科学院派出的工程师们利用遍布整个星舰的火山口、裂缝,建造起大量的地热电站,获取了大量的电力,再在星舰表面建造起无数的光源发射器,像探照灯一样向大气层顶端发射光束,大气层顶端的卫星轨道上建造的薄如蝉翼的反射器会把光束漫反射回大气层,为大地提供光和热。

科学家说,这是第一代的人造太阳。在这贫穷的流放者兄弟会,只能因陋就简地使用这种简单落后的技术为生物圈提供光源,等到未来条件成熟了,再在卫星轨道上建造更先进的小型核聚变人造太阳。

这就是祖先们在星舰表面上见到的第一缕阳光吧?小华抬头看着天上那逐渐亮起的人造太阳,那光芒既冰冷,又黯淡,跟自己熟悉的人造太阳散发出的温暖阳光完全不同,但足以让太空中流浪了两千多年的祖先们欢呼雀跃,好像重回地球时代那阳光下的生活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小华加快视频的播放进度,只看见浑浊的大海慢慢变得蔚蓝清澈,各种人造苔藓和蕨类在蓝天白云下的凉风中抽芽,在前面的人造细菌死后形成的腐殖质中繁衍,迅速蔓延到它们所能到达的每一处角落。荒凉的大地第一次呈现出绿色,只是少了昆虫和动物的喧嚣,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

在确定有足够的植物作为食物来支撑生物圈之后,Tr-8族、Tr-9族之类的人造昆虫、人造小型动物也开始出现在星舰表面,然后是Tr-10族的食肉动物和另外两种Tr型人造生物,再然后投放的是第一种高大的乔木Tr-13。

在“莉莉丝号”的实验室里,小华见到了Tr-13的种子,那是灰尘大小的小树种,浩浩荡荡地撒向“亚细亚”星舰的天空,随风飘散,四处蔓延。这时的星舰温度并不稳定,有时电力供应不上来,光照不足,温度就会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有时一阵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散发出的高热又使温度蹿到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绝大多数的树种会落在海洋、河流、冰冷的苔原和光秃秃的岩石中,然后慢慢死去,只有极少数落在肥沃的土壤上,抽根发芽,慢慢变成参天大树。

监测生物圈是否正常运行是科学家们重要的工作之一,树种撒播下去之后,他们开着飞船满世界寻找发芽的小树苗,给它们打上编号,观察它们的成长。一棵刚刚抽芽的小树苗被发现了,细嫩的小芽比一片草叶还细小,好像随时会被风折断,科学家们迫不及待地给它一个“096号”的编号,就近建了一个简陋的生物圈监控点,一边监控“亚细亚”的生物圈,一边照顾这株嫩苗的成长。当时不管是谁都没有想到,这株小苗就是后来的树祖,而这一年,被后世称为联盟纪元前十八年。

Tr-13人造树是第一种没有繁殖能力的人造之物,每年“莉莉丝号”都会向大地倾泻大量的树种,科学家们也不停地给越来越多的人造树打上编号,当编到第十万株时,他们编号的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新苗抽芽的速度,蓦然抬头,才发现整个“亚细亚”星舰已经变成被森林和草原覆盖的世界,恍然置身人类诞生之初的地球故乡。

生物圈建设到这一步,也就基本稳定下来了,接下来投放Tr-14、Tr-15等各种生物只为丰富物种的多样性,不断地加固生物圈的平衡。此时,流放者兄弟会也开始招收志愿者,到“亚细亚”星舰表面重建地球时代的生活方式。

小华在一座太空城的志愿者报名处看到了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报名处旁边冷冰冰的告示也无法阻挡人们的热情,告示的意思大概是:星舰上除了生物圈,啥都没有,信息时代的地球大都市无法一蹴而就地建成,兄弟会为了生存,把尽可能多的资源都用于建造下一艘星舰了,所有志愿者都只能像远古时代的原始人那样,凭着自己的双手打磨石器、钻木取火,甚至是过茹毛饮血的生活。

当第一批定居者们乘坐空投舱来到“亚细亚”星舰时,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蛮荒世界,这里除了陌生的飞禽走兽,什么都没有。由于地球原始社会的资料传至后世的极少,钻木取火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但当人们真正拿起两段木头时,怎么个钻法才能冒出火花,怎样才能把细小的火花变成熊熊烈火,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很多人甚至直至到了“亚细亚”星舰,才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树木的模样。

想捕猎?在飞船上生存惯了的人根本不擅长奔跑,怎么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野兽,有些时候到底是人捕猎野兽还是野兽捕猎人都说不准,实在饿极了的人们只能跟在野兽后头,吃它们遗弃的腐肉。最高科学院的学者们原本想带着大家去寻找能吃的野果,但却发现在抢夺野果作为食物的竞争中,人根本竞争不过素食的野兽,最后就连学者也得以野草充饥。

至于来自飞船的补给更是指望不上,从大气层顶端进行空投是很困难的事情,先不说厚厚的大气层很容易让补给品在降落过程中像流星一样烧毁殆尽,就算不被烧毁,飘忽不定的气流也会把补给品刮到不知哪个角落去,指望飞船降落在星舰表面给大家提供补给也不现实。星舰的引力跟地球是相同的,飞船每次起降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拮据的流放者兄弟会还用不起这么奢侈的大规模补给方式。

活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舍弃文明人的自尊,重新摸索原始人的生存之道。

在“亚细亚”星舰的探索者当中,有一小支移民队伍落在了096号人造树旁边。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人造树的树干已经粗到三个人都合抱不过来了。人们捡起石头作为工具,砍断树枝试图搭建窝棚,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又把简陋的窝棚砸得千疮百孔,人们纷纷躲进树下避难。再后来他们又挖掘泥土,试图烧砖盖房,但始终不得要领,烧过的泥土仍然是松散的泥土,轻轻一碰就碎。

在这始料未及的艰难中,不少人病倒、丧命,幸存的人开始慢慢懂得磨制石头制造标枪和弓箭、狩猎野兽和采集野果,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再也没有星际物质突如其来地撞毁飞船的致命威胁。兄弟会经常为了收集星际物质而冒险闯进小行星带,那望而生畏的大量星际固体物质落在星舰上时,只会形成一片无害的绚丽流星。

最高科学院的态度仍然是一贯的冷峻,不会因为有多少人在这星舰上倒下而动摇它的信心,哪怕倒下的人当中有不少是来自科学院的学者。它冷静地分析数据,看着人们迅速跨过被猛兽追着猎杀的“第二次旧石器时代”,进入开荒种田、建起土屋的“第二次新石器时代”,认真记录着在蛮荒之地生存的要领,并传授给更多的人——大家毕竟是来自太空时代的人,对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心中有数的。

当最高科学院的学者看见人们在树林里筑巢而居,而不是选择在危险的平原上建立城市时,惊觉Tr-13人造树成了一个阻碍,人原本就是被逐出森林的类人猿进化而成的,难道现在要重新爬回树上去?

在人们慢慢适应了星舰上的生活,像远古祖先们一样开荒种地、狩猎野兽时,流放者兄弟会正式改组为星舰联盟,这意味着大家不再把寻找适合人类定居的星球作为首要目标,而是把星舰作为家园来建设。这时的最高科学院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计划:Tr型人造生命体的任务该结束了,“亚细亚”星舰的生物圈应该是地球生物的生物圈,而不是人造生命体的生物圈。

“亚细亚”的地壳运动仍然很频繁——大地之下的热量仍在不时喷涌,三不五时的地震涌起一座座火山,跟远古地球的造山运动一样迅速改变着地貌,一片平原在几个月之后很可能在一连串强震后变成高原,一片山脉也有可能迅速沉入海底,但再大的危险也阻挡不了人们想重返地球时代生活的梦想。在一场火山喷发引起的森林大火过后,096号人造树成了一棵孤树,人们为了防止野兽侵袭而掘出的护城河阻隔了火势,它才得以活命。整个星舰大部分的森林都被大火摧毁,人们不得不放弃森林,重新进入草原。

一百多年后,当生物圈的下一个改造工程公布时,在大地上建造起原始城池的人们不由得攥紧手里的枪与箭:真正的危险要来了!科学家们告诉民众,真正的地球生物不是这些软弱的Tr型人造生物可以相提并论的。

每一个来到“亚细亚”星舰定居的人都被告诫过同一句话:地球生活并不是田园牧歌,大家怀念地球,只不过是因为失去地球故乡之后,一代代选择性地记住地球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同时刻意遗忘那些不愉快的往事罢了,不要对星舰上的青山绿水抱着过于美好的想象而忽视那些致命的威胁。

真正的猛兽出笼了,“莉莉丝号”母舰从生物样本数据库中提取了真正的地球生物基因,重新克隆了它们,释放到星舰上。小华戴着虚拟现实头盔,看见数不清的野兽从登陆舱中出笼,驯鹿、兔子这些食草动物就别提了,那些狮子、老虎和狼群才真正让人望而生畏,那些狩猎Tr型人造生物的方法在面对凶猛的老虎和狡猾的狼群时很少能够奏效,猎人们非死即伤,一些比较简易的定居点甚至会被野兽灭族。

要放弃祖祖辈辈的定居梦想,逃回窄小憋屈的飞船上吗?飞船上是没有猛兽袭击,但小行星带中横冲直撞的星际物质也同样是要命的威胁。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喊出了那句恍如隔世的口号:我们地球人是地球生物圈中的王者!当祖先们还是原始人时,就能战胜凶猛的野兽活下去,我们为什么不能?

与此同时,另一些植物“猛兽”——胡杨、云杉、蒿草等开花植物也迅速挤占竞争力孱弱的Tr型植物的生存空间。一切Tr型人造生物的末日都到来了,它们将让位于真正的地球生物。

联盟纪元二百年以后的短暂岁月,是地球生物不断残杀Tr型人造生物的时代,也是定居者们从“第二次新石器时代”走向“第二次农耕时代”的转折点,人们从艰苦岁月走进了更艰苦的岁月。Tr型生物在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是繁殖得很快的,而且普遍适合食用,但真正的地球植物当中,有毒的却为数不少,地球动物的杀伤力也远比人造生物强很多。

小华看着久远的视频记录,知道人造生物未必就不如地球生物强大,只是它的设计者刻意为它留下这个软肋,好让它们在面对真正的地球生物时被杀戮殆尽,让地球生物顺理成章地成为生物圈的主宰。Tr型生物几近灭绝,定居者们的粮食供应再次紧张起来,只能设法种植只有种子可以食用的稻黍稷麦,筑起更高的城墙来防御猛兽。好在“亚细亚”星舰上的热电站功率很大,一边努力消耗大地下的高热以稳定地壳,一边向定居者们提供电力。尽管星舰联盟无力为定居者们提供更多的电器用品,甚至拮据到连足够的电线都没法提供,但人们找到了电力的另一个原始用法:用电厂发电机组外壳散发的高温来熔炼矿石、打造金属武器来抵御猛兽,努力走出“第二次新石器时代”,设法迈进金属时代。

但当人们拿着历史书,想再重复工业革命的故事时,却发现“亚细亚”星舰作为一颗人造星球,根本没有由足够漫长的地质年代来形成的煤和石油——这种对工业革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化石燃料,而地热电厂所提供的电力在供给人造太阳、最低限度地维持生物圈的正常运转之后,已经所剩无几,无力支撑工业化的需求。

那是一个漫长到几乎看不到尽头的农耕时代,星舰联盟的经济学家们经过严密的计算,得出一个痛苦的结论:一艘落后的农耕时代星舰能养活的人口上限是七千万人,他们需要七艘星舰才能够让所有的人都离开飞船过上新生活。当这个结论得出时,他们庆幸地发现幸好当初没有坚持寻找新星球定居,否则飞船上多出来的几亿人口是得不到足够的粮食供应的,毕竟星球的工业化无法一蹴而就。

经济学家们必须在流浪飞船群和星舰之间划出一道深深的鸿沟,切断对飞船群的一切支援,把拮据的太空资源用于建设新的星舰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在未来造好第七艘星舰之后,就不必再造第八艘星舰了,到那时才可以把建造星舰所需的天文数字般的资源转为民用,扶持大家建造起像地球时代那样宏伟而舒适的高科技城市。

当这个消息传回“亚细亚”星舰时,人们看着夜空中繁星般的飞船群,现实的冷酷盘踞在每个人的心头,祖祖辈辈以来重建地球时代舒适生活的梦想只实现了一半,另一半竟然需要苦熬过那么漫长艰难的农耕时代。人们站在096号树祖的树荫之下,坐在冷风河畔用泥浆和石头垒起来的城墙边,在大草原骑马驱赶着羊群的途中,在一座座古朴简陋的村寨里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们被留在了落后的农耕时代,他们挥动镰刀收割水稻,削尖木头做成弓箭狩猎,在工作之余把现代科技知识一字一句地传给后代。

在物种更替中,巨大的树祖是幸运的。它位于其他物种不易入侵的盆地中,又有以它为家的村民们的悉心照顾,为它除去附近的每一株杂草,细心施肥、除虫,它才没有受到半点伤害。

造山运动仍然在持续着,但热度慢慢在降低,树祖所在的盆地慢慢下沉,改道的河流冲垮高山,卷走了盆地中的一切村庄,人们不顾一切地冒着洪水冲回村里,寻找他们认为最珍贵的东西,然后逃往盆地中的最高点——树祖。洪水退后留下满地尸体和他们至死都不愿放弃的珍贵物品,其中绝大部分是记载着地球时代科技的书籍,那是大家至死都不愿放弃的梦。

在那一场大洪水过后的每一年,盆地里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洪水袭来,而两场洪水之间的时间越来越短,盆地中的人们只能以树为家。终于有一年,洪水来了之后就不再退去,盆地变成湖泊,好在树祖足够巨大,树上的小镇已具雏形,人们无法再耕种农田,于是以捕鱼为生,一代代继续坚韧地生活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把这片盆地中形成的大湖称为“新云梦泽”,它就像一道宽大的防火墙,把外面的陆地植物挡在水乡之外,让树祖可以生存下去。人们划着船,载满鱼虾,出售给大湖外的居民,再换取些日常用品返回树祖里的家。每逢夜幕降临,树祖里都会亮起星星点点的鱼油蜡烛的光,像有无数精灵在古树中翩跹。

树祖的美,似乎能把时光凝结,它没有太多让人惊心动魄的往事,只是静静地活着,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庇护所,一代代的定居者跟它共生,从流放者兄弟会的落幕活到Tr型生物的终结,从短暂的旧石器时代活到漫长的农耕时代,谁都没想到早已步入太空时代的星舰联盟竟然会回头走过那么漫长的农耕时代,毕竟建造行星一样巨大的星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还发生过建造失败,几乎全舰被毁的事故。

第七艘星舰竣工之后,星舰联盟没有新星舰要建造的压力,那庞大的生产力和资源获取能力终于体现出来。飞船如约降临“亚细亚”星舰,那数以千万计的星舰工程技术人员转业为城市建造师,带来大家期盼已久的工业时代所需的大量能源。然而当大家相逢时,才蓦然回想起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之久。

在这一千多年中,“亚细亚”星舰中已是路网纵横,一望无际的稻田中零零散散地分布着炊烟袅袅的村庄,村里鸡犬相闻,村外耕牛悠然自得,偶尔可见的小镇学校里,学生们像念经一样背诵着地球时代的科学著作,从热力学到量子力学,从牛顿三大定律到相对论,尽管没有先进的实验室让他们理解这些深奥的科学理论的确切含义,至少一代代地背诵下来、留住这份念想也是好事。

漫长的农耕时代要结束了,一旦进入工业文明,无数的村落将不复存在,“亚细亚”星舰将朝着城市化无可逆转地推进,朝着自从祖先们被流放出地球之后,三千多年来朝思暮想的高科技大城市演变,这明明是大家坚守了三千多年的梦,但当它即将变为现实时,大家却又回头望着那悠然的农耕生活,犹豫不前。

给过去的记忆留点标本吧。不知是谁第一个提出这个想法,于是大家开始甄选古村古镇,设法保护它在即将到来的城市化中不受冲击。

“这些东西是保不住的。”最高科学院里,韩丹教授看了新闻报道之后,对身边的同事感叹说。

同事说:“凡事都有例外,不试着保护,怎么知道能不能保住呢?”说着把一张航拍照片放在她面前,那是她再熟悉不过的Tr-13型人造树,如今它被尊称为树祖,树里的小城市被称为有巢市。

星舰联盟并没有像当初预想中那样只建造七艘星舰就停止。在完成了七艘星舰的生物圈建造和城市化进程,经过一段停滞期后,它的实力迅速暴涨,然后是第八艘、第九艘……第两百艘,第两百零一艘……但后续的星舰由于技术的成熟和资源的充裕,加上没了当初的生存压力,再也没有经历过“亚细亚”星舰走过的艰辛之路。

小华在有巢市工作了十年,在这十年间,小华拜访过不少古村,它们当中很多都只剩下断壁残垣,人们想留住它,留住祖先们的一些零星记忆,但城市化的力量无法阻挡,村里的人纷纷进城工作以求更高的收入、更舒适的生活,人去屋空的古村被鼠咬蚁噬,逐渐倒塌,只有极少数因为残留有旅游价值、游客不断才得以生存下来。

一个平静的黄昏,小华接到通知说韩丹教授来了。韩丹的大名让小华如雷贯耳,她是一切Tr型人造生物的创造者,也是一切Tr型人造生物的毁灭者,这种顶尖科学家是不被允许死去的,他们当中每一个人的逝去都是对星舰联盟沉重的打击。她依靠出神入化的生物学技术实现自身的永生不死,只是她这人喜欢独来独往,当工作人员排成两排恭迎她的私人飞船时,舱门打开,里面空无一人,她早就不知道一个人溜达到哪里去欣赏有巢市独特的树中街景了。

树祖南边最高处有一根向外挑出的枝条,那根枝条特别光滑难走,却是小华最喜欢去的地方,每逢日落,“新云梦泽”的粼粼金光都会把天边的火烧云照得似梦似真。下班之后,小华带着一份外卖,又去了那个地方,却发现一个陌生的女孩坐在树枝上,听着音乐,看着远方,她那双眼睛像“新云梦泽”的湖水般平静,好像看淡了世间的生老病死、物种更替。

“韩丹教授?”小华试着喊了一声。

女孩转头,问:“你是怎么认出我的?”

小华说:“我在古代视频记录中见过您。”

韩丹稍微让出一点位置,让小华一起坐,小华只觉得内心非常紧张,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韩丹在生物学界可是神一般的存在,整个星舰联盟的生物圈建造、各种物种的兴衰交替都在她的指尖牵引下发生着。小华忐忑不安地找话题,最后终于问道:“您在看什么呢?”

韩丹说:“在看‘新云梦泽’对面的新郢市。新郢市那头是现代,有巢市这头是古代,记得三千年前我造访有巢市时,那边还是毫无人烟的荒滩。”

新郢市是一座特大城市,在晴朗的日子里,站在有巢市的树巅之上都能看见一百多公里外新郢市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的灯光,而它也正是有巢市最主要的游客来源,让这座古老的小城市能生存到今天。

小华说:“沧海桑田不就是这样子吗?五千年前,‘亚细亚’星舰还是一片毫无生机的熔岩地狱呢!”

韩丹说:“很多人以为我活得久了,见惯了人世间的一切,对任何事物都不会再有新鲜感,但人世间最不可预料的就是人类自己,经常做出一些超出我想象的事情来。”

小华问:“比如说?”

韩丹说:“比如说树祖,我在创造它时,就定下了它的死期,它原本应该在联盟纪元二百年左右死去,却没料到在你们一代代的照料下,它多得了近五千年的生命。”

小华见过韩丹施加在树祖上的枷锁,其中最为惊人的是它的DNA在电子显微镜下独特的三螺旋结构。绝大多数地球生物的DNA都是稳定而又带有一定变异能力的双螺旋结构,也有极少数细菌之类的低等生物是更容易变异的单螺旋、环状等特殊结构,而这种通过脱氧核糖之间交错排列成三角形断面的三螺旋结构DNA却是绝无仅有的,它的稳定性远远超过双螺旋结构,发生基因变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也让它在减数分裂中发生紊乱而不繁殖,在面临新物种冲击时,这种过于稳定的结构无法变异出适应新环境的特征,只有走向灭绝一途。

小华问:“您说,树祖能永远活下来吗?”

韩丹笑了笑,说:“这要看你们的意思了。树祖不属于这个时代,你们留在这城里细心照顾它,它就能永远活下去;你们离开这座城,它也会在不久之后离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