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经济体科技战略与政策动态
(一)世界主要经济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部署,打造面向未来的发展新优势
美国紧扣国家安全和未来工业竞争力目标,加强重点领域的力量部署。特朗普签署2022财年《政府研发预算优先事项》(Fiscal Year 2022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dget Priorities),强力支持国家安全、未来工业、能源环境、空天科技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白宫发布《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y),重新定义20项关键和新兴技术(C&ET),提出全力维护美国在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尖端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在这种顶层设计思想的指导下,美国政府密集出台了《国家5G安全战略》(National Strategy to Secure 5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开拓未来的先进计算生态系统战略计划》(Pioneering the Future Advanced Computing Ecosystem: A Strategic Plan)、《美国量子网络战略远景》(A Strategic Vision for America's Quantum Networks)等一系列专项领域发展战略,聚合国家力量抢占关键技术竞争优势。
欧盟(European Union,EU)及欧洲主要国家大力追加重点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强化自身科技力量。欧盟发布《2021—2027的年度财务框架》(Multiannual Financial Framework for 2021—2027)、《塑造欧洲数字未来》(Shaping Europe's Digital Future)、《人工智能白皮书》(White Paper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欧洲数据战略》(European Data Strategy)等顶级科技战略,投入巨额资金支持人工智能、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区块链等战略性技术发展,推动欧洲数字化转型并增强国家韧性。英国发布《未来科技贸易战略》(Future Tech Trade Strategy),提出增加技术投资和大力吸引外资进入5G、工业4.0、光子学等新兴行业,以保持英国的全球科技强国地位。法国发布并实施首份国家研究战略,拟大幅增加科研预算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帮助法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科研竞争中居于领先行列。德国发布《国家生物经济战略》(National Bioeconomy Strategy),提出2024年前投入36亿欧元发展生物经济;修订的2018年版《人工智能战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y),提出2025年前对人工智能的资助从30亿欧元增加到50亿欧元。俄罗斯政府批准的《俄罗斯联邦量子通信发展路线图》(Quantum Communications Development Roadmap),提出2024年前在信息领域大力发展光纤和卫星量子通信技术、建立商业量子通信网络、发展量子物联网等120多项举措。
亚洲主要国家也围绕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加紧进行战略布局。日本发布《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草案)》,提出未来科学技术创新的政策要点是发展数字技术、推动研究系统数字化升级等;宣布将实施70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聚焦降低碳排放和推动数字技术发展。韩国发布《科学技术未来战略2045》(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ture Strategies 2045),拟投资约21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健康、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新技术的研发;发布《2021—2023年中小型企业技术发展分步实施计划》,计划每年投资约1.33亿美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5G等新兴技术。新加坡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战略》(National AI Strategy),提出新加坡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愿景、方法和5项重点实施计划。
(二)世界主要经济体争相发展现代化军事科技,聚焦战略新疆域展开激烈竞争
多个国家的军费在疫情下逆势上涨,并聚焦军事尖端技术研发和武器装备升级。美国国会通过了总额为7405亿美元的《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21),军费连续6年上涨,其中专门拨付10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武器、高超声速导弹和军用5G等重点军事科技研发。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将在未来4年增加约165亿英镑的军费投入,聚焦网络、空天力量、人工智能等高精军事技术。法国2021财年的国防预算为392亿欧元,同比增长4.5%,其中约50亿欧元用于加强核威慑力量,如研发弹道导弹核潜艇及第四代配备核弹头的空对地导弹。德国2021财年的国防预算为468亿欧元,同比增长3.8%,已连续5年增长,其中1.75亿欧元用于武器装备更新升级。日本2021财年的防卫预算为517亿美元,主要用于加强其在网络空间、外层空间和电磁频谱等新领域的作战能力。韩国2021财年的国防预算约487.7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军事采购和研发预算增加1.9%,主要用于Baekdu侦察机系统等14个新型防御能力改进项目,并开展军事自动化系统、军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研发。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2020年国防战略更新》《2020年部队结构计划》,拟在未来10年投入超过186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主要用于研发新式远程导弹和水下侦察系统,以及提升网络安全能力等。
电磁频谱、太空、极地等新疆域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各主要国家在该领域的博弈日趋激烈。一是电磁频谱已成为军事强国博取战略优势的焦点。2020年,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DoD)发布新版《电磁频谱优势战略》(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Superiority Strategy),明确美军要通过夺取电磁频谱优势,掌握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美国空军提出在2021年组建专业的频谱战联队,以提升美国空军在电磁频谱和电子战领域的作战能力。俄罗斯列装“百利娜”电子战控制系统,可自主发现和识别敌方的电子目标,选择最优的电子战手段破坏敌方的雷达、通信和卫星。德国成功开发出“卡勒特龙攻击”模块化机载电子战系统。日本更是在《2021财年防卫预算案》(Defense Budget for Fiscal 2021)中将电磁频谱作为重点强化关注的新领域,并计划于2021年设立电磁波部队。二是太空作为战略制高点,已成为大国竞争的新战场。近年来,美国极力推进太空军事化进程,不仅在顶层设计上发布新版《国家太空政策》(National Space Policy),强调太空感知能力的重要性,制定太空行为标准,并且研发“小林丸”(Kobayashi Maru)和“太空篱笆”(Space Fence)太空跟踪监视系统,并装备“反通信系统Block 10.2”(Counter Communication System Block 10.2,CCS B10.2)太空攻击武器,进一步加强太空攻防能力建设。此外,美国还依托《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等计划,加强与盟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企图构筑太空联盟防线,利用联盟力量提高威慑能力,维持太空霸权。俄罗斯则持续完善通信、导航和遥感太空系统能力,并利用“努多利”(Noudoli)系统验证其反卫星能力。北约为应对新一轮太空竞争专门设立了北约太空中心,加强太空信息收集及作战理论研究。英国、法国、日本等相继设立太空司令部或成立太空部队,构建太空攻防体系,以应对太空威胁。三是北极地区的和平局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美国自2019年6月发布新版《北极战略报告》(Arctic Strategy)以来,已基本形成以参与极地大国竞争为主线、以强化极地军事实力为目标、以联合盟友为策略、以夺取极地地缘战略优势为目的的一整套极地战略。美国空军发布首个北极战略,着手加强北极地区的兵力部署和投资。美军分别与印度和挪威开展极寒地区作战训练,提升士兵在极寒环境中的作战能力。美国联合挪威对北极港口进行改造,以支持美国和北约潜艇锚泊和进行补给。俄罗斯则针锋相对地积极推进北极地区军事空天地一体化建设进程,连续发布《俄罗斯2035年前国家北极政策基本原则》(Basic Principles of Russian Federation State Policy in the Arctic to 2035)、《北方航道发展计划》等文件,增加北极船只、机场、铁路及海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先后部署了S-300、米格-31BM、苏-34多用途战斗机、反高超米波预警雷达、新型车载电子战系统及第二个防空师,完全按照实战要求进行北极军事体系建设,力图保持和强化对北极地区军事控制的优势。同时,俄罗斯还计划与中国、印度和新加坡讨论在北极地区开展联合项目,建立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美、俄等国在北极地区军事部署的不断强化和地缘战略竞争的日趋激烈,北极地区的战略平衡将不可避免地遭受严重冲击,或将进一步助推地区军备竞赛,导致地缘冲突和区域安全风险升级。
(三)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全球科技、经济格局加速重构
一是疫情推动各国将生物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国力博弈的焦点,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美国发布《保护生物经济》(Safeguarding the Bioeconomy)报告,从国家高度确定保护和发展生物经济的战略方案;发布《2020—2030年国家流感疫苗现代化战略》(National Influenza Vaccine Modernization Strategy 2020—2030),强化疫苗研发力量,并强调自主掌控疫苗研发、制造的供应链。欧盟发布《欧盟疫苗战略》(EU Vaccines Strategy),以加速开发、生产和部署新冠疫苗;发布《欧洲制药战略》(Pharmaceutical Strategy for Europe),推动强化具有前瞻性和抗危机能力的欧盟制药体系。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启动“全球新冠疫苗供应计划”(Global Covid Vaccine Program),提出在2021年年底前为成员国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已发表新冠病毒相关研究文章20余万篇,已有累计214款疫苗处于不同的临床实验阶段,7款疫苗投入使用,各国“预购”的新冠疫苗超过77亿剂。全球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一系列生物安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入爆发期,成为各国争相挣脱疫情泥潭、重回正常经济发展轨道的竞争新焦点。
二是疫情促使加强供应链安全与韧性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战略重点,促进供应链实现本土化、多元化发展已成为2020年的突出特点。美国联合澳大利亚、印度、日本、新西兰等国组建“经济繁荣网络”,拟重构关键领域的供应链,解决对中国的过度依赖问题。美国还拟提供税收减免措施和250亿美元的“回流基金”补贴,推动美国制造业回归。欧盟启动2030年和2050年“欧盟战略性技术和产业关键原材料”(Critical Raw Materials for Strategic Technologies and Sectors in the EU)的前瞻性研究,发布“2020年关键原材料清单”,启动“关键原材料行动计划”,提出摆脱对中国稀土、稀有金属等关键原材料供应链的依赖,重构关键原材料供应链,以确保欧盟掌握关键技术材料的战略自主权。日本为航天、医药、汽车等行业的日企提供约6.53亿美元的补贴,推动其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或东南亚;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还就启动三方“供应链韧性计划”(SCRI)进行磋商,以建立替代方案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整体而言,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供应链自主权和韧性的强调,以及已经开启的供应链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将对全球战略性产业的布局产生重要影响,极有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重构。
三是疫情助推数字业态发展,引爆数字技术应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物流自动化等数字业态的发展,为物联网、分布式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新机遇。数字技术创新成为2020年的重大科技发展趋势。在全球领先的技术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2020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中,7项涉及数字技术,包括超自动化、透明度与可追溯性、边缘赋能、分布式云、自动化设备、实用型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安全。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新兴技术》中,3项涉及数字技术,包括空间计算、数字医疗、量子传感器等。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此期间纷纷发布数字发展战略以抢占先机。如美国发布《联邦数据战略2020年行动计划》(Federal Data Strategy 2020 Action Plan),提出成立联邦数据政策委员会、制定国家空间数据基础架构战略计划、改善人工智能研发模型、建立数据伦理和保护框架等;发布《数字战略2020—2024》(Digital Strategy 2020—2024),提出加强国家数字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安全性,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重大发展成果。欧盟发布《欧盟数字十年的网络安全战略》(The EU's Cyber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Digital Decade),强调推进全球开放的网络空间,在未来7年内对欧盟数字化转型增加3倍投资;制定《2020—2025年欧盟安全联盟战略》(EU Security Union Strategy 2020—2025),提出探索身份信息防盗用、增强数字调查执法能力。
(四)美国特朗普政府严重破坏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发展,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科技关系或呈竞合并存新趋势
2020年是美国大选之年,特朗普政府在将精力聚焦于国内事务的同时,在国际事务上大肆宣扬“中国威胁”,奉行“单边主义”“美国优先”等主张,采取“科技霸凌”做法,利用其全球科技领导地位,从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等多方面采取限制打压措施,尤其是借疫情变本加厉地推动科技问题政治化,以“国家安全威胁”等名义限制中美之间科技人才及产品的正常流动,极大增加了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及跨国企业经营的政治风险,对全球科技创新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2020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科技发展实行不遗余力地打压。其中,一是借新冠肺炎疫情极力鼓吹“中国责任论”“中国赔偿论”,唆使美国内华达州、得克萨斯州对中国政府发起诉讼并煽动全球多国跟随起诉,意图将中国政府及中国科技贬至道德困境,构建以对华孤立为特征的“科技新秩序”;二是鼓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与盟国发起战略性的“排华同盟”,如组建“经济繁荣网络”“D10民主竞争搭档俱乐部”,在数字业务、能源、5G等领域重组国际供应链;三是重点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及人才,利用“实体清单”“军事最终用户清单”“军方企业清单”,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出口、投资及进口采购进行限制,以及加强对中国学者和科技企业高管的审查、起诉甚至污名化。美国将科技问题安全化、政治化的做法严重地破坏了中国新兴技术和高新产业的发展,使中国科技创新的外部发展环境加速恶化。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发布的一系列政治、外交、科技主张,其根本思路或部分手法上都与特朗普政府有所区别,或将采用多边主义和长线思维,在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气候、能源及未来工业技术等重点领域,恢复美国的领导地位,拟通过重返退出的国际组织、重塑全球技术规则、领导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等方式,增强美国的霸主地位及全球科技领导力。未来,拜登政府在涉及中美双边及全球治理的共同重大利益议题上,会秉持“合作、竞争、对抗”三位一体的政策立场,在气候、教育等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事项上,与中国开展合作的愿望迫切且有较大空间,但在对华定位上,仍然将中国列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高度重视中国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对美国领导地位的冲击及供应链安全问题,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半导体、5G等未来工业技术领域。在这些领域,美国或通过强化对华多边出口管制、建立民主国家技术联盟、主导科技规则话语权等形式,体系化地加强对华科技竞争或遏制力度。总体来看,在维持美国全球科技领导地位和遏制中国战略性新兴技术发展双重目标的指引下,美国新一届政府科技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全球的技术发展进程、科技力量对比及产业布局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