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士之乡
图1-1 1925年徐光宪(右二)5岁时与父亲徐宜况(右一)、大哥徐光宇,二哥徐光宙合影
徐光宪于1920年11月7日 (农历庚申年九月廿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城内宣化坊39号。他的父亲徐宜况(1883—1933),别号东山居士(见图1-1),于1883年4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上虞县汤浦镇下徐村东山七亩故居。所以,徐光宪生长于绍兴而祖籍是上虞。
相传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炎黄联盟的首领之一、陶唐氏部落长唐尧年迈之后,考虑继位人选,他自知其长子丹朱,德才不足,难膺重任,便四出寻访贤人,大族长们一致推荐虞舜,于是唐尧把部落长的位置禅让给虞舜。丹朱不服,等唐尧死后,蠢蠢欲动。舜避让丹朱,回到上虞故乡隐居。不料百位大首领不服丹朱,都到上虞来拥戴虞舜。现在上虞市政府的所在地“百官”,据说即由此而来(参见《上虞乡贤文化》第一辑,5页)。
舜以大象教民农耕,这是以兽力代替人力的一次农业革命。2009年6月徐光宪与女儿徐放、外甥女胡长康(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对周口店猿人等考古研究作出过重要贡献),曾在舜象石雕前留影。这个亚洲最大的石雕,是著名美术家韩美林设计的,有9头大象,6头小象,重1600吨,气势雄伟。
上虞属绍兴府。绍兴,古越之地,位于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西部。南部会稽山脉绵延起伏,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越中山水镜中看”、“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遥闻会稽美,一弄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赞美之词广为传扬。江南水乡绍兴,人杰地灵。据资料载,从越国至今的两千多年间,绍兴人才辈出,代不乏人,数以千计。著有《论衡》的汉王充、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的作者人称书圣的晋王羲之、唐诗人贺知章、宋词人陆放翁、元画家王冕、明医圣张景岳及哲学家王守仁和书画家徐渭、清治水专家何煟及史学家章学诚和篆刻家赵之谦等。近代以来绍兴籍的革命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更是不胜枚举,如徐锡麟、秋瑾、陶成章、杜亚泉、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邵力子、范文澜、马叙伦、陈建功、竺可桢、周恩来、马寅初、胡愈之、吴觉农、钱三强、俞大绂、金善宝、徐光宪……所以,毛泽东主席称绍兴为名士之乡:“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绍兴典故》,277页)
人物的活动构成了人类的历史,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形成了他所在时代的生动画面,而他们的事功之影响可能超越时代和地域,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可见人物对一地域的重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水土、文化精神滋养着它的子孙,人与环境互动,相互影响,所谓“地以人贵,人以地传。”(《新编方志十二讲》,113页)
绍兴历史久远,大禹陵就在绍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那种刻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对徐光宪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