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田歌是道书:玉叩斋随笔(艺林藻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卷田歌是道书[1]

承竹庵兄的美意,将此《玉雪双清》册页交给我整理,费时月余,终于告成。一般来说,书前应该有一段缘起,叙述底本来历,介绍著者生平,说明编辑凡例。话虽如此,我等后生小子得以附骥老辈的著作,已属荣幸之至,实在不敢佛头着粪,因此将这些内容作为后记放在最末,读者诸君其谅之。

江友樵先生(1926—2003)是册页的曾经保有者,他在一九五三年得到以后,填了一阕《高阳台》,其中有“待他年,艺苑钩沉,鲁殿灵光”之句,跋语也说:“他年付梓,必发异彩。”所以,江先生在1975年(癸巳)夏又专门为册页写了一开说明。现在我们将这段说明文字影印并标点出来,冠于篇首以代前言,也算了却江先生的夙愿。

赵熙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书法家,有关情况,江先生的前言叙述已详,至于这套册页的形成和流传,还有许多掌故可言。

赵熙二十岁游学嘉定府(今乐山市)的九峰书院,颇得山长胡薇元[2]的奖勖,由此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光绪八年赵熙以二甲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选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浮沉宦海。大约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有《留别玉津阁》诗赠胡薇元:“玉兰花外九峰前,长侍芳筵擘素笺。三百门生年最少,十年双鬓亦中年。”此后则音问渐疏。

辛亥鼎革未久,又遭遇洪宪复辟,赵熙避地荣县,始与阔别十余年、隐居成都的老师重新取得联系。赵熙不愧诗人本色,丙辰(1916)人日投寄的第一封明信片便是三首诗:

人日题诗问起居,隔年良问愧交疏。近知薄醉梅花底,白发寒灯苦著书。

家贫岁事难供酒,是事如云笑不言。勤望集成今自定,成都茅屋是桃源。

冬晴两月野田干,一雨春来巧作寒。汉代铙歌新乐府,尽凭绿竹报平安。

收到老学生的诗函,六十七岁的胡薇元欢喜无量,依韵和作:

千竿渌竹野翁居,白发萧萧两鬓疏。小雅繁霜刚注罢,梅开喜得故人书。

师弟布衣双祭酒,汜枢诗纬一微言。初胎绛雪开还落,物理难穷造化源。

杜鹃枝上雨声干,乍觉东风晓梦寒。欲乞仙方聊辟谷,笑他鸡犬逐刘安。

接奉复书,赵熙诗兴大发,乃一而再、再而三地叠用“鱼”“元”“寒”三韵作诗[3]。据公子赵元凯、赵念君所编《香宋诗抄》解题云:“此组诗为前后录寄胡薇元之作,多涉时事,共一百三十二首。”[4]依此计算,应有四十四组。此外,当年三月十三日[5]赵熙写给胡薇元的明信片提到:“不肖和韵及山腴处,数之近四十矣。故拟足其数,至此不再和。”三月廿七日明信片也说:“贱性尤不喜和韵,往年于上海,古微侍郎过访,曾一为之,外此惟今春,刺刺不休,意欲足成四十之数,终缺一二,亦可见无聊取适,非作诗法也。”按此推算,也应有近四十组诗,由此知二赵所言不虚。

赵熙致胡薇元明信片

胡薇元书法

跨帝制邮戳

黄安题“玉雪双清”

胡薇元将收到的明信片正反面一剖为二,托裱成片;又用十二行双开朱丝栏抄写自己的诗词和前人的词章,与明信片合装成册;然后请一位署名“容秋黄安”[6]的人篆书“玉雪双清”四字,作为引首。“玉”指胡薇元的“玉津阁”,“雪”则是赵熙的“雪王龛”,这样的标题十分贴切,因此直接用作此出版物的书名。

册页的最后一开,是胡玉津自己写的跋,文字很简短:“丙辰春与尧生唱和三阅月,积纸已盈寸。老人在扰攘中,心有所寄,亦可忘忧。”其后的空白则用来抄写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文字。再以后是两行署“王同伯观”的题跋:“笔意似徐季海,尤觉天真烂漫也。”可令人费解的是,这段话其实见于《珊瑚网》卷四,是“苏玉局养老篇墨迹”后倪瓒之跋语,原件署款为:“癸丑中秋,同王学耕观于徐良夫之耕渔轩,倪瓒。”[7]册页中的这段文字,笔意很像胡薇元自己,或许是他胡乱写着玩的,并没有“王同伯观”。

正式在册页上题跋的是路朝銮[8],他仅写了一行观款:“丙辰七月廿七日毕节路朝銮敬读一过,时同客成都。”折合公历为1916年8月25日,册页在此以前应该已经装褫完成。次年(1917)龚维锜也题了一行观款,此亦在胡薇元生前。至于祁门汪贤业于甲戌(1934)处暑后二日题诗,因为没有上款,尚不知受者是谁。

胡薇元的学生周岸登[9]戊寅(1938)冬至题一阕《八犯玉交枝》,并有长跋,正式出现王白与[10]的上款。其后1942年谢无量题诗;1947年易均室篆书“玉雪词翰合璧”,并填词;1949年夏江友樵题诗、填词。上款均是王白与。

1949年8月王白与被捕,11月在渣滓洞遇难,至1953年,册页复归江友樵保存,江又添了一段文字,叙述感慨。册页在江友樵手中,仅有许伯建于1963年留下一行观款:“癸卯处暑,蟫戡敬观于渝市。”此外便是前面提到的,江友樵1975年手写的介绍文字。

以上简介了册页的流传过程,至于价值,大约三端:诗文精雅,可资学习赏鉴;学人手迹,能补文集缺讹;雪爪鸿泥,折射历史真实。凡此种种,读者自有会心,不烦喋喋,兹先举其有裨于近代邮政史研究的一些细枝末节。

荣县到成都约三百公里,当时的邮路究竟是由自贡、内江到成都,还是经乐山、眉山到成都,具体情况不详[11]。但三十余张明信片收寄邮戳与投递邮戳,钤盖基本清楚,均在三至四天内抵达,少有例外。其中4月21日(公历)投寄,4月25日(公历)抵达的明信片,加盖有“过时投入”的楷书戳记。参考另外一片4月22日(公历)投寄,4月25日(公历)抵达者,可以猜测,前一件明信片因客户较晚投入邮筒,错过了当日邮局的发件时间,遂与第二天的邮件同时发送,故稍晚送抵。所谓“过时投入”,乃是向收件人解释延误理由。这虽然是微末小事,也见当时邮局工作之高度责任感。

重新找回的明信片(一)

重新找回的明信片(二)

更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份明信片,荣县收寄局的邮戳是“元年三月廿二日”(公历),而成都局的分拣投递邮戳却是“五年三月廿六日”(公历,图二)。原来民国四年(1915)12月12日(公历)袁世凯接受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底申令明年为洪宪元年。皇帝体制不得人心,倒袁运动此起彼伏,迫于压力,袁世凯终于在洪宪元年(1916)3月22日(公历)申令撤销“承认帝制案”,仍称大总统,并于次日废止洪宪年号,恢复民国五年(1916)。这张明信片恰好跨帝制崩溃的时间分界,属难得的珍稀邮品。

取消帝制乃人心所向,明信片中赵熙有一组纪实诗:

自古成功不易居,喜闻春令网罗疏。忽得取销帝制之令,万户腾颂。欢声百里军区动,长乐花边罪己书。

依然天意从民意,去国梁鸿费苦言。沸出滇池三百里,余甘回味醴泉源。

思归只益陶潜醉,对客羞言范叔寒。从此蛇矛无荡决,春风严尹望陈安。将军于井厂,甚可敬。

明信片中的诗词,只有少数收入《赵熙集》,如上面三首,仅“自古成功不易居”一首入集。其实,后一首“沸出滇池三百里”,赞咏蔡锷护国军,第三首“春风严尹望陈安”,所指代者或许是袁世凯的亲信,当时首施两端的陈宧,希望他学习古代的陈安,反戈一击。诗篇的寓意皆很深刻,也是研究赵熙思想的重要材料。

不独政治内容,这份册页也充满生活情趣。胡薇元作《归去来图》,题诗有句云:“何时蓑笠柯亭下,笑看童乌著《太玄》。”柯亭在绍兴,是胡薇元的老家;童乌是扬雄的儿子,七岁与父亲讨论《太玄》。这句诗自拟扬雄,以三岁幼子胡长杰比童乌,希望归隐山阴,潜心著述。赵熙接奉诗篇,觉得童乌九岁而殇,殊不吉利,乃对老师直言:“童乌句请易之,老人语请以吉祥止止为主。”胡薇元亦豁达,乃在诗后加了一段跋语:“人之寿命于天,岂在多所忌讳哉。东坡先生在儋州,忧不复归,言父子恐久作海外人,然先生卒归江南,斜川亦寿。可知应长者,不讳亦长。小家妇子往往以吉祥语命其子,而夭者比比,则讳亦无益。顾尧生之意则可感,因字长杰以百岁云。”

当然,读者更感兴趣的可能是书法艺术。客观而言,论书写的技术实力,今人超过古人。但古人闲适的心境,无意为佳的书写状态,是今人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者。信札不同于正式写件,书写者但求清爽明晰,并没有太多的“艺术”表现欲,如此形成的作品,反而让人叹为观止。故谢无量题诗说:“清才高韵万人知,小字邮签百首诗。细腻风光谁得似,锦官丝雨酿寒时。”

与赵熙相比,胡薇元并不以书法见长,册页中有一开他临《书谱》和一开戏拟隶书十六字,水平不过尔尔。但若论精神之放松,胡薇元作为老师,可以信笔挥洒,较赵熙似乎更加自如。赵熙有一阕《月底修箫谱》,专门表扬老师的书法:“笔笔生疏,浓淡各神秀。看来晋韵唐规,自天生就。”又作诗说:“玉津老诗人,余事工作字。往往凝密姿,卓有北宋意。多能匪我测,作画拜君赐……公诗寒云色,劲气出老臂。字亦如其诗,画独字不类。”胡薇元对此并不以为然,说:“老舲生平不能作书,是其一短,而尧生乃以为佳,何也。”赵熙解释说:“先生书以生胜,下笔时可无容心也。其体以密胜,一密则靡不妙矣。天下有至宝而不自赏者,非奇事耶。”并且信誓旦旦地表示:“止赞之未尽,无溢词也。”仔细体会,赵熙乃是站在书法家的立场,羡慕老师书法的天趣和自然,确实非阿谀之辞。

赵熙的诗句:“打钟扫地清凉债,一卷田歌是道书。”山村野老的浅唱低吟,隐约蕴含历史的微言大义,由此而论,这份册页的意义又在集邮、词章、书法之外了。

释文标点并没有多大的障碍,我更关心册页的完整性。除去引首和跋文,册页共六十二开,其中明信片三十四开,十二行双开朱丝栏二十八开。明信片赵熙直接寄呈胡薇元者三十二通;赵熙寄邓华溪,请转致胡薇元者一通;另有一通拟寄“少城东马道街宋公馆”,收件人为“宋问琴”,系草稿未投递者。宋问琴即宋育仁,审此片字迹出于胡薇元之手,故册页实有赵熙的明信片三十三通。这三十三通明信片除一片外,其余均写有诗词。计有前面提到的组诗三十四组,一百零二首诗;七言绝句二十九首;五言古诗三首;词七首。

结合诗词及相关注释分析,以上并不是当年师生唱和之全部内容。如前所引二赵公子在《香宋诗抄》中所说,一共应有四十四组诗,而明信片所见仅三十四组,缺十组共三十首诗。值得注意的是,1938年周岸登应王白与之请,为册页题写的跋文:

册为片卅四,起丙辰阳二月,即夏正元月,讫七月,夏正六月。验邮印,自三月半以前七片,皆作元年;廿日以后,则作五年。是年洪宪改元,三月解除帝制,故仍作五年也。片为荣县赵尧生侍御寄成都山阴胡孝博师者,玉津老人自书诗词间之,装褫成册。历年廿二,微有蠹损,王君白与收得,改装示予。予亦玉津门下,感怀师友,怅惋弥襟,题此归之。

周岸登所见明信片为三十四通,明确说“片为荣县赵尧生侍御寄成都山阴胡孝博师者”,即没有包括胡薇元致宋育仁而写废的那张,如此一来,今天所见册页中赵熙明信片已较周岸登见者少了一通。

2009年以来,若干论坛发表过这份册页一小部分图片,其中唯有一张图片不见于册页。这是明信片的背面,上款为奇园,时间是“寒食节”,一般指清明前一日,在1916年为公历4月4日。从明信片的内容来看,正是组诗之一,因未见正面,仅存三首中的后两首:

□□□□留宾日,愁思看春杜审言。先生游秦往事。老作稽山归梦影,归去来图,题者几人矣?壶天一壑水归源。

海棠着雨花潭路,知否吟春犯小寒。乱世何求聊载酒,杜陵遗训客公安。“世乱敢求安”,杜子公安句也。凡押“安”字,以先生管幼安句为天造地设,盖骊龙珠矣。

尽管这两首诗同样也不见于《赵熙集》,但前诗注释所说“归去来图”,即册页胡薇元提到的“乘舟作归去来图,想象桃花源里人家”;后诗注释提到“管幼安”,即册页中胡薇元《再和尧生》中的句子“尚有辽东管幼安”。由此证明此片的确是册页的一部分,在某次易手时散佚,今保存图片一帧,以待寻访。

既然属于赵熙名下的明信片三十四开,按照周岸登跋语说“玉津老人自书诗词间之,装褫成册”,那属于胡薇元的部分也应该有同样数量。而今天所见册页,即使包括胡薇元写废的一张明信片,也只有二十九开,缺五开。如赵熙在明信片中说:“八归谨和上,计入鉴。大作后阙起处,惊魂初定上,似钞脱一句,可补示否?”而册页中胡薇元手书部分,并没有看到有“惊魂初定”等词句。又如赵熙说“来诗有左右逢源之奖”,也不见于胡薇元手书。同例甚多,因乏线索可寻,只能付阙。

根据周岸登跋语,册页在王白与手中经过改装。胡薇元当初装褫原貌已不可见,而改装后的册页,虽然赵熙与胡薇元之作相间隔,但时间顺序混乱,经不起推敲,故本次出版将赵、胡分开。赵熙三十三开明信片在前,依邮戳先后为序。至于题署时月、邮戳时间皆相同者,酌情先后。

胡薇元的二十九开,情况比较复杂,既有自作诗,也有前贤成句,乃至随笔临写的《书谱》,兹将内容和排序依据简介如下:

1.“丙辰正月上九,得门人赵尧生侍御人日诗,用原韵和寄荣州雪王盦”,此为接到赵熙第一次诗片后和韵之作。

2.“再和尧生。懒性偏宜野竹居”,题“雨水节后”,这是回应赵熙雨水节(当年正月十八)来诗。

3.“寓公汤顾道山去”,署“正月二十九日”。赵熙二月廿八日片提到“先生前有寓公汤顾之感”,花朝前三日片提到“来诗有荷锸句”,皆指此组诗。

4.“泉石幽栖,烟波肥遁”,署“惊蛰节后,书寄尧生仁弟”,二月初三惊蛰。这是胡薇元为表兄张芋甫藏画填词,调寄《扁舟寻旧约》。

5.“丙辰春,玉津年六十七,八儿长杰方三岁”,这是胡薇元为自作《归去来图》题诗,赵熙二月十一日片提到此诗。此外,赵熙春分后一日(二月十九)片提到“今年五度传诗”,正是以上五篇。

6.“中衢。中衢设尊罍”,署“丙辰寒食节”,三月初二。五言古诗,感叹世变。

7.“莫作北方云,去来风驱之”,五言古诗,未署年月,寓意与前同,姑且相连缀。诗后杂抄《庄子》。

8.“观吴道子画佛。苏公访吴画”,古风,署“三月上巳”,即三月初三。

9.“瘦石。十五年前访旧居”,七言绝句四首,未署年月,赵熙三月七日片亦咏瘦石三首,并说:“敬和原韵”,故此作于三月七日以前。

10.“月底修箫谱,木化石”,应赵熙之请,为木化石填词,调寄《月底修箫谱》。赵熙三月五日片言,有人赠木化石,乞赐词一阕。三月十四日片则说:“木化石入之词社,至为丙辰春盛事,赋谢。”故此应作于两日期之间。

11.“溪阁。荣州北二里,北宋王周彦庠读书处”,五言古诗,应赵熙之请咏荣县名胜。赵熙三月十九日片有“石山”五古两首,皆和此诗,故此应作于三月十九日以前。

12.“齐天乐,乾龙洞,荣州北五十里”,此亦应赵熙之请,为荣县景色填词,调寄《齐天乐》。后篇题荣德山,亦调寄《齐天乐》,而用“乾龙洞韵”,可知本篇在前。赵熙三月廿七日片说:“万景楼、横溪阁均乞新词,长调弥佳。期于必得,拟它日刻石其处,与后人助掌故也。”胡薇元因此先后填词多首。

13.“老舲生平不能作书,是其一短”,此即咏荣德山,亦调寄《齐天乐》者。前面小引说:“老舲生平不能作书,是其一短,而尧生乃以为佳,何也。”这是针对赵熙三月九日来片称“玉津老诗人,余事工作字”的谦辞。本篇末后题“丙辰夏”,可知作于四月以后。

14.“壶中天,咏此君轩”,亦荣县景色,与前作同属一组。

15.“最高楼,荣州万景楼”,亦荣县景色,与前作同属一组。

16.“洞门多白云,云根下石濑”,五古四篇,分别咏景文洞、小有洞、鹭澜洞、华萼洞,皆是荣县周边景色,姑且相连缀。

17.“天台仙山楼阁图记”,此图是胡薇元的藏品,用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韵作五律三首。

18.“恽南田蔬果长卷”,七言绝句六首,未署年月。

19.“凤翔祈年观下秦《诅楚文》,乃东坡八观之一”,古风,未署年月。

20.“所居有修竹千竿,石楠高柳”,散文记自己在成都的居宅。

21.“老友邓华溪太史多年不晤,乱后亦侨居成都”,邓华溪即邓鸿荃,广西临桂人,字雨人,号休庵。邓与胡薇元多有唱和,此作调寄《月华清》。

22.“金缕曲,惜春,再和金坡”,金坡即为册页写题跋的路朝銮。赵熙三月廿七日片提到的“惜春词两笺均到”,当与此有关。

23.“紫阁收帆后,嘉门日隆”,写给朋友的信,后有七律一首请和。

24.“海云兄常过从,颇相知好”,似乎也是摘录自写给一位朋友的信,其中提到对方赐下爨碑云云,可参考赵熙二月二十八日片说:“爨碑饥不可食,先生真达人也。”同片中赵熙还提到:“舟居、紫阁诸句皆绝妙也。”似是针对前一篇中七律“山多逆势腾兵气,水遏天骄滞客舟”而言。故此两篇的时间应在当年早春。

25.“赵笠珊招同白孚”,偕友朋泛舟所作五言古风。

26.“少城东马道街交宋公馆问琴先生侍者”,这是写给宋育仁的明信片草稿。我猜测,胡薇元之所以将此片付装褫,大约是因为赵熙诗片均双面书写,欲从中剖开,裱工没有经验,需要先作试验。此即最初之“试验品”。

27.“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偏被嗟赏”,背临孙过庭《书谱》,但文字多有出入。

28.“投黼如遗,趋处衡门,年不我予,铭颂玄石”,隶书十六字。这是节写《隶释》卷九《繁阳令杨君碑》中的句子,与原文略有出入,当是凭记忆随写,为胡薇元的戏笔。

29.“丙辰春与尧生唱和三阅月,积纸已盈寸”,此为最后一开,自书跋语。

补记

《玉雪双清》出版以后,收藏者又从上一任藏家处找回所缺的一开明信片,三首诗原文如下:

岁月如流信不居,出城十日杏花疏。燕归寒食家家雨,愁绝春风负羽书。双方停战之意,万人引领。

将军西第留宾日,愁思看春杜审言。先生游秦往事。老作稽山归梦影,归去来图,题者几人矣?壶天一壑水归源。

海棠着雨花潭路,知否吟春犯小寒。乱世何求聊载酒,杜陵遗训客公安。“世乱敢求安”,杜子公安句也。凡押“安”字,以先生管幼安句为天造地设,盖骊龙珠矣。

注释:

[1] 本文是《玉雪双清》的后记,收入本书时有所修订。

[2] 胡薇元,浙江山阴人,字孝博,号诗舲,晚年隐居成都,斋馆称“奇园”“百梅亭”,又用左思《蜀都赋》“西踰金隄,东越玉津”之意,以“玉津阁”颜书斋。胡薇元生于道光三十年(1850),约卒于1920年。

[3] 据许伯建在《补茅文录》中说,赵熙用鱼、元、寒三韵,乃是暗含“余衔袁”之意,以发泄对袁世凯恢复帝制之不满。我意求之过深,或为必然。

[4] 赵熙著:《香宋诗抄》,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62页。此外,王仲镛主编《赵熙集》(巴蜀书社,1996年)卷四亦收载部分组诗。

[5] 如非专门说明,皆指农历,下同。

[6] “容秋黄安”未知何许人,多方求教,均无线索,尚乞通人指教。从行楷笔迹来看,也不排除胡薇元自己游戏笔墨的可能性。

[7] 汪珂玉撰:《珊瑚网·上册·书录卷四》,成都古籍书店,1985年,第82页。

[8] 路朝銮,贵州毕节人,号金坡。册页中胡薇元手书《金缕曲·惜春》,即和路朝銮之作。

[9] 周岸登,四川威远人,字道援,号癸叔。

[10] 王白与,四川蓬安人,曾主持《新蜀报》《华西日报》。

[11] 据黄永富《解放前的荣县邮政概况》介绍,直到抗战以前,荣县到成都走“西大路”,即“出县城向西经过铁厂铺、长山桥、踏子山、来牟浦、竹园铺、三江镇达到马踏井,全长百三十里,以三人轮流逐日行走。所有寄成都及以上各地的邮件,概由嘉定府(即乐山)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