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之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861年 鄂伦麦尔瓶

理查德·奥古斯特·卡尔·埃米尔·鄂伦麦尔(Richard August Carl Emil Erlenmeyer,1825—1909)

图为全世界公认的化学标志性形象—鄂伦麦尔瓶。

分液漏斗(1854年),索氏抽提器(1879年),硼硅酸玻璃(1893年), pH值和指示剂(1909年),迪恩—史塔克分水器(1920年), 通风橱(1934年), 磁力搅拌(1944年),手套箱(1945年),旋转蒸发仪(1950年)

如果你想给别人展示化学最直观的形象,那就给他看一下鄂伦麦尔瓶(即锥形瓶)。科学史中描述过各种玻璃器皿,绝大多数都先后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而大大小小的各种锥形瓶却流传了下来,如今在全世界的化学实验室中都随处可见—这得归功于德国化学家理查德·奥古斯特·卡尔·埃米尔·鄂伦麦尔的天才设计。1861年,当时三十多岁的鄂伦麦尔发表了一篇题为《化学和制药技术》(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Technique)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描述了他设计的一种玻璃器皿—即后来的锥形瓶,文中他还提到三年前他曾在海德堡会议上向与会代表展示过,当时他还推荐一些当地的玻璃商生产并销售这种瓶子,在随后几十年里,他的设计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鄂伦麦尔瓶在各类化学实验中“频频现身”。

到底是什么让鄂伦麦尔瓶如此受业内人士欢迎?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圆锥形的外形设计能方便使用者充分摇匀里面的液体,同时又能保证液体不会溅出。在当时依赖颜色指示剂去分析物质成分的时代,这种外形设计的优势确实非常明显。你可以先试一下手动摇匀烧杯中的液体,由于烧杯口径上下一致,杯中液体极易溅出。因此,你至少还得再备一个拖把,甚至还得做好去冲个澡的准备!相比之下,鄂伦麦尔瓶(锥形瓶)的瓶颈很窄,这种设计可以降低溶剂的挥发速度,尤其在磁力搅拌下,还能防止内部溶液飞溅。

鄂伦麦尔也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他是史上首位提出分子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理论的人。但他最为人们所铭记的功绩还是他关于玻璃器皿的设计和发明,即使在化学实验室以外的区域,如啤酒厂和葡萄酒厂,都能时常看到鄂伦麦尔瓶的身影,尽管这类瓶子在英国只是被简单地称为锥形瓶,但鄂伦麦尔瓶以其巧妙的外形设计早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