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180年/骨骼系统
伽林(Galen,约130—200)
安德雷亚斯·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
这是一张1857年的照片,是人类骨骼、猴子骨骼以及英国医生雷金纳德·骚塞(Reginald Southey, 1835—1899)的合照。骚塞医生是摄影师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son)的终生挚友,后者又名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1832—1898)。
昆虫(约公元前4亿年),列奥纳多的人体解剖学(1489),维萨里的《人体构造》(1543),血细胞(1658)
在伽林于公元180年左右撰写的作品中,出现了对骨骼系统最早的系统性描述,直至16世纪,它都是解剖教学中毫无疑义的基础资料。伽林评论了这一系统的保护与支持功能,注意到骨骼有容纳骨髓的中空部分,另外,由于骨骼的颜色,伽林还相信它们是由精子构成的。安德雷亚斯·维萨里根据自己对人体的解剖发现,在经典著作《人体结构》(1543)中纠正了伽林的许多错误描述(伽林解剖的是猿类)。至18世纪,人类的骨骼系统得到了正确描述。
动物要么有外骨骼,要么有内骨骼。外骨骼通常被称为外壳,它保护其主人的柔软组织,抵御捕食者,提供支撑,为运动使用的肌肉提供附着点。另外,外骨骼也可能是感觉器官,在进食和排泄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为陆生动物提供屏障,防止水分流失。大多数有壳的生物体都出现在寒武纪(4.88亿~5.42亿年前),当时的海洋化学环境历经了一次突如其来的改变。不同物种的外骨骼有不同的化学构成:昆虫、蜘蛛和甲壳类的外骨骼包含几丁质,这种葡萄糖聚合物和纤维素相似;软体动物的外壳则由碳酸钙提供硬度和强度;而在微小的硅藻上,硅土(二氧化硅)影响着其外壳的浮/沉平衡能力。当坚硬的外骨骼不再能容纳长大的身体时,新一层外骨骼就从旧层下面长出来,这个过程被称为蜕壳。
内骨骼比外骨骼坚硬,并且能让更大型的动物继续生长。它们提供支持、保护,并辅助肌肉运动,其支持功能在海绵和海星中最为闻名,这两类生物没有骨骼就完全不成形。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包括骨和软骨。哺乳动物内骨骼的硬骨中储存着钙,而骨髓是产生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场所。从化学成分上说,骨由羟基磷灰石(提供硬度)和胶原(一种弹性蛋白)组成。成人体内有206~208块骨骼,新生儿的骨数量大概是270~35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