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坑
地质学上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 m,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按其成因可分为垮塌型天坑和冲蚀型天坑,以前者较为常见。
而对于大众来说,天坑就是天然形成的巨大深坑。这些深坑规模巨大,非常壮观。世界上半数天坑都在我国,主要发育在中国南方,现已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介绍重庆境内包括世界级的小寨天坑在内的5处天坑。
1.汽坑洞
每当我们仰望星空,黑幕中的繁星点点总能让我们遐想联翩,但当我们面朝脚下的大地时,却略显不知所措。我们的脚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在重庆武隆就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初窥它神秘的一角,它就是由美国、法国、德国、波兰等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合探险队发现的中国最深竖井——天星汽坑洞(图1.1)。
图1.1 汽坑洞
(来源:新浪旅游)
该洞位于武隆天星乡境内,垂深1 026 m,为目前国内探测的垂向深度最大的竖井状洞穴。站在洞口,能听见下面水声如雷,自洞口沿竖井通道一直垂降708 m,相当于坐电梯下了236层楼,洞内有包气带水流——落差60 m的悬挂瀑布,犹如进入了一处地下宫殿。
汽坑洞以深、险、酷、趣名传于世,是中外洞穴爱好者和探险家的乐园。想象一下,从洞口攀缘而下近1 km,与地下瀑布为伴,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2.中石院天坑
还记得《爸爸去哪儿了》第二季在武隆天坑中拍摄的画面吗?明星爸爸带着孩子在巨大的天坑底享受着新鲜的空气、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让人心生神往,流连忘返。
而这个巨大的坑,就是位于武隆仙女山镇明星村的中石院天坑,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口径最大的圆形天坑,直径达645 m。
俯瞰天坑,陡壁峭岩,林深木茂;沿着蜿蜒小道直达坑底,云雾缭绕,良田农舍,时有溶洞,水帘高悬,泉水叮咚,一派世外桃源的绝美风光[图1.2(a)]。
此天坑属于垮塌型天坑。因可溶性岩层中发育有很多的垂直溶蚀管道,其管道与地下河道沟通,当地下可溶性碳酸盐遭受侵蚀被地下水带走后,其地下悬空,上部发育垂直裂隙的岩石失去下部支持,产生渐进式塌陷,此作用间断但不止,直至整个地下空间出露地表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坑[图1.2(b)]。
图1.2 中石院天坑
3.后坪天坑群
世界唯一的地表水冲蚀成因的天坑群——后坪天坑群,位于重庆武隆后坪乡境内。天坑总面积15万km2,共有箐口、石王洞、打锣凼、天平庙和牛鼻洞5个天坑,口径和深度均在300 m左右。周围绝壁万丈,天坑下面是地洞,地洞中隐藏着更大的天坑。天坑形态呈圆桶形,东西长约250 m,南北宽约220 m,天坑深度300余米(图1.3)。上部数条瀑布似银河倒挂,轰鸣作响,极为壮观。瀑布汇集成河流流入二王洞,形成地下水,从麻湾洞涌出。
图1.3 后坪天坑远景(来源:布依享爱)
千百年来,后坪天坑一直被当地人称为能预测天气的“神坑”,每当坑中起雾时大雨马上就会到来。经专家考察分析,每当要下雨前,洞外温度升高或气压发生变化,而洞穴内是一个恒温环境,空气从洞口进入天坑底部时发生凝结,形成水珠,从而在洞口形成一团雾气,因此产生了天坑下雾预示下雨的说法。
专家认为,在后坪天坑周围,曾有3~4条水量非常大的河流汇聚,这种外源水的量相当大,水动力也相当强,于是形成漩涡,使侵蚀和溶蚀能力都变强,在冲蚀和崩塌联合作用下,洞口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便形成了如今的天坑,这也是后坪天坑与其他垮塌型天坑的区别。
4.小寨天坑
在奉节县城正南方向相距近百千米的兴隆镇小寨村,拥有一处奇景,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一奇景就是小寨天坑。
“天坑”是当地人对它的俗称,在地质科学上,我们称其为岩溶漏斗地貌。小寨天坑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漏斗”,坑口直径622 m,坑底直径522 m,深度666.2 m。天坑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 m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 m,台地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 m深处,呈斜坡状[图1.4(a)]。天坑隐身于浩渺起伏的山峦之中,使人不易于寻觅,但是从高空俯瞰,就能见到在几座簇拥的山峰之间,有一个硕大的椭圆形漏斗凹陷其间,沉静而深邃[图1.4(b)]。伫立于天坑边缘,眼见地面突然塌陷,坑壁陡峭而光洁,坑底深陷,有翠叶褐木繁盛其间;站在崖间倾身俯探,飒风回旋,脚临垂渊,不由得令人脚下生软。
在东北面的峭壁上,有一条小道可通向坑底,扶壁徐下,是另一番天地,如同一个杯中世界:坡地草木丛生,坑壁有悬泉飞泻,坑底暗河密布,密洞四通八达,洞穴群奇绝险峻。
图1.4 小寨天坑(来源:新华网)
其实,小寨天坑犹如窥视地下河的一个“天窗”,它与天井峡地缝同属一个岩溶系统,底部的地下河水来自天井峡地缝,并向迷宫峡一带流去。
5.龙缸
关于云阳龙缸,自古就有一个传说,当初张果老邀仙游赏月,但月亮却数巡未至,令他被人取笑,气愤的他便纵身飞驰,必要寻得月亮方肯罢休。直至飞过云阳清水镇时,才见到月亮被嵌于石缝之中。于是他使尽仙法将月亮推出,却不想用力过猛,将地上踩出一个大坑。此坑呈椭圆形,内壁如削,形似一口大缸,于是此地便得名龙缸。
在地质学家眼里,这当然不是什么脚印,而是一种颇具规模的天坑地貌。龙缸天坑与小寨天坑同属坍塌型天坑,是由于下部岩石被掏空后,地面塌陷形成的岩溶地貌。该天坑在平面上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长轴304~326 m、短轴178~183 m;深度达335 m,其深度在国内仅次于小寨天坑、大石围天坑,位居我国第三、世界第五。龙缸天坑的坑壁近于90°,这种直上直下的形态更是“当惊世界殊”(图1.5)。
图1.5 龙缸远景(来源:新华网)
时至今日,龙缸依然是不可多得的美景所在。人站于缸沿之上,一边千仞垂壁,一边万丈深渊,作为龙岗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点,它并不负其“天下第一缸”之称。北东有一块飞来之石,傲居缸顶石壁之上,宛若神鹰悬垂,瞰护大地,下通溶洞,映月束影,自有其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