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2006年到2013年,我受四川人民出版社委托,编辑了《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此前,韩松曾经编辑过2001—2003年的三本,后来可能因为工作忙,这个项目搁置了。等四川人民出版社找到我的时候,我很为难。
我读过韩松的选集,觉得那本书做得非常用功。作者一篇一篇读,一篇一篇选。我自知没有韩松的功力,所以不想接受这个任务。但四川人民出版社说,您可以做个不同模式的,您有那么多学生。我觉得有道理。年度最佳科幻集不能是自己的偏好,要看更多的人怎么观察和遴选。于是我接下这个任务。每年,都要带领科幻方向的学生把这个工作做上一段时间。
跟我一起做年选的学生一茬一茬毕业,又有新的学生涌入。大家阅读作品,提供他们的选择。当然,也寻求业内人士的指点。有时候,碰到学生中的“科幻迷”能力很强、阅读量很大,我干脆放手让他们来做。像郭凯就是这样,有两本几乎是独立郭凯完成的。
到2014年,由于各种原因,四川人民出版社和我都觉得这个事情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从那年开始我放弃了年度最佳选集的编辑工作。此后,虽然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不同编辑几次找我,问我能否重新拾起这个选题,毕竟年度最佳作品集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但我自己有些担心,我已经不是年轻时候那种能紧紧跟上时代潮流的人。给我这个任务,努力是可以的,但努力了不一定能做好。我的偏好跟新一代科幻迷的偏好也不一定能吻合。年度最佳作品归根结底不是由专家意志决定的,而是大众观点跟专家观点结合的产物。我做不到这点。
我重新拾起年度最佳选集的原因是遇到了科幻研究者三丰,一个最近十年里对中国和世界科幻发展追踪最为实时精密、精力超级旺盛又有良好的科幻文学背景知识的人。
三丰找到我说,他现在有一个目标,想让作者的每一篇作品都能得到专业的点评!为此,他要做一个在线的科幻评论公众号。我对他的这个想法特别感兴趣。我从很早就发现,美国科幻研究会、英国科幻小说协会,还有大名鼎鼎的《轨迹》杂志,都有自己的渠道对刚出版的新作品进行点评和推荐。这样做一方面是对作者创作的尊重与鼓励,另一方面是对读者的有效引导。读了这些评论,多数人就知道哪些作品应该关注,哪些作品可以放开不看或只是浏览。不过三丰的雄心更大,他跟我说既然做了这个,为什么不把最好的作品汇集起来?这不就是年度最佳科幻作品集吗?
他把这个想法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科幻图书负责人高坤老师谈了,对方觉得这是个好想法。然后想到我也曾经做过这个事情,就让我也加盟进来提供一些经验。这样,三丰跟我,以及三丰所引领的“评论大部队”成了这个系列新版的编辑团队的成员。我很信任三丰的评判标准,也知道他在这些年参与各种科幻评奖、评论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想来跟着他走是不会有错的。
现在读者看到的,就是这样一本检阅过去一年中国科幻发展的小书。跟我原来编辑的选集相比,这本书覆盖的作品更加全面,评论的内容也更加去学术化,更加聚焦在作品的阅读感受方面,同时由于加入了一些“科普”功能,对普通的初级读者也更加友好。所有这些都是让我耳目一新的。希望大家也多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我们更好地改进。
是为序。
吴岩
2020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