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表达从学会观察开始
非暴力沟通的一个要素是观察,观察是指我们直接听到、看到、闻到、尝到和触碰到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太习惯用观察的语言,而常常用评判的语言来说话。比如,我们会对孩子说:“你看了一晚上的电视,没有做作业。”我们往往以为这就是观察,而忽略了这句话背后真正的事实。什么是观察呢?观察可能是:“从6点到9点,我经过你的房间四次,看你都坐在电视机前。”这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我们认为自己说的是客观事实,实际上是我们带着情绪,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来表达我们内心对他人的批评和指责。所谓评判,指我们看到一件事情会产生很多的想法和解读,然后也会产生很多情绪,我们就把这种想法、解读和情绪表达出来了。
我上课的时候,往往一提到“你看了一晚上电视,没有做作
业”,很多家长就会急着说:“老师,这是一个很客观的事实啊。作为家长,我这么说已经很客观了。”
可见,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事实上,而是放在头脑加工之后的事情上。如果你并没有真的一晚上都陪在孩子身边,你就不能说他看了一晚上电视,没有做作业。因为还有很多种情况,比如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或者孩子早已写完作业了,再或者孩子刚打开电视看一会儿你就发现了……真的有很多可能。
我们尽量描述观察的时候,就可以回到真正发生的事实层面。我们之所以不提倡评判,并不是说观察和评判之间孰优孰劣,也不是说生活中不能有评判,而是因为评判是豺狗常用的语言模式。
这种语言模式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悲剧性的。当你说孩子看了一晚上电视没有做作业的时候,孩子很可能会对你说:“妈妈,你对我有意见!一晚上是八个小时,我只看了两个小时电视。”
这时候,你们可能会产生很多冲突。你们把注意力放在争论一晚上是几个小时上,而忽略了真正要表达的事情。你跟孩子真正要谈的事情绝对不是一晚上是几个小时,你在意的是孩子是否写完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