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原道第一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原道》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文的作用,实在关系重大啊!它是和天地同时发生的。这话怎么说呢?当混沌初开之时,天玄地黄,五色间杂,圆者为天,方者为地,划分成两种不同的形体。日月更迭,周而复始,就像两块重叠的璧玉,照耀着天空美丽的景象;山川河流,绮丽焕发,铺陈出大地条理井然的形状:这不就是自然的文采吗?我们仰视天空的日月光华,俯察大地的山川美章,天高地卑,已有定位,而阴阳两极,就由此产生了。万物之中,唯独人类深悟此理,而参与天地之间。究其所以如此,因为人乃天地间灵气聚合而成的,与天地合称三才。人,不仅综合了五行的秀气,更是本乎天地之心而生。心意既生,为了表情达意,语言因而成立;有了语言之后,就产生了文章,这是自然的现象啊!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文生矣,声发则章成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自然的文采,除天地日月山川之外,推而至于其他动植物,都有它们各自的文采:譬如龙凤,以其麟羽之美,呈现吉祥的瑞兆。虎豹以斑斓的毛色,构成威武的雄姿;云霞散发的五光十色,就是画师的生花妙笔,也赶不上它的绮丽;草木开放的花朵,那美丽的色彩,更不必依赖织锦匠人的奇妙技巧。它们哪里是故作装饰呢?不过是表现自然的文采罢了。至于轻风吹过树林,所造成的声响,其音韵的调和悦耳,有如竽瑟的齐奏;流泉冲激着岩石,所造成的旋律,其音色的和谐,就像钟磬的合奏。由以上所举的例子看来,凡是具有形体的事物,必能产生美丽的文采,出自天籁的一切音响,都构成动听的乐章。试想,这些没有灵性之物,尚且有华美的文采,而具备天地之心的人类,难道就没有文采吗?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我国人文的起源,开始于太古时代。而深入阐扬这种神明自然的作品,实以《易经》的卦象为最先。伏羲氏开始画八卦,仲尼最后作《十翼》。《十翼》之中只有乾、坤两个卦位,单独制作《文言》,阐扬它的精义。可见言词必须具有文采,始足以表达人类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天地之心啊!至于传说中“龙马负图”的事,则八卦的内容,实已包含在河图之中;“神龟负书”的传说,则《洪范》九畴的精蕴,也已蕴藏在洛书之内。其他如玉版上雕刻的金字,竹简上书写的丹文,这些事物的发生,究竟是谁造就的呢?如果穷溯其源,也不过是神明自然的现象罢了。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为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峻业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制《诗》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自从我们的祖先以书契代替结绳记事以来,文字的功用才大为显著。炎帝、伏羲时代的遗文坠事,都记载在《三坟》之中。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声教文采,至今已无法追述。到了唐尧、虞舜,当时的文物制度,真是光辉灿烂、盛极一时。皋陶的“元首”之歌,是以吟咏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发端;益、稷向舜陈述的治国大计,也给后人敷陈奏进垂示了风范。大禹被推举来担当大任,由于他平治洪水,勋业彪炳,九种政治举措的设施,都能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颁行,因此受到万民的歌颂与拥戴。其勋德功业,益增文章的繁缛。到了商、周二朝,文章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采之盛,往往超过了它的实际内容;《诗经》就是一个例子,它影响所及,使文采之美日新又新,历久不衰。当文王被囚羑里时,以他的忧患意识,潜心推演,《易经》的卦辞、爻辞,方才灿然大备。但由于其中文理、辞采,复叠隐晦,因此精言奥义,十分深远。加以周公旦多才多艺,更发扬了文王伟大的功烈。他制作《诗》歌,整理《商颂》,并修改前代一切的文物制度。至孔夫子一出,道冠古今,德配天地,集往圣之大成,较之前哲,尤为杰出;于是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陶熔六经,卓然有成。其对中国上古文化的整理与发扬,始终其事,体系一贯,就像音乐演奏时,集金钟玉磬的大成一样。在文学方面,不但提炼了人类的至情至性,又组织语言与辞令。所以孔子在中国人文方面的伟大教化,正如同传道的铎声响起,虽在千里以外的人们,都愿意赶来归服。他的思想精博,就如同山珍海错的宴席,可流传万世,影响无穷。他不仅描绘了天地的光辉,传递了自然的文采,同时也晓喻了生民的耳目,启迪了百姓的智慧,使大家耳聪目明,洞悉事理啊!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shī)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于是上自伏羲,下及孔子,无论远古圣哲的创立典章,或孔子的追述先贤遗训,他们无一不是推本天地自然的精神,敷陈文章;穷究神明之理,作为设教立说的根据。并采取法象于《河图》《洛书》,询问术数于蓍草龟甲,上观天地自然之文,以究明各种变易;下考《诗》《书》《礼》《乐》之说,以完成教化。如此,由自然之文,回映到人为之文,明其所以,察其所由,然后才能统治天下,制定永久不变的大法,并从而发挥事业,显扬文辞教义的功能。由此可知,自然之道,必须依赖着圣人的智慧,才能垂示它的文章,而圣人也必须借着文章,才能阐明自然之道。因此,我们观览圣贤垂示的经典,对于应事接物,自能触类旁通,肆应无穷。至于它在日常生活里的妙用,那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易经·系辞上》说:“鼓动天下人心者,在于文辞。”文辞之所以能发挥鼓动天下人心的效用,究其原因,在于它上合自然之道的缘故啊!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总而言之:自然的精神,是微妙难测的,古圣先哲设教立说,才使这种神明自然之道,大放异彩。于是仁孝的伦理道德,亦因圣人的宣扬而获得了高度的发挥。龙马负图,呈现了文字的形体;洛龟负书,吐露了文章的风貌。当我们仰观自然文采的变化时,大家更应该起而效法,来充实人文的内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