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三章

宠辱若惊[1],贵大患若身[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4],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5];及吾无身[6],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7];爱以身为天下[8],若可托天下[9]

问题分析

试述“宠”与“辱”、“患”与“身”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标示“宠”与“辱”、“患”与“身”之间的微妙关系。而其间的关联词“若”字,颇有讲究:“若惊”之“若”,作“如”字解,言宠辱加之于人,如受惊恐;“若身”之“若”,作“及于”解,如《国语·晋语五》所言“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言人应时时重视大患是否及于自身。老子教人处世之心态,与《周易·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同义,示人防患于未然。因为宠辱常由主客观条件之转移而随之变化,大患亦可能随时加身。《韩非子·说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爱憎之变,宠辱随之。通过这则故事,可以体悟老子“宠辱若惊”的用心良苦。至于“贵大患若身”,“患”与“身”的关系,解释亦多。如马其昶《老子故》说:“宠辱之所以为患者,以吾有身也;若无吾身之存念,则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安往而不逍遥哉!”此奉老子“外其身而身存”(七章)的宗旨,得其“道体”。而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说:“轻身而不修身,则自取危亡也。是以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故终身无患也。”此又承老子检欲思想,得其“道用”。对照两说,或空灵,或质实,于解读老子“患”与“身”之关系,均有所裨益。


[1] 宠:得到荣耀。辱:受到侮辱。若惊:使之而惊。若,而,如。

[2] 贵:看重。大患:忧患。身:身体,生命。按:据陈柱《老子集训》认为:“二语为古语,老子引而解释之。”焦竑《老子翼》引录王道《老子臆》说:“贵大患若身,当云:贵身若大患。倒而言之,文之奇也,古语多类如此者。”高亨疑作“大患有身”,“贵”字涉下文衍,“有”“若”篆形相近而讹。可备一说。

[3] 下:卑下。诸本中或作“宠为上,辱为下”。

[4] “得之”二句:成玄英疏认为“得之”“失之”,都指“宠”而言,即得之谓得宠,失之谓失宠。刘师培《老子斠补》认为“宠”与“贵”对文,“辱”与“大患”对文,可参考。

[5] 为:因为。

[6] 及:若,如果。

[7] “故贵”二句:任继愈《老子绎读》译作:“只有对天下并不看重的人,才可寄以天下的重任。”并引《庄子》《吕氏春秋》以证其说。按:《庄子·让王》:“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吕氏春秋·贵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唯不以天下害其身者也,可以托天下。”

[8] 爱:珍惜。

[9] 若:此处作“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