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真意:企业级应用架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逻辑架构设计

业务需求是所有架构设计的依据。

架构设计必然是从需求分析开始的,因为所有架构设计的依据都来源于业务需求。因此,在弄清需求之前,是没有办法进行架构设计的。

然而,弄清需求并不意味着“客户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需要有一个分析设计的过程。我们首先应当找出用户的原始需求,理解它们背后的动机,也就是那些业务痛点。然后,再思考运用什么样的技术,以什么样的方案去解决问题,确定系统最终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逻辑架构设计”。也就是说,逻辑架构的输入是用户需求,但最终输出的是“我们的系统到底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功能”。只有确定下来这些功能,后续才能顺利地开展架构设计的其他工作。

但是,一个复杂的业务系统,有那么多的功能要实现,应该怎么进行逻辑架构的分析呢?我们的思路是“粗→细→粗”。前面提到,要成为合格的架构师,首先应当培养架构师的思维习惯,也就是遇到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从大局、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这样的思路同样体现到了逻辑架构设计的过程中。所以,当我们刚接手一个项目,拿到用户需求文档,而用户需求文档有那么一大摞时,应当先看什么呢?是去仔细查看每一个功能吗?不!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落到细节中,就不能看清全局了。我们首先应当查看的是目录。用户在编写需求文档时,会通过章节划分功能模块。同时,通过功能模块中每个功能的命名,可以大致猜测每个功能的内容。这样,通过阅读目录,我们对整个系统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直观的认识,在这样的认识的基础上再逐步细化,逻辑架构的工作就可以逐步开展起来了。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但特别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就是用户需求文档的概述部分,特别是客户在概述部分的建设目标。众所周知,客户在提需求时都“要的功能多,给的时间少”。要做那么多功能,却只给那么点儿时间,就使得开发团队只能加班加点工作,其质量得不到保证。这种状况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风险,必须要采取措施规避这个风险。如何规避这个风险呢?思路就是,通过概述了解客户的建设目标,然后根据建设目标为每个功能设定优先级。注意,这里一定不能让客户去设定优先级,让客户去设定优先级就只能得到一个结果,那就是所有的功能都优先。因此,要通过对业务的理解,对客户建设目标的理解,然后将客户最急切要使用的功能,优先制订开发计划做出来,优先交付给客户使用。当客户使用上这些功能以后就没有那么着急了,我们就可以在后面的开发计划中逐步交付,满足客户其他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将项目分为一期、二期、三期,逐步开发、逐步交付,从而有条不紊地开展研发工作,风险也就得到了规避。

在前面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接着要将需求逐步地细化。整个系统分为哪几个子系统或功能模块?这些子系统或功能模块又包含哪些功能?每个功能都有什么流程和哪些分支?以什么样的界面与用户交互?最后这些业务包含哪些业务实体与外部接口?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逻辑架构中逐步细化的。

以上这些工作的工作量极其大,它们都是由架构师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吗?这也是许多同学的疑问,也就是说,整个架构设计是架构师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吗?实际上并不是,而是在架构师的指导下,由各个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因此,逻辑架构的设计是在架构师的指导下,由需求分析人员与架构师一起完成的。架构师在这里面更多的是起到带领与指导方向的作用。

团队完成了对业务的梳理之后,我们对整个系统就有了完整而清晰的认识,那么此时逻辑架构的分析工作是不是就可以结束了呢?也不是的,这里还要有一个由细到粗、总结归纳的过程。也就是说,前面的所有分析都是源于用户需求文档,这时对模块的划分、对功能的定义,都是由客户定义的。对于软件开发来说,客户是非专业的,他们对模块的划分、对功能的定义不够专业。因此,当我们对整个系统有了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以后,就需要重新去思考以下问题:客户对模块的划分对吗?有的模块是不是需要拆分?客户对功能的定义对吗?有些功能是不是需要合并?通过这些分析,我们最终做出来的软件会更加专业,设计会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