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在进化了
接下来的几天内,关于项目的玩法与细节,陆启已经远程跟两个人对得差不多了。
项目暂时没名字,代号Project G。
G的意思是Genesis,起源。
这是四十二工作室的创世记。
杨海同对于游戏的整体代码框架已经有了谱,得益于V3引擎的成熟与项目并不复杂的功能,其实很多内容他都可以直接跳过编程,直接添加引擎自带组件完成,比如碰撞,重力,动画音响等。
自己只需要根据陆启的需求调节就行。
V3引擎对低成本项目的友好一览无遗,其实它最大的问题在于优化,做3A项目时同样的模型和贴图精度能比其他引擎卡个三四倍。
但显然项目G不受这个影响。
万康的美术资源一向有强烈的自我风格,概念图让项目组另外两人都很惊艳。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也会对游戏本身的用户体验进行思考。
游戏故事发生在地狱之中,如果是传统地牢类的阴暗狭窄,长时间游玩很容易让玩家产生生理上的不适。
所以他仍然选择了开阔视野,横版视角仍然能看到远景荒凉的大地和背景深邃但深红乌云密布的“天空”,如果那算天空的话。
其实如果不是对世俗欲望不足,没有多少传统意义上的“上进心”,其实万康完全可以在顶级的游戏公司里担任资深美术或者主美。
这两人都并非那种只管完成自己任务,对项目毫不关心的程序和美术,讨论中也会提出很多疑问,发表自己看法。
比如杨海同对于死亡惩罚是否过重有所担心,一旦角色死亡就会完全失去本次挑战获得的buff等奖励,这种挫败感是其他游戏中几乎见不到的。
对比他自己以前玩过的网络游戏,死亡后掉落辛辛苦苦爆出来的装备那会心痛到无法呼吸。
陆启表示首先是获取成本不能相提并论,网游爆装备那你得刷一个月,而这项目G从十五分钟开始技能组就逐步成型。
通关一轮时长摆在这里,失败后重新挑战的欲望会相当强烈。
只要数值上怪物对角色不是绝对碾压,玩家很快会熟悉怪物技能,都会觉得如果下次操作好一点,失误少一点,或者属性再强化一点,指定能过去。
万康的注意点则在复用的美术资源上,会不会让玩家审美疲劳。
陆启也很欣慰地表示这就是这种玩法的精髓所在。
每个关卡随机地图和掉落奖励带来的新鲜感,都能够极大程度刺激玩家反复探索的欲望。
更何况还增加了几种通用可累积的数值以解锁新的武器和被动技能。
主线是动作,但辅线仍然有养成。
这也是对杨海同疑问的回答。
甚至,陆启已经完成了充满悬疑感的游戏剧情,虽然简单,但也需要玩家通关至少8次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
这环环相扣的每一层,都会提升玩家每一次游戏的期待值。
几乎两人提出的所有问题陆启都能给出合理且符合他们当前项目现状的答复。
也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两人完全建立了对陆启与项目的信心。
只是有些好奇他这一年里究竟经历了什么,完完全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游戏制作人模样,那些他们职业生涯中经历过的大公司制作人们与之相比,差距都是非常明显的。
……
9月12号,杨海同和万康一起抵达了府南。
这两人本来就都在阳州,原本的公司也在一条街上,著名的柯云路,传说中超过700家游戏公司扎堆在那儿,时不时周末还约出来吃个烧烤喝点小酒。
见面先是一个大大的拥抱,其实当初在天虫就像是一个游戏策划的入门培训学校,而他们是一个宿舍的哥们儿。
曾经无话不谈,后来各自离开寻求发展,见面很难。
不过现在是不一样了。
“都是第一次来府南吧?”陆启叫了辆出租车,一边帮两人搬行李一边问。
杨海同好生打量着陆启:“啧,瞧你这气质,还是这么英俊潇洒。”
万康倒是四处眺望:“听说府南能看到西岭雪山,哪个方向啊?”
陆启道:“别想了,碰运气的,等雾霾浮尘少点儿的时候吧,等这项目弄完,咱一起去旅游也成。”
放好行李,汽车启动。
陆启道:“待会儿行李放了,我找家饭馆给你们接风。”
杨海同嘿嘿笑:“真是有领导的样子了。”
一个多小时后三人终于抵达了工作室所在的星苑家园,市区的老小区,显得陈旧了些。
属于那种拆迁也不至于,但肯定得改造美化的样子。
杨海同倒说:“还好,比想象中的好点儿。”
陆启问:“你想象中是啥样子?”
“按你以前那个节省劲儿,有地方住就不错了,现在你自己当老板的人了,还那样么?”
陆启只能说:“也不至于吧。”
杨海同咋呼道:“那可太至于了,中午自己花钱买的午饭我就没见你吃过荤的,有时候都直接不吃了就等到晚上免费的加班餐。”
陆启想想那会儿确实也是,生活苦苦相逼也没办法,想装素食主义者又装不住,加班餐的鸡腿吃得又飞快……
只好说:“里边儿装修还不错。”
到了屋里,两人发现陆启诚不欺他俩,按照中介的标准,精装修勉强是算得上的,至少干净整洁,家具齐全,基本的家电该有的也都有了。
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室了。
不过看着杨海同眼神就变了:“怎么只有两间屋啊?”
陆启回道:“你们俩一人一间。”
“那你呢?”寡言的万康问。
“我睡客厅啊,这个。”陆启拍了拍客厅的沙发,“这比里边儿那床可舒服多了。”
“那不能够。”杨海同连忙摆手,“你现在是领导,怎么能让你受这委屈呢,这样,咱们猜拳,然后每个月依次轮换。”
理论上确实是最公平的方案,就是麻烦。
陆启摆摆手:“瞎操心,要真想睡我又不是不能租三居室,不然我现在毁约重新租个房子好了。”
这样一说两人也没办法了,只能各自选好房间,大老爷们儿没那么讲究,随便收拾一下就行。
然后两人找到陆启,很郑重其事的样子。
“启子,我们俩有话说。”
“这什么表情,直接说就行了呗。”
“那啥分红的事儿,我们不能接受。”
万康也道:“工作室是你的,钱是你借的,方案也是你做的。我们现在拿的也不比之前少,拿分红亏心。”
杨海同道:“康还好,我老杨对自己的技术有自知之明的,哪儿能到技术入股的程度呢。我们俩也玩过这么多游戏,眼力还是有的,这游戏要上线肯定是能赚钱的,技术上又没什么难点,其实全靠你的设计来撑。你在外面找人来做不一样能做,说不定比我做得更好。不能因为是熟人我就厚着脸皮拿分成,你到时候发点儿红包什么都行,反正具体发多少就看你良心了,嘿嘿。”
两人说完压根儿不给陆启发言的机会,直接打开电脑,安装外设和所需的生产力软件。
陆启只好喊出一句:“行,到时候包你们满意!”
两人捣鼓半天,把工作电脑的键鼠拆下来都丢给陆启:“你这不是浪费钱么。”
对于研发人员,键鼠就是自己的武器,那都是精挑细选,让自己舒适习惯的,也用不着公司提供的薄膜键盘和配套鼠标。
可能除了刚工作的新人,也就陆启还这样了。
这两人的外设一个比一个花哨,陆启看着就有种光污染感,万康的手绘板背后还贴满了贴纸,意义不明但感觉就很专业的那种。
这确实是陆启失算了。
……
整个四十二工作室几乎进入了一种闭关修炼状态。
两耳不闻窗外事,吃饭全靠点外卖,休息时候也不玩游戏不看视频了,就讨论方案,探讨细节。
除了陆启时不时还得去学校一趟,另外两人几乎连房门都不出。
所有人干劲十足火力全开,朝着他们的第一款产品努力着。
随后陆启也正式复学了。
熟悉的校园,熟悉的教学楼,有些老师还记得他,只是同学换了一批。
不过本身大四的专业课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一些实践理论,基本上一周就来学校一两次就行。
陆启甚至可以开始做自己的毕业设计,实习这一块儿学分肯定是卡不到他了,大不了实习单位就填四十二工作室。
估计一个班里应该有好一部分人,开学至今压根儿都还不知道班里多出来这么一个人。
陆启没选选修课,以前选的学分都够了,而且对他的时间安排也是一种限制。
如果有闲暇,更多时候会去其他学院旁听,五花八门课类繁多。
戏剧设计和电影剪辑,心理学,历史,管理学,甚至经济和建筑学他都去听过。
他的脑海中装着无数知识,但结合理论仍使他对创作和表达有了更深的认知。
而这个过程中陆启也开始去会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暂时地摆脱了一个底层工作室制作人来自生计的桎梏。
比如他会思考游戏和电影的区别是否仅仅只是“交互”这一个点,他听说过交互式的电影,世界上也有只存在画面什么也不能操作的游戏。
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终有一天动作和表情捕捉能捕捉到细节到手指的动作,角色脸上的微表情,两者的界限可能会越来越模糊。
又比游戏终有一天会取代电影和小说吗,它几乎可以做到电影和小说能做到的全部,但钢笔最终取代了毛笔吗,照片又最终取代了绘画否?
游戏的边界在何方,他的终极目标是代入还是挑战或是其他。
而这些思考的过程,也让陆启与他脑中的知识真正开始融会贯通。
不仅仅是一个工匠,而是拥有自己独立思想和审美的设计师。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他对四十二工作室前景足够的自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