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我们生活在富饶的“金融时代”——什么是金融学
推开金碧辉煌的金融学殿堂的大门
金融学研究的就是关于金钱的问题,货币就是它的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当你推开金融学的大门,你会发现,金融无处不在。在这里,你不仅能接触到银行存款和银行贷款,还能知道物价上涨会对利率产生什么影响;不仅能懂得利用基金、股票来理财投资,还知道外汇期货也是好的金融工具。在这里,你不仅能从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漫步到香港,还能从北京金融大街畅游到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在这里,你不仅能欣赏到庄严古朴的建筑,还能欣赏神奇的“以钱生钱术”,甚至感受到金融操纵、控制政治的强大力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金融投资活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成为平常百姓家的一个常见话题,金融学早已走下学术的“神坛”,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或利用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并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很少,所以在绝大部分人的观念中,金融学与金融投资是一项必须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才能掌握的高深学问,而一般人也很难有专业的学习与训练机会。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知识或金融产品被引入,同时普通民众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关于金融的实际问题。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老百姓日常理财和投资需要增加,特别是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亲身参与金融理财实践,加深了对金融学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而这些金融学知识也往往成为他们获取更多财富的重要路径。
以前,企业经济和金融甚至都可以分开,联系还不是那么紧密;而现在,全球经济紧紧地绑在一起,企业经济和金融也无法分开,更重要的是,金融已经和每个人绑在一起了,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影响和渗透,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经营,在现在这个社会里,都已经离不开金融了。金融领域谁都可以进入,但是对于你怎么利用它,还得看个人的知识和功力。有些人走错道,可能走进了可怕的鬼屋,好端端吓病一场;有些人好好研究了,可能就走出了正确道路,不仅看到美丽的风景,也许还有很多美味诱人的财富果实。
越来越多的财富是金融活动创造的
财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我们说,有投入才有产出,产出就是财富。所有的产业都一样,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是以创造财富为目的的。在早期的农业社会,财富主要是粮食,是农作物;在工业社会,财富主要是产品,生产出多少产品就是创造了多少财富;在现在服务业发达的今天,财富的创造逐渐从农业和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上,而在服务业中,创造财富最多的莫过于金融业了。
那么,金融是怎么创造财富的呢?我们都知道,一笔同样的钱,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以及不同人手上,它带来的效益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来说,同样100块钱,对于一个富人来说可能毫不在意,随手撕掉毫不放在心上;但是对一个穷人来说,100块钱很有用,也许可以为孩子买一罐奶粉,也许正好给年迈的父母买上一盒急用药,也许是家里好几天的菜钱。资金的效用各有不同。另外,相同的钱用在不同的地方带来的收益也完全不同。比如还是那100块钱,有些人可能拿来买吃的,被消费掉了;而有些人则有可能拿来投资,放到股市里以期赚更多的钱。金融就有这么一个作用:在没有金融业的时候,人们钱多了只能储藏起来;而有金融系统以后,人们钱多了则有很多选择,可以放在银行里拿利息,可以放到证券市场上去投资等待股息分红,可以购买保险、国债等。当然,金融投资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则是每个参与者都需要承担的。但是与风险相对应的就是收益,金融创造出的巨大财富吸引许多人将闲置资金放到金融市场里,以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
作为老牌强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发展,股票和债券市场也随之建立起来。英国政府借助债券市场的力量,以较低的利率筹集到大量资金,不仅满足了各项经费开支,还利用这些资金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英国在股票市场上也很有作为,英国的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筹集到企业运营所必需的资金,同时,所有的股东都根据投资额度享有相应的有限责任。因此,许多投资者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去,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发展着想。
美国的金融市场更不必说,几乎可以这么说,美国的崛起与金融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独立战争及南北战争,也欠下很多的战争债务。在独立战争之后,面对各种债务,管理财政的汉密尔顿很轻松地化解了这些难题,其途径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发行了三只新债,并且进行债务重组,除了化解债务危机之外,还为华尔街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尔街所创造的财富自然不必在这里强调,全世界几乎大部分资本都会跑到华尔街。这充分证实金融对财富创造的一个巨大贡献。另外,几乎人尽皆知的一个人物——“股神”巴菲特,他几百亿美元的资产几乎都是通过金融活动所赚来的。中国的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那里林立的高楼中没有一家工厂,但创造的财富惊人。
从个人来说,金融更多地意味着个人理财。时间往前倒退二三十年,大部分人说起理财恐怕只有一个途径:存钱。而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投资理财有多种途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除了要规避投资风险,同样要注意储蓄的收益可能被通胀抵消,所以很多人会进行股票、债券、保险、国债、基金投资,以及搭配不同期存款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所以说,如今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财富是被金融创造出来的,金融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越来越重视金融的作用,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和学习金融知识。当然,国家也必须加快金融制度建设,加快法制建设以促进金融的发展。
金融出问题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辛格夫妇都是工厂工人,如今退休在家,拿着养老金,日子闲适。一天在街上散步,听到很多人议论纷纷,说金融危机来了,许多金融公司倒闭,很多老板跳楼。二老一边唏嘘,一边庆幸地说,我们虽然没什么钱,但这个时候我们比那些金融大亨幸福。我们不投资,不买股票,没有债券,有点积蓄存银行里,多安全啊!当初不买基金,那个卖基金的小伙子还说咱们老顽固呢!这下是我们对了吧!
辛格夫妇说得到底对不对呢?是不是金融只对从事金融活动的人有影响,对普通老百姓没影响呢?金融出问题了,到底会带来哪些后果?
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上人尽皆知的几次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大萧条波及世界各地,大批银行倒闭,产品大量剩余积压,成桶的牛奶被倒入河里,企业纷纷破产,工人失业是普遍现象,每天排队等候救济粮的失业工人不计其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自泰国货币危机始,短短几个月内金融危机很快席卷整个东南亚,甚至波及日本、韩国等地,并且不断向全球扩散。更近一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因次贷缘起,波及整个金融领域,以致几乎引起全面的经济危机。受此影响,危机爆发的头几个月里广东沿海许多出口加工型的企业纷纷倒闭。美国的金融危机,能波及一个广州的工人,世界各地纷纷出现失业、股市暴跌、金融动荡等现象。
金融危机对我们生活的具体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是金融系统层面。既然金融出现问题,那么首先受影响的就是金融系统。基金债券公司倒闭,投行关门,金融从业者失业。比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破产,随后在同一天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接着美国保险集团AIG也陷入危机,更有“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濒临退市,华尔街金融从业人员顷刻间纷纷失业,并且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很难找到工作。除投行外,与民众联系更密切的银行也一样面临危机。如果银行倒闭,除银行工作人员失业外,市民的存款皆付诸东流,如果市民把全部存款都放在银行且是同一个银行,则风险更大。现在国际金融系统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有“美国打个喷嚏,全球可能就要感冒”的说法。
第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会使实体经济进入低迷状态。金融为什么会影响实体呢?从经济体内部讲,金融发生问题,企业融资势必就困难,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本身会因在金融市场投资而失利,于是企业进行的生产就将萎缩,社会产出减少;大量工人失业,收入减少,购买力进一步下降,有效需求减弱,经济进一步萎靡;如果是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国内需求减少,国际需求也逐渐减少,有效需求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长势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第三,是市场信心。当金融低迷时,投资者对市场信心就小,如果持续低迷,则信心越来越弱。如果金融问题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则预期收益会减少,投资者宁愿观望也不愿投资,投资需求减少,投资需求是有效需求的一部分,有效需求不足会造成经济发展失衡,影响产出增长。
任何一次金融危机都对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都会造成经济增长停滞或者放缓。严重的金融危机还会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乱甚至经济动荡。
所以,金融的问题不仅与国家有关,也与个人息息相关。金融危机一旦发生,每个人的日子都将变得艰难。所以,国家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金融系统。对个人而言,投资则要谨慎。
为什么钱多了许多人并没有感到富有
钱多起来了,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中国确实一点也不过分。首先国家富有,外汇储备多;从人们的个人财富上来说,也确实多了起来,农民们盖起小洋楼,家用电器全齐了,虽然消费习惯和设施选择等方面的差异还是很大,但室内设施其实已经跟城里并没太大差别了。至少,同10年前相比,生活水平是大大提高了,同30年前相比,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如今人们的幸福感,也许还不如30年前呢。
为什么中国钱多了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
陈志武教授说过这么一段话:以前基于亲情和友情从而实现的互助互惠的经济活动,如今已经是市场化、经济化的东西了,全部都渗透了隐性的金融交易。而现实里显性金融服务,如保险、养老、信贷以及其他投资产品又无法跟上,保障不够健全,那么中国人在钱多起来的同时,可能仍旧很不安,甚至更加不安。生活压力似乎远超过我们的收入,即使今天能过着富有的生活,但人们对未来总是惴惴不安。这会导致人们的一个储蓄偏好,消费跟不上收入水平,因而会导致内需不足,无法增长,总体的经济增长仍然需要大量依靠外需来拉动,而国人的幸福感也无法提升。
所以,说起来是人们富起来了,但是金融工具没跟上。
中华民族是古老而勤劳的民族,勤劳一直都是美德,但是中国人历来勤劳却不够富有。因为我们缺少金融工具,没有丰富的产业资本和生产资金。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是没有资金,无法解决发展中需要资金的问题,因此要广引外资,借助外资的力量和技术来带动我们自身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把资金引来了,技术引来了,制度也开始效仿和创新了,各方面都发展上去了,但是金融的创新还没跟上。
另外,随着经济每年稳步增长,经济增长率在世界也是备受瞩目,人们财富增加的同时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很平常的日常活动也需要大量金钱的支持,收入多了,支出也多了,于是总体上人们就感觉不到财富增加了多少。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货膨胀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通胀预期从来就没有减少,甚至日趋加深。人们的财富因通胀抵消的程度很大,甚至导致了人们不敢消费又不敢储蓄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因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防范风险和意外的需要导致不敢消费;另一方面,储蓄所得收益甚至都比不上通胀率,钱放在银行里不仅没有增值,甚至连保值都困难,大量储蓄面临贬值的风险。
现在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比较健全的保险,农村居民的保险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经济活动的广泛导致生活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一些百姓生活最关心最重要的问题仍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所以打个不好听的比方,即使人们睡觉的时候手中还捏着钱,做的梦也许还是不安稳的,更谈不上幸福感。
所以有些时候,所谓“富二代”“官二代”这些字眼特别醒目,并不是民众有仇富心理而放大这些字眼,而是人们的幸福指数真的不够高,这个需要我们重视起来。
在幸福感里面,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房子的问题。在中国的文化里,本身就有一种置业文化,就类似于有房才有家的感觉。没有房子,即使结婚生子,却仍让人感觉浮萍无根,内心始终不觉得安定和充实,总有那么一种空虚感存在。因此,不管怎样,每个人几乎都有这么一个目标:要为房子而奋斗。即使是老年人,也许也还要为下一代操心,为儿女的房子付上首付才算完事。这反映了一个现实:除了房子这个本身不动产不可流通之外,人们的消费力度更加下降,流通性更加减弱,因此更加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我们再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总感觉美国人那么有钱?为什么他们很乐意全世界到处乱跑去旅游?为什么他们敢于赚多少钱花多少钱,花没了再去赚?这一方面是观念上的差异,东、西方消费观确实存在很大的不同;另外一个就是西方国家保障相对较好,而我们则还有差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金融系统发达,他们的资金很自由。相对来说,中国金融则没那么发达,这是我们经济和制度需要努力发展和创新的方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