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对于本书的定位,一直以来是个很难的问题。一些朋友认为前部分的内容过于学术,不够大白话,可能在销量上会受影响。其实这一点我心里很清楚,写作的内容专业度越高,越精炼,受众面就越小。轻松愉快的内容不仅受众面广,销量也会更佳。
我在网上写作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当然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但这足以说明我的写作风格和内容是有一定受众面的。我本身也不适合去做放弃自己的风格来迎合市场口味的事情,市面上粗制滥造的作品多如牛毛,大部分内容都不成体系零散无章,二级市场发展这么多年下来真正有价值的书也就那么几本,随大流的烂书多我一本不多少我一本不少,我何必再去“添砖加瓦”。
我相信,好的书和读者是会互相影响的,就像反身性理论一样,读者群体也在不断进步,看多了随大流的书后也会意识到好书的价值所在。
经典的书籍不仅带给人们思想上的升华,在销量上的成绩最终也会力排众议,对于一本值得收藏的经典没有人会吝啬自己的钱包。我希望能够以我的方式,以我的角度来写出这样一本好书,相比起在销量上的冷落,我更不能忍受对自己艺术追求上的妥协。
在本书第一部分,必须要承认数理逻辑对我的交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并不是指具体的计算方法或者某个公式,本书不会有一个数学公式,主要讲数理逻辑是怎么来的,它们的好处是什么,坏处又是什么,它们所衍生出来的哲学意义又是什么。在了解了二十世纪那批伟大科学家们的思想后,我就被彻底地迷住了。书中确实会涉及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但即使完全不懂也不会影响对交易内容的理解,如果感兴趣可以查看书后附录里的相关书籍。从交易上来说,第一部分只想突出一个重点,任何交易系统都不可能完美,必然有缺陷,这种缺陷和交易者对市场状态的定义有关。
第二部分系统的四种情形和临界点,是对你不必等到有了大幅亏损才要平仓的详尽解释,有浮亏并不代表你是错的,有浮盈也不代表你就是对的,交易逻辑和市场状态之间的关系才是决定你是否要平仓或者持仓的唯一标准。第七章的“不可能三角”,则提供了一种观察系统特点的方式,虽然不尽完美,但我认为仍有价值。
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联系紧密,但已经和学术风格浓厚的数理逻辑无关了,大多都是大白话,有些交易年头的人都能看懂。第四部分则是关于职业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同样通俗易懂,不需要太费脑力。
1853年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出生,他的作品在当时不被人理解,生活上还饱受贫穷和精神疾病的折磨,可他从未放弃过坚持自己的艺术个性,更是把苦难和孤独融进画中并化作饱满怒放的美。他的亲朋好友曾多次劝说他转变风格以迎合当时的市场,他说道:
“我希望人们看到我的作品时说,这个人感受得很深刻,这个人感受得很细腻,虽然我的作品有不同于其他画家的粗糙感,但正是这种粗糙感才让人们有如此感想。
因此就让我们画吧,带着我们所有的缺陷和特质,画我们想画的,我将作我所感,感我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