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客户到底是怎么想的
既然矩阵式营销的核心是客户关系运营,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客户,要了解客户是怎么想的。
大众消费升级,市场充分细分,小众市场崛起,消费者心智和购买行为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解消费者心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赢得消费者的满足感,在营销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一个消费行为从需求萌芽开始,到购买的最终完成,消费者都经历了什么样的细微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存在的,所以一个典型的购买行为是:当你产生了一个需求,就去搜索能够满足需求的产品,对找到的多个产品进行比较后,购买了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在物质上什么都不缺了,消费行为通常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某一篇文章、某一个视频,甚至偶然的一瞥,内心就被“种草”了,从而成长为欲望,进而转变成消费行为,为内心“拔草”。
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通常为:引起注意->激起兴趣->产生购买欲望->建立信任->决定购买->获得满足(见图2-5)。一个消费欲望的产生,到消费行为的实施,有时候是一瞬间就完成的,也有时候在某些环节会停留很长的时间,但都是必然经过这一心理历程的。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具有哪些特点,反过来我们在营销上又应该做哪些动作呢?
图2-5 消费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1.引起注意
产品要成交,首先需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也就是产品进入消费者视野,能够让消费者感知到,这是传统广告人最注重的环节。
心理学上,具备足够刺激性的东西,才能够吸引到消费者的注意,比如强烈的刺激、广度、色彩、变化等都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充分利用这些特性刺激消费者,便会获得他们对产品的初步关注,引发从知道到了解的阶段转化。具备强烈刺激感的商品广告,能够让消费者立刻感知到,进而引起注意,对商品开始关注。例如传统的门头设计中,璀璨的霓虹灯就比普通的招牌更醒目;明亮的灯箱就比一般的张贴画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利用“重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尤其有效,俗话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复可以加深记忆,激发潜意识,并在潜意识层面形成心理倾向,促使消费者购买“熟知”的产品。重复在新产品和产品特性宣传上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在传统广告中,重复是很多营销团队最善用也最有效的手段。“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这样不断重复的洗脑广告,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电梯里的视频广告也大多在用这一手法,近期投放比较频繁的“弹个车”“伯爵旅拍”等,都是利用视频媒体,在电梯的狭小空间内,以简单重复的旋律和语言,短时间内吸引人们的注意,并留下深刻印象。有时候,我看到有的人从电梯里出来,都会无意识地哼唱着电梯中播放的广告的旋律。
在这一阶段,营销人员需要对产品进行大量的宣传工作,只有将产品信息以尽量醒目的方式摆放在顾客面前,才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很多人做广告都喜欢把产品所有的卖点写上去,内容很多,长篇大论,这样是不可取的。无论任何形式的广告,主题要突出,尽量简短;广告投放要具备一定的频度,尽量醒目,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2.激起兴趣
在消费者刚刚注意到产品,还未产生对产品的需求时,商家需要激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让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需求,才能进一步刺激购买行为。
在心理学中,激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两种最有效的方法:一是可以让消费者产生愉悦感,刺激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好感;二是可以利用消费者自身的想象力,刺激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好奇感。当人们心情愉悦的时刻,会产生积极的反应,就会很容易做出决定。因此,让消费者处在愉悦的时刻,便可以有效地提升购买的可能性。美好的产品设计,如颜色的奇妙混搭、线条的完美组合,通过审美上的刺激满足,本身就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愉悦感。苹果产品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气,这样一种设计就能够给予消费者视觉上的满足感,从而产生对产品的兴趣。而想象力是人生而存在的能力,在有一定的社会接触后,每个人都会存在一定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想象,有效地调动消费者的想象力,对营销和传播都会有积极的效果。
有一个真实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我的一位女同事喜欢上了烘焙,每天给自己的小孩做各种糕点,并且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里面,然后还顺便写几个制作要点。不仅如此,她还会分享老公、孩子如何享受在一起制作和品尝糕点的过程,甚至公公婆婆也参与其中。这些朋友圈内容会让人有一种感觉:因为做甜点,家庭互动变多了,气氛很幸福融洽。“晒幸福”要远比“讲产品”效果来得快,很多人看了她的朋友圈都会有种向往,似乎学会了烘焙,就获得了美好的家庭生活。于是很多人都去咨询她怎么做。慢慢地,她也从免费的教人做烘焙的课程开始做起,现在有近百万粉丝。她逐渐开始售卖自己的作品,到现在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和品牌,有专门合作的食品加工厂,工厂按她的配方生产、打她的品牌,同时也有很多食材、厨具类的企业付费找她代言。
3.产生购买欲望
如果说兴趣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前提,那购买欲望便是必要条件。如果消费者对某件商品的兴趣持续的时间足够长,通常就会转化成购买欲望。
在此阶段,要利用各种前置因素,包括引起消费者注意,利用文案、图片、视频等激发兴趣,保持消费者的愉悦感和对产品的新鲜感。
很多公众号、抖音大号的运营就是在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不断的相关内容的传递,把粉丝群体的注意力激发成兴趣,从而逐步转化为购买欲望,并适时地提供购买链接,辅助购买行动,为最终完成销售转化提供便利条件。
4.建立信任
在消费者从注意到感兴趣,并产生购买欲望的时候,欲望的最终释放一定是购买,但决定从哪里买的重要前提是——信任。
请大家记住:无信任不成交!信任是所有购买行为的前提!
一旦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品或商家有了信任感,那将产生持续的购买力。
建立信任作为产生购买行为前的临门一脚,是商家在营销中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我们所处的竞争环境中,竞品非常多,有直接竞争的同质化产品,也有替代的解决方案,都会对你的产品产生竞争。一个产品,不但竞品很多,而且即使是同样的商品,往往销售渠道也有不少,谁在信任上下足了功夫,谁就取得了赢取客户的先机。
比如在淘宝平台上,同样的商品往往销售商很多,采用的宣传图片都是品牌方统一提供的,销量越大、好评越多的销售商,能够获得的新客户就越多,这是因为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消费者会相信大多数别人的选择就是正确的。类似的这种竞争的情况下,商家需要做的最重要的营销工作不是关注、不是兴趣,而是增加客户的信任感。
信任感的产生,是建立在消费者对产品和商家具备充分的了解之下的。建立信任有很多有效的办法,具体应该怎么做,这里暂不展开讲,请耐心读下去,本书在后面关于成交转化的环节中,给出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营销管理中产品依然是基础,最终持续的信任,是因产品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满足感是让消费者保持持续信任的不二法则。
5.决定购买
即使以上所有条件均已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达到了顶峰,我们仍然不能确定他们是否会付钱购买,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存在理性的一面,当消费者启动理性思维时,我们便无法确定其是否会产生消费行为。
通常消费行为的产生,80%取决于感性的需求,20%取决于理性的分析。对于很多人来讲,尤其是女性消费者,所谓理性的分析,通常不过是为自己感性的需求找一个好的借口。但往往她在做理性分析的时候,会让商家错失很多成交的机会。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消除消费者理性层面的顾虑,来刺激最终成交。但实际上消费者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理性地决定购买某件商品,但真正保持理性的时刻其实是很少的。所以,聪明的商家会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制造一种“假象”,让客户感觉自己是经过慎重的思考推敲之后,才做出购买决定的。
当消费者处于考虑和迷茫阶段时,商家需要利用对消费者的了解,来给予对方一定的暗示。这对于交易的成交将是很有效的推进方法。商家可以通过人为创造的一些理性分析环境来实现,例如建立一个较高的“锚点价格”,会让人觉得商品很实惠;制造需要立即完成购买的紧迫感,如“限时限量限价”,这些都是最终“踢好临门一脚”的重要手段,能够让潜在消费者顺利购买。具体的办法,在本书随后有关成交转化的环节有更详细的说明。
6.获得满足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客户在购买前,通常是以各种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商品,而一旦下单购买了,心理上就会有一种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我买的都是好的!
毕竟,通常人们都会认为:“我的决定都是对的!”购物带来的满足感会让购物者心情愉悦,这种愉悦会很容易转化为对商品的认同,即使这种认同的根源是来源于对“自己”的认同。这时候,商家要充分利用这种满足感和认同感,引导客户去分享他的愉悦,这是客户帮助你传播,实现“客户老带新”的最佳时点。
满足感是消费者反复购买产品的基础,是信任感维持的有力工具。而产品的口碑传播,很大程度上也是消费者在满足后的分享。因此,产品的成交并不仅仅是卖出产品,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获得满足感,进而分享自己的满足感。经营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客户去分享,客户在分享的过程中还会进一步放大这种满足感。
很多商家认为产品销售出去了,就是销售任务的完成,这是不对的。一定不要忽略消费带来的满足感,这是复购和裂变的心理基础!
通过对消费心理的洞悉,在消费者的心理变化阶段,以一定的营销手段,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直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的营销工作基础。很多时候,在客户眼中“还不到成交的时候”,就需要销售人员认真评估客户的心理状态,通过对其心理变化的把握,对客户加以分辨、引导和说服,这样才利于最终成交!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在每个阶段的变化规律,对于成功营销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客户心理变化过程的把握,对于营销活动的设计和执行都是很重要的。为了便于大家对后面章节中内容的理解,本书用了不多的篇幅,做了一点普及性质的说明。营销是一门和人打交道的艺术,研究人的心理是营销的基础。消费心理学方面的专著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更深入地去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