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大文豪的苏东坡
大文豪兼美食家
苏东坡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也是善于品味美食的烹饪鉴赏家,著有脍炙人口的《老饕赋》,并因此以“老饕”自喻。他曾将天下美食汇于一席,开列出一份精美的“菜单”,将天下的奇珍异馔编于其中。其中“老饕席”是苏东坡设计的食谱,菜式虽然仅有六样,但对质地要求与制作工艺却是甚高。要求庖丁宰杀牲畜,百煮百煎,汤醇味好。菜式的原料也十分珍贵讲究:以猪颈嫩肉、重阳螃蟹的双夹、用蜂蜜浸渍熟透的樱桃、用杏酪蒸制肥美的羊羔、半熟时喷上料酒的哈士蟆以及浇淋红糟的肥蟹为主。
在他的诗文中不乏赞咏美食、酒、茶的佳作,例如《春菜》《二红饭》《中山松醪赋》都是专门描写饮食的文学作品。即便在贬谪生活中,相关题材的书写也是笔耕不辍,而且还对品酒酿酒、煎茶品茗、烹饪美食及饮食养生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极大丰富了饮食文化的内涵。
庖丁鼓刀①,易牙烹熬②。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③。尝项上之一脔④,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⑤。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⑥,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⑦。命仙人之萼绿华⑧,舞古曲之《郁轮袍》⑨。引南海之玻瓈,酌凉州之蒲萄。愿先生之耆寿⑩,分余沥于两髦⑪。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⑫。忽累珠之妙唱,抽独之长缲⑬。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⑭。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⑮。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髙。(《老饕赋》⑯)
【注释】
①庖丁:古代一位刀功极好的厨师,曾为文惠君解牛。
②易牙:春秋时齐桓公宠幸的近臣,长于调味。
③鏖:同“熬”。
④脔:小块肉。
⑤滃(w ēng):大水沸涌的样子。
⑥姬姜:春秋时,姬为周姓;姜,齐国之姓,故以“姬姜”为大国之女的代称,也用作妇女的美称。
⑦璈(áo):古代乐器。“上元夫人自弹云林之缴,歌步玄之曲。”——《康熙字典》
⑧萼绿华:仙女的名字,相传是九嶷山中得道的女仙。
⑨郁轮袍:琵琶曲名,相传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
⑩耆(qí):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⑪余沥:本指酒的余滴;剩酒。今多喻别人所剩余下来的点滴利益。两髦:古代一种儿童发式,发分垂两边至眉,谓之“两髦”。
⑫暖响:意为歌台因为歌声而暖,有如春光融融。檀槽: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
⑬(jiǎn):古同“茧”。缲(sāo):抽丝的意思,同“缫”。
⑭柂(lí):柯柂,古代一种酒名。
⑮醪:本指汁滓混合的酒,后亦作为酒的泛称。
⑯《老饕(tāo)赋》: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老饕是贪吃的意思,不是一般的贪吃,而是一副大呼小叫、狼咽的吃相。饕,贪财、贪食者。
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头蕨①。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宿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茵陈甘菊不负渠,鲙缕堆盘纤手抹。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②。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久抛菘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并发脱。(《春菜》)
【注释】
①拳头蕨:蕨,一种野菜,又名紫芝,别称拳芽根。《本草纲目》说:“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状如小儿拳……味甘滑,亦可醋食。”
②波棱如铁甲:波棱,即菠菜;铁甲,四川边地夷人所编的藤甲,这里言天极冷,菠菜冻硬如铁甲。
二红饭: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①,乃课奴婢舂以为饭②。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二红饭》)
【注释】
①粳(jīng)米:粳稻碾成的米。粳,稻的一种,粒短而粗。
②课:教、督的意思。
中山松醪赋①(节选)
味甘余之小苦,
叹幽姿之独高②,
知甘酸之易坏,
笑凉州之蒲萄③。
【注释】
①中山松醪:中山松醪酒介于黄酒、白酒之间,夏可加冰,冬可加热,有健胃活血之功能。此诗为苏东坡对酒味道的评价。
②幽姿:幽雅的姿态。
③蒲萄:即指葡萄。
初到黄州①
自笑平生为口忙②,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③,好竹连山觉笋香④。
逐客不妨员外置⑤,诗人例作水曹郎⑥。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
①初到黄州: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惠院,随僧蔬食。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
②为口忙:双关语。一为糊口之意,一为呼应下文的“鱼美”和“笋香”的口腹之美。
③郭:外城。
④连山:这里指满山。
⑤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称。
⑥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
寒具诗①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②。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③。
【注释】
①寒具:指徐州的蝴蝶馓子,纤细香脆。古时寒食节禁止生火,百姓都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馓子便是其一,故称寒具。
②碧油:指清澄的食油。
③缠臂金:手镯。
油而不腻的东坡肉
东坡肉是一道极具影响、深受喜爱的传统名菜,通常认为是因苏东坡创制而得名。关于菜名的最早记载,可见于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肉之大哉不割者,名东坡肉。”但是根据东坡肉的主料和制作特点我们可以推定:早在苏东坡在世时东坡肉就已出现,这可以从苏东坡的《猪肉颂》中得出。
目前,关于东坡肉的由来,以“黄州说”和“杭州说”最负盛名。
持“黄州说”的学者认为,如《猪肉颂》所载,当年苏轼被贬黄州时,见黄州肉多价贱但烹饪方法简单,便将四川老家烧法与黄州烧法结合,创制了东坡肉。
持“杭州说”的学者认为,苏轼在杭州治理水患成功,当地百姓心怀感恩,送来肥肉和黄酒。苏轼婉拒不成,便吩咐厨子将肉烧好,再分送回去,因此更得称赞,并广为流传。这道传统名菜,历经千百年的流传改制,现已为家喻户晓的名菜。
净洗铛①,少著水②,柴头罨烟焰不起③。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颂》)④
【注释】
①铛(chēng):古代炊器。
②著(zhuó):添加。
③罨(yǎn):笼。
④《猪肉颂》:苏轼谪居黄州(现湖北省黄冈市)时作,当地人不善烧制猪肉,他亲自实践予以推广,开辟食物来源,诗咏猪肉在黄州推行情形及猪肉之美味。
入口即化的杏酪蒸羊羔
与原料为猪肉的东坡肉相比,以羊肉为主料的东坡羊羔亦是美味至极。将蒸好的羊羔浇上杏酪,羊羔软烂得吃时只能用匙而不能用筷子,这就是苏东坡推崇的杏酪蒸羊羔。羊羔是北宋初期荤菜的一种常用主料,但是到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由于宣仁太后菩萨心肠一句话,宋哲宗赵煦便降旨从此“不得宰羊羔为膳”。因此,苏东坡欣赏的这款杏酪蒸羊羔,至元祐年以后便不见了。
从《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等宋人笔记中便可看出关于苏东坡所处年代杏酪蒸羊羔的做法,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等书中的“碗蒸羊”做法可以作参考。根据这些书的记载,杏酪蒸羊羔应是将宰杀净治后的羊羔加调料放入大木碗或砂铫(类似后世砂锅)内,盖严,然后以小火在微开的水中隔水炖蒸而熟,吃时浇上杏酪即成。
烂蒸同州羊羔①,灌以杏酪②。食之以匕不以箸③。(《曲洧旧闻》)
【注释】
①同州:即今陕西省大荔县,那里产的羊是唐宋御用名产。
②杏酪:即杏仁磨成的浆,是宋元时一种特色调味品。
③匕:最初类似后世的食尺,后来为舀羹的匙。
外酥里嫩的东坡脯
脯在古代最初是指用牛、羊、猪肉加工成的肉条(片)干,这里的东坡脯则是煎炸鱼条。这款菜的名称及其菜谱,均见载于陈元靓《事林广记》,是宋代名菜中直接以东坡冠名的系列菜之一。据该书记载,东坡脯的做法是:将鱼净治后取肉,切成寸条,用盐和醋腌一会儿,放在粗纸上将鱼条渗出的水吸尽,将香料和绿豆淀粉拌匀,放入鱼条,裹匀粉衣后,用手将粉衣轻轻拍实,再抹上芝麻油,炸熟即可。
根据与苏东坡饮食有关的宋代文献记载和适宜做炸鱼条的鱼类,这款菜的首选主料可能是鳜鱼,这份菜谱中关于鱼条粉衣的调制及其使用方法的描述,是中国菜史上将绿豆淀粉、香辛料和芝麻油组配为脆炸粉衣的首次记载。从鱼条粉衣的用料组配,可以推知这款东坡脯的最终成品,当以焦、脆、鲜、香、嫩为其风味特色。
东坡脯:鱼取肉,切作横条①,盐、醋淹片时②,粗纸渗干。先以香料同豆粉拌匀③,却将鱼用粉为衣,轻手捶开,麻油揩过,熬煎④。(《事林广记》)
【注释】
①横条:即长约一寸二的条。
②淹:今作“腌”。
③豆粉:绿豆淀粉。详见李时珍《本草纲目》“绿豆”条。
④熬煎:即煎炸。
津津有味的东坡煮鱼
东坡煮鱼是根据苏东坡煮鱼法的史料记载所起的菜名。有关苏东坡煮鱼法的记载,目前见到两条,这两条分别是《苏轼文集》卷五十一《与钱穆父十八二首》和卷七十三《煮鱼法》。根据这两条记载可以看出苏东坡煮鱼法的几个特点:其一,都是用无油水煮工艺制成。其二,在配料和调料的使用上,都有白菜心做配料,以姜汁、萝卜汁和酒制成调料汁去腥。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用无油水煮法就能做出被苏东坡称为“珍食”的鱼来。其三,在煮鱼时用笋簟做配料,煮鲫鱼或鲤鱼则加入葱和橘皮做调料,都能起到去腥提鲜作用。其四,烹饪时用刀划鱼身两侧的方法,这样可使鱼更加入味。这种做鱼的方法现在也为百姓人家所常用。
新刻特蒙颁惠,不胜珍感。竹萌亦佳贶①,取笋簟②、菘心与鳜相对③,清水煮熟,用姜、芦服自然汁及酒三物等④,入少盐,渐渐点洒之,过熟可食。不敢独味此,请依法作,与老嫂共之。呵呵。(《苏轼文集》卷五十一《与钱穆父二十八首》之十四)
《文会图》 北宋 赵佶绘
《歌乐图》 南宋 佚名绘
《听琴图》 (局部) 北宋 赵佶绘
【注释】
①竹萌:竹笋。黄庭坚《答永新宗令寄石耳》诗:“竹萌粉饵相发挥,芥姜作辛和味宜。”
②簟(diàn):竹名。
③菘(sōng):指白菜。鳜(guì):淡水鱼,一称“桂鱼”,另称“花鲫鱼”。
④芦服自然汁:用压榨法取出的萝卜汁。
子瞻在黄州①,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②,以菘菜心芼之③,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蔔汁及酒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④,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苏轼文集》卷七十三《煮鱼法》)
【注释】
①子瞻:苏轼的字。
②斫(zhuó):用刀、斧等砍劈。
③芼(m ào):拌和。
④橘皮线:将橘子皮切成细丝条,可去腥提鲜。
鲜香至极的东坡羹
东坡羹的羹名出自苏东坡的《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一诗中,其原句为“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通观关于东坡羹用料和制法等内容的记载,可知东坡羹大致有四种,山芋、蔓菁、萝卜、荠菜分别是每一种东坡羹的主料,配料则完全一样,都是研米粉。与大多数餐食类的菜羹不同的是,这四种东坡羹都不放油盐酱醋。其中,以山芋为主料的被苏东坡称作“玉糁羹”,不放油盐酱醋、没有咸淡酸辣味的菜羹,在一般人看来可能难以下咽不堪食用,但在苏东坡的眼中却是“天然之珍”。
玉糁羹①:东坡一夕与子由饮,②酣甚③,槌芦菔烂煮④,不用他料,只研白米为糁食之⑤,忽放箸抚几曰:“若非天竺酥酡⑥,人间决无此味!”(《山家清供·玉糁羹》)
【注释】
①玉糁羹:本文介绍的是用芦菔作料煮成的食品。
②东坡一夕与子由饮:一天晚上,苏东坡同弟弟子由饮酒。
③酣甚:(二人)喝得非常痛快。
④槌芦菔烂煮:将萝卜捶碎煮烂。中医认为萝卜可醒酒。芦菔,即萝卜。
⑤只研白米为糁:只用磨成的米粉为芡,这里的“糁”相当于今日所言的芡。
⑥若非天竺酥酡:如果不是西天仙境的美味。
今日食荠极美①,天然之珍②,虽不甘于五味③,而有味外之美。其法:取荠一二升许,净择,入淘了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④,浇生油一蚬壳⑤,当于羹面上。不得触,触则生油气,不可食。不得入盐醋。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⑥,皆可厌也。天生此物,以为幽人山居之禄⑦,辄以奉传⑧,不可忽也。羹以物覆则易熟,而羹极烂乃佳也。(《与徐十三书》)
【注释】
①荠:即荠菜,春季时蔬。因其含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呈鲜味物质,故味美可口。中医认为其可利肝和中、明目益胃。
②天然之珍:野生的珍味。
③五味:泛指各种味道。
④釜:古代的一种锅。
⑤蚬(xiǎn)壳(ké):蚬子的甲壳。
⑥八珍:八种珍贵的食品。后泛指珍馐美味。
⑦幽人:指幽居之士。
⑧辄:是,就。
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①、若芦菔、若荠②,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③,缘及一瓷碗,下菜沸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其上置甑,炊饭如常法,既不可遽覆,须生菜气出尽乃覆之。羹每沸涌,遇油辄下,又为碗所压,故终不得上。不尔④,羹上薄饭,则气不得达而饭不熟矣。饭熟羹亦烂可食。若无菜,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⑤,熟赤豆与粳米半为糁。余如煮菜法。应纯道人将适庐山⑥,求其法以遗山中好事者。以颂问之:
甘苦尝从极处回,咸酸未必是盐梅。问师此个天真味,根上来么尘上来?(《苏轼文集》卷二十《东坡羹颂(并引)》)
【注释】
①蔓菁:菜名,即“芜菁”。草本植物,块根肉质,也作“大头芥”“大头菜”。
②荠:古名护生草、鸡心菜,广东称菱角菜,四川又称烟盒草,上海俗称枕头草,我国各地均有生长。
③釜:锅。
④不尔:不这样。
⑤罨:覆盖。
⑥应纯道人:苏轼的朋友。
时尚拼搭的东坡豆腐
以豆腐为主料的菜是宋代都市的一档美味潮流,而善于发现生活美的苏东坡,对豆腐更是情有独钟。一是喜食蜜渍豆腐,这在南宋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有明确记载。二是榧子豆腐,这就是我们在这里要说的东坡豆腐。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这是苏东坡《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诗中的两句。句中的“玉山果”即榧子,因宋代玉山(今浙江境内)所产的榧子最有名,故宋人又将榧子称作“玉山果”。榧子的种仁黄白色,气微香,味微甜,中医认为可杀虫消积令人能食,是一种食药两用果仁。这两句诗表明苏东坡十分推崇榧子,而将豆腐和榧子放到一起做成菜,这是“东坡豆腐”食材组配上的最大特点。苏东坡去世二十年后,南宋著名文人林洪将东坡豆腐的做法收入《山家清供》中。《山家清供》记载了东坡豆腐的两种做法,一种是先用葱油将豆腐煎一下,然后加入一二十枚榧子(末)和酱料同煮;另一种则是用酒煮。
东坡豆腐:豆腐葱油煎①,用研榧子一二十枚②,和酱料同煮。又方,纯以酒煮,俱有益也。(《山家清供·东坡豆腐》)
【注释】
①豆腐葱油煎:应即用豆油煎。苏轼《物类相感志》:“豆油煎豆腐,有味。”
②研榧(fěi)子:香榧,常绿乔木。春末开花,翌年秋季果熟。种子核果状,广椭圆形,初为绿色,后为紫褐色。种子供食用,可榨油和药用。这里研榧子指将香榧子炒香黄后,去壳和皮后研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