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残酷进化史:适者生存,让我们都成了不完美的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部分:人类并不处于进化的顶点

第1章:因为进化而得了心脏病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中国唐代诗人曹松(828—903)所吟诵的诗歌《己亥岁》中的一句,意思是一名将军在战场上获得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换来的。事实上,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因为这样的情形不仅仅限于战场,世间许多场合都会发生。

每当我在考虑自身的时候,脑海中便会情不自禁地浮现这句话。我们人类是多细胞生物,人的生命是从一枚受精卵开始的,细胞不断重复分裂,诸多细胞凝聚成了身体。根据估算,人类成年后,体内大约有40亿个细胞。

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存活着的。可若是体内这些细胞自说自话地进行分裂,那么我们的身体也会变得杂乱无章。因此,每个细胞为了“我”这个整体,想尽办法与周围互相协调着。有的细胞停止了自我分裂,有的细胞会根据情况选择主动死亡,其结果就是“我”以多细胞生物的形式存活着。因为有了许多细胞的牺牲,“我”才能活着。

可是因为某些突变,有时候细胞会变得有些奇怪——不听话起来。例如,我们体内的癌细胞根本不听使唤,在体内擅自移动分裂,若是就此置之不理的话,身体会变得乱七八糟。癌细胞为了能够存活,必须从我们体内摄取足够的养分。虽说是癌细胞,但它一旦离开了养分,也是无法增加的。

细胞从血液中吸收养分,癌细胞也不例外。因此,对于癌细胞来说,必须拥有生成血管的能力。之所以癌细胞会擅自增加,是因为它们在增加的同时还生成了新的血管。它们可以分泌出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边分裂去增加数量,一边为了自己持续生成血管。

那么,普通的细胞会怎样呢?远古时候,动物的身体非常小,如果身体小,从体表到体内细胞之间的距离就不会太远,更何况在刚从单细胞生物变成多细胞生物的时候,每个细胞都在身体表面附近。这样一来,即使只依靠从皮肤进入的空气的自然扩散,细胞也可以得到必要的氧气和养分,因此并不需要心脏跟血管。

然而现在,我们的身体变大了,细胞与体表的距离也变得遥远了,就需要心脏和血管了。若是体内血液不进行传送的话,细胞就无法获得所需的氧气和养分,无法继续存活。因此,我们体内布满了像网一样的血管,依靠心脏来输送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