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19 未对长期投资组合进行定期评估和再平衡 为什么不应根据短期因素下意识地调整投资组合
一套设计良好的资产配置策略是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你将资金合理分配到最合适的资产上。资产配置指的是从股票、债券和现金及其等价物等不同类型的资产中进行选择和合理搭配,从而构建一个合适的投资组合的过程。每个投资组合中最合适的资产配置因人而异,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并应该写在IPS的醒目位置。风险承受能力是你为了获得更大的潜在收益,能够或愿意接受的潜在损失的大小。投资期限是你为了实现投资目标,打算持有资产的预期期限。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长期投资者,你就不能在制订资产配置策略后就将其抛在一边。
与资产配置相伴而生的一个概念是再平衡。它是指在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后,重新调整投资组合中各资产的权重,以维持目标资产配置的过程。就像调教自己的汽车一样,再平衡是对投资组合的调教,目的是确保维持目标资产配置不变。再平衡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并压制投资者情绪化交易的冲动,而不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
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一下再平衡的具体操作。假设你有10万美元,打算配置到两只共同基金中,目标资产配置是6万美元或者说60%配置于一只股票基金上,4万美元或者说40%配置到一只债券基金上。在之后的1年中,由于股票市场表现强劲而债券市场相对疲软,所以你的投资组合市值上升到了12万美元,其中70%是股票基金(8.4万美元),30%是债券基金(3.6万美元)。为了恢复到6:4的目标资产配置,你需要卖出一部分增值的资产(股票基金份额),买入一些下跌的资产(债券基金份额)。要在总计12万美元资产中占比60%,股票价值必须达到7.2万美元,而债券占比要达到40%,其价值要达到4.8万美元。因此你需要卖出1.2万美元(8.4万美元减去7.2万美元)的股票基金份额,以恢复目标资产配置,然后用该笔资金买入价值1.2万美元(4.8万美元减去3.6万美元)的债券基金份额。
再平衡操作的支持者建议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都应该进行该操作。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不进行再平衡操作,你会面临投资组合漂移,这会导致你要么过于冒险,要么过于保守。你的投资组合会像被风刮过一样变形,比例失调或前后目标资产配置不一致,即在市场上涨期股票配置过重,而在市场下跌期股票配置不足。投资组合漂移会导致你承担的风险高于或低于你在设定目标资产配置时的计划水平。再平衡的好处是它会强制要求你在低点买入并在高点卖出。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低买高卖,但情绪会驱使你在价格下跌时因恐慌而卖出,从而低卖,并在价格上涨后因害怕踏空而买入,从而高买。
关于再平衡有一个潜在的事实,那就是当市场处于一个长期上涨期,或者一个长期下跌期时,该操作事实上会增加风险,尤其是会增加下行风险,即与亏损有关的风险。为什么呢?因为再平衡要求你卖出那些表现较好的资产(赢家),如火热上涨的股票,并买入那些表现更差的资产(输家),如收益较低的债券。这种方法是有一点违反常理或者说反直觉的,会和投资者本身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冲突。如果在再平衡后,赢家和输家资产的相对强弱关系仍然持续,你的情况就会比进行再平衡前更差。在牛市中,再平衡让你从股票转到债券,如果股票接下来的表现继续强于债券,该策略就会导致你亏损。同样地,在市场持续下跌的时候,你也不会想要配置更多的股票,因为在此过程中从债券转向股票的再平衡伴随着股票的进一步下跌。
如果你是一个风险厌恶的短期投资者,你需要小心再平衡的这些副作用。如果你是一个保守型投资者,或者目标投资期限少于10年,那再平衡策略对你可能也没有那么合适。如果你不愿意增加投资组合的下行风险,也许不会进行任何再平衡操作。但是,如果你能承担比较高的风险,打算进行10年以上的投资,那么再平衡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策略。从长期来看,再平衡一般能带来足够高的收益,以补偿其带来的额外风险。总体而言,你不该将再平衡看成一个完全无副作用或机械式的过程。如果操作得当的话,该策略可以帮助你管理风险并降低情绪化决策的影响。
“前后一致的投资组合调整方案能帮助你远离情绪化交易。”
——玛丽·安·巴特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