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叙述句
现代中国语里的句子,可以分为三类:
(一)叙述句;(二)描写句;(三)判断句。
这三类句子的界限是颇清楚的。大致说起来,叙述句是以动词为谓词的;描写句是以形容词为谓词的;判断句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系词“是”字为连系的工具的。本节先讲叙述句。
叙述句是用来叙述一个事件的,譬如张先生生了一个小孩,你知道了,你告诉你的母亲说:“张先生生了一个孩子。”这种告诉法就叫作叙述,你是把张先生生小孩这一个事件叙述给你母亲知道。凡被叙述的事件,普通说是有发生的时间的,例如张先生的小孩是昨天下午生的。发生的时间尽可以不明白说出来,但是实际上,所谓事件总是有始有终的,因此事件是不常在的。普通的叙述句,都是叙述些不常在的事件的,例如:
(A)宝玉来了。(3)
(B)众人都哄然叫妙。(17)
(C)袭人又死活拉了香菱来。(63)
(D)我在这里坐着。(20)
叙述语和叙述词 叙述句中的谓语,我们把它叫作叙述语;叙述句中的谓词,我们把它叫作叙述词。谓语形式在递系句里或包孕句里的时候,其中担任叙述的动词仍称为叙述词。因此,一个句子里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叙述词,例如:
(A)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1)
(B)花大姐姐还等着我替他拿箱子。(26)
动词和叙述词的关系 动词最适宜于做叙述词,因为动词的性质在于指称行为或事件,和叙述词的性质相同。但是动词可用于组合式里(如“飞鸟”),叙述词则必须用于连系式里(如“鸟飞”);动词可用于三品(参看第三节),叙述词则只能用于次品。总之,动词是就词的本质而言,叙述词是就词在句中的职务而言,二者是不能混而为一的。
动词用为叙述词的时候,有两种正常的情形:
第一,动词后面必须带着目的位者,我们把它叫作及物动词,例如:
喝茶 吃饭 洗菜 给钱 交朋友 打听消息 寻人
惜食 抱孩子 找房子 拿东西 到杭州 过节 在家
第二,动词后面可以不带目的位者,我们把它叫作不及物动词,例如:
他哭 你笑 鸟飞 马跑 哥哥坐 妹妹走 妈妈睡
张先生来了 李先生去了 一个人死了
现在再说两种变态的情形:
第一,不及物动词后面带目的位,这动词即变为及物的。在这情形之下,动词的意义发生两种可能的变化:
(甲)这行为变了使成的。并非主事者本身有此行为,只是主事者使受事者发生这种动作,例如:
(A)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了。(19)
(B)他传令退兵。
(C)明天就要动身。
(D)下了窗帘,太阳就晒不进来了。
(乙)在同一动词之下,及物的意义和不及物的意义迥不相同,往往是及物的意义狭些,例如:
笑他 坐车
“笑”字用为不及物动词的时候,包括欢乐的笑、滑稽的笑、嗤笑、苦笑等,但当它用为及物动词(如“笑它”)的时候,则仅指嗤笑而言。“坐”字,用为不及物动词的时候,是“坐立”的“坐”;但当它用为及物动词的时候,如“坐车”,非但是坐在车上,而且是指旅行的一种方式而言。
第二,及物动词后面不带目的位,若非在承说法中(承说法见下文第五章),这动词即变为不及物的。换句话说,它本身单独地即能构成谓语,不必有首品在它的后面作为补充成分。这也可以细分为两种:
(甲)动作的对象只有一种,故动作的本身意义自明,例如“说”字独用的时候,也就是说话的意义;“打听”独用的时候,也就是打听消息的意义。
(乙)动作的对象虽有多种,但动词独用的时候,当然指最常见的动作而言,例如“吃”字独用的时候就是指吃饭(“您吃过没有?”就等于说“您吃过饭没有?”),不会是指吃梨。
形容词和叙述词的关系 形容词最不适宜于做叙述词。在这一点上,它和动词是恰恰相反的。凡形容词用为叙述词的时候,往往是靠“了”字或“着”字的力量,如“心冷了半截、他红着脸”之类。只有极少数的例外(如“低头”)是可以不用“了”和“着”的。
句子形式用如叙述词 句子形式可以用如叙述词,但这句子形式里的名词必须是人所领的事物,而且以习惯所容许者为限,例如:
(A)我肚子饿了。
(B)我头疼。
位 每一个句子里可以只有一个首品,如“鸟飞”;但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首品,如“牛吃草”。由此看来,首品在句中,可以有种种不同的地位。我们把这种地位叫作位。
主语,对于别的位而言,亦可称为主位。在现代中国语法里,主语和主位可以不必分别。
叙述词之由及物动词构成者,其后面的补充首品所处的地位叫作目的位。目的位可以细分为三种:(甲)在目的位的人或物是遭受动作的显著影响者,例如“我打他”,这在目的位的“他”系受“我”的动作的显著影响,结果会使“他”疼痛或受伤。(乙)在目的位的人或物只是动作的对象,他或它可以不感觉到或不受显著的影响,例如“我笑他”,“他”尽可以不知道;又如“我回家”,这“家”可以不受显著的影响。(丙)谓词所叙述的只是五官的感受或一种心理作用,在目的位的人或物非但可以不受主位的影响,倒反可以说他或它能影响主位了,例如“我看见他”“我爱他”“我喜欢好风景”之类。以上三种目的位只是逻辑上的分类,它们在中国语法上并没有一点儿分别。
在某一些句子形式或谓语形式里,可以有两个目的位,例如:
(A)听我告诉你这缘故。(24)
(B)我再三央说,又许他们钱。(105)
(C)说与赖升,革他一个月的钱粮。(14)
在两个目的位当中,我们把靠近叙述词的一个叫作近目的位,把较远的一个叫作远目的位。在国语里,近目的位指人,远目的位指物。
除了主位和目的位之外,还有一种关系位。这是首品词或首品仂语(多数是首仂),放在叙述词的前面或后面(但在后面的很少),以限制叙述词的。关系位的种类颇多,现在先说三种20:
(甲)用于处所限制者,例如:
(A)咱们雪下吟诗。(39)
(B)贾琏气的墙上拔出剑来。(44)
(C)凭你主子前辩去。(61)
(D)我也家去歇息了。(79)
如果用“这里、那里”一类的词做关系位,可以提到主位的前面,例如:
(E)这里薛姨妈将箱子里的东西取出。(67)
(F)这里贾母喜得逢人便告诉。(56)
(乙)用于时间限制者,例如:
(A)临安伯第二天又打发人来请。(93)
(B)头胎养了双生子。(28)
(C)门上人回进去,一会子出来说:“老爷请。”(93)
这种关系位大多数是可以放在主位的前面的。关系位的字数越多,放在主位的前面越是常见的事实,例如:
(D)两三句话时,晴雯才哭出来。(77)
(E)这么大热天,我来了。(32)
(F)这好一会我们没进去。(64)
时间关系位之复杂者,甚至可以包含着次品谓语形式,或次品句子形式,例如:
(G)吃饭的时候,张先生来了。
(H)宝玉正踌躇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23)
(I)探春、湘云才要走时,忽听外面一个人嚷道。(83)
(J)迎春归去之后,邢夫人像没有这事。(81)
(丙)用于方式限制者。或用“这样、那样”一类的字,或用数目字加于名词的前面,例如:
(A)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成功了。
(B)不想一头就碰在一个醉汉身上。(24)
关系位虽可分为多种,然而它们在语法上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总不外是用首品或首仂去限制谓词。它们在本质上虽是首品,在功用上已经和末品没有分别了。
定 义
定义二十七:凡句子,用来叙述一个事件者,叫作叙述句。
定义二十八:叙述句中的谓语,叫作叙述语。
定义二十九:凡动词或别的词,有叙述的功用者,叫作叙述词。
定义三十:凡动词,后面必须带着目的位者,叫作及物动词。
定义三十一:凡动词,后面可以不带目的位者,叫作不及物动词。
定义三十二:主语中的首品所处的地位,叫作主位。
定义三十三:叙述词之由及物动词构成者,其后面的补充首品所处的地位,叫作目的位。
定义三十四:凡首品词或首仂,用来限制谓语者,其所处的地位,叫作关系位。
比较语法
(1)我给了三块钱他。
(2)张先生给了十块钱李明。
这两个例子里,近目的位指物,远目的位指人,是闽、粤语及客家话的语法。若依国语,该说成“我给了他三块钱”“张先生给了李明十块钱”等。因为国语的语法是以近目的位指人,远目的位指物的。
练 习
在下面几个例子里,指出下边有“·”号的首品词或首仂属于何位:
(A)那时赵姨娘已去。(55)
(B)你去问问你那边二婶娘。(53)
(C)一会子老爷就来了。(17)
(D)原来叔叔也常提我。(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