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上的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内鬼肯定有两个

前文我曾提到,在猜测的环节,我们要服从所谓的“奥卡姆剃刀原则”。不过,这条原则实在是过于单薄,我们似乎还是需要别的原则来帮助自己迅速找到一个正确的猜测方向。有些人认为,“中庸之道”也能帮助我们找准猜测方向。不过,我却认为中庸之道并非总是靠谱的。

中庸之道:内鬼肯定有两个

什么叫“中庸之道”?就是在两个比较极端的猜测之间,找一个不那么极端的猜测(顺便说一句,这里说的“中庸”与中国儒家在伦理领域里说的“中庸”,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一点后面还会详谈)。

我们举一个例子:在电视剧《潜伏》中,军统的一个谍报站站长发现某军事情报泄露了,那显然是因为出了内鬼。他想了想,开会的时候就四个人读过这份情报,除了自己,另外三个人都显然有可能泄密了。那到底是谁呢?

如果站长用中庸之道来思考问题的话,那么他就可能认为内鬼是两个。为什么是“两个”呢?他会这么想:如果三个都是内鬼的话,那么就说明这个情报站除了他,就已经全部被渗透了,这个假设太极端;但是如果只有一个内鬼的话,人数又少了一点。三个太极端、太多,一个太少,于是他就选择了这样一个假设:内鬼有两个。

这显然很荒谬,因为在这个语境当中,没有什么很好的理由来追求中庸之道。为什么?我来一层一层分析。

第一个理由: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告诉我们,在上述的案例中,出了两个内鬼的概率,要高于有一个内鬼和有三个内鬼的概率。所以,盲目取中道的做法,缺乏概率论的支持。

第二个理由:有时候就根本没有什么中道可取。比如,有一个女孩子迎面向你走过来,她的手则放在兜里,而你的任务则是猜测她是不是戴着结婚戒指。这时候你只有两个假设,她已经结婚了,或者没结婚,而没有什么中道可取。

第三个理由:中庸之道有时候会导致两头不讨好。比如有一个政府,要在劳工和企业家之间两面讨好。劳工希望政府推出左翼的经济政策,比如增加税收来增加福利,而企业家则希望政府推出右翼色彩的经济政策,譬如减少税收,来提高企业家办企业的积极性。结果政府将税收做了个折中,但新收的税收量,既没高到支撑起国家福利的程度,又已经高到足以吓跑资本家的程度,这样,左翼和右翼都会不满,中庸之道就导致了两边不讨好。

第四个理由:中庸之道很可能会导致自相矛盾。譬如,如果有一个脑子更加糊涂的政府,一边承诺减税,一边承诺增加福利,而没有注意到福利的钱归根结底是税收来的,那么,上面的自相矛盾的举措,就会导致其任何政治诺言都没有办法得到兑现。

勇气,是怯懦与鲁莽的中道?

讲到这里,有人或许会为中庸之道辩护,有一些人可能会把亚里士多德给搬出来,说他是主张中庸之道的。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人有各式各样的德性,有些人非常鲁莽,有些人非常怯懦,有些人则具有勇气。那么勇气、怯懦和鲁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解释:他认为人有一种像胆气或者血气这样的东西,如果你的胆气和血气量太多了,就是鲁莽;胆气和血气量太少了,就是怯懦;如果分寸刚刚好,这就是勇气。

我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分析可能有点问题。他的预设是什么?就是所谓的勇气、怯懦和鲁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胆气多少的关系。我认为,勇气和鲁莽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胆气的多少,而是因为勇气是带有一个不能被还原为胆气的要素的,这就是智慧。如果你足够智慧,看到了做这件事是有可能成功的,那么,你这个行为就可能更大胆一点。换言之,正因为智慧的减少和增加,不是在胆气这个维度上发生的,所以你就不能很简单地把勇气视为怯懦与鲁莽的中道了。

做事的逻辑:圆融地推行不圆融的道理

那么,中国人(特别是儒家)讲的圆融意义上的“中庸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做人要谦和,得理还得饶人,不能咄咄逼人,要尊老爱幼。这个层面上的中庸之道,并不是我前面所说的中庸之道。我前面所说的中庸之道,是在两个假设之间,寻找一个相对来说不那么极端的中道。仅仅因为这个所谓的中道看上去不那么极端,就去偏好它,这就不对了。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分清楚做事的逻辑和做人的逻辑,它们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不否认在做人的逻辑上我们要圆融,但是如果我们在做事的逻辑上一直保持这种糊里糊涂、老好人的态度,那么整个社会最后是要为我们的愚蠢买单的。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方法,圆融地推行不圆融的道理,以中庸的方法走向极端。请注意,“极端”并不是个贬义词,它是个中性词,它在此专指对于合理性的无保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