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1 素养学习就是“立体×生活”学习
芬兰这几年的国民教育,由于在PISA的测验中表现杰出,顿时成为世界各地取经的对象。大家对芬兰教育的授课时间短、教学不注重学生成绩评量,以及强调以现象为本的跨领域学习模式,都充满好奇。
2018年初,我争取到一个机会,和友人共同前往芬兰,参访学习他们的国民教育。行前为了对芬兰教育有更多了解,通过朋友介绍,知道有一位将去芬兰进行异地研究的师大教育博士候选人陈玟桦。阴错阳差,我们一直都没有碰到面,但是我加入她的脸书。从那时起,我就开始随着她的文章一起神游长达一年的芬兰教育实地研究旅程,亲眼见证一位认真用功的年轻朋友,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她的博士论文。
玟桦每天都很认真地写博文,她总是完整地记录当天的所见所闻,主题包括课堂观课、教师互动和学术研讨等不同方面。由于她是长期驻点在芬兰,更能掌握教育的脉络与意义,诠释更为精准,很多地方比自己的亲身访问更为有感,常常觉得能学到很多。
这次为了写这篇文章,我重新浏览玟桦的文章。玟桦在脸书上总共贴了近80篇研究纪实,深刻记录观察学校的教学活动,芬兰教育学术社群的交流,整个芬兰国度的教育氛围,以及个人生活上的点点滴滴。细读玟桦所做的纪录,可以清楚理解,芬兰的教育并不神奇,他们只是认真地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真实意义,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术工作者,都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持续努力地解决周边的生活课题。
芬兰地处北国,冬天季节长、天气严寒,如何让下一代勇敢地适应自然环境的挑战、更健康的活着,是国民教育无可逃避的任务。因此,在玟桦的记录中可以看到,即使是下着大雪的寒冷冬天,也要在户外上两小时以上的体育课,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了。由于自然环境的严苛,人民必须学习以更包容的态度相处,以合作来应对环境的挑战。同样地,教育重自我成长、不重排名,对于持续出现的新生事物,以多元观点进行思辨、相互理解尊重,也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
这本书有理论框架的引导,内容深刻而有系统,阅读后可以更精确地掌握芬兰教育的实况与脉络。作者在这本书中除了介绍芬兰自2016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纲,并且记录了在学校现场观察到的每一门正式与非正式课程的教学理念、活动设计,以及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情景。通过这些诠释报道,我们可以体会“学习”如何自然地和“生活”结合,让知识拥有真实的生命;更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芬兰教师愿意以开放态度和同学共同探索周遭现象的自由心灵,作者将这个现象称为“立体学习”。
这些在芬兰教育现场直接获得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书中记录的每一个场景,对我们在教育现场的老师们都是很好的借鉴。
玟桦在过去两年,从本土关怀的议题出发,通过芬兰蹲点,完成一篇极具参考价值的博士论文;其间还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回来后积极分享她的学习心得,让大家对芬兰的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在学术社群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玟桦的这些表现都彰显一流大学培育社会科学博士的意义和价值,足以作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青年学子的表率!
——吴思华(台湾政治大学科智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