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湿地
陕西省切实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对标国家《纲要》制定陕西省规划,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
洽川湿地
汉中石门栈道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从西向东贯穿陕西全境。从2012年开始,陕西逐步实现了渭河变清的目标,渭河出境水质为优。如今渭河面貌焕然一新,渭河生态走廊已经成为沿线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陕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占有北上调水总量的70%以上。为了长久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高标准水质,陕西精心呵护水源地,为此实施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先后启动实施了汉江、丹江综合整治,在沿线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配置和防洪设施一体化建设工程,根治流域洪涝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促进迁出地生态恢复进程,水源涵养功能明显改善,实现了“一江清水供京津”的目标。持续开展重点流域治理,汉江、丹江、嘉陵江出境水质保持II类。
陕西湿地类数和湿地型数分别占全国湿地类数和湿地型数的80%和35.29%。从各类湿地面积比重来看,河流湿地面积最大,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83.5%。黄河流域湿地河段开阔,沟谷纵横,暴涨暴落,洪、枯水量相差悬殊,有较大区域的河漫滩。秦岭流域湿地地处秦巴山区,一般属山溪性河流,河床较窄,比降大,水流湍急。
陕西省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特别是水鸟种类多,数量大,保护级别高。陕西省共有湿地鸟类9目24科121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7种、二级保护12种,省级重点保护1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在红碱淖的鸟岛上飞翔
延川县黄河盘龙湾景色
目前,陕西共建立各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43处,其中,26处通过国家验收,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
朱——东方宝石
朱鹮,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极濒危物种名录。朱鹮也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1981年5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洋县八里关乡姚家沟发现了群数量仅为7只的朱鹮种群,在国内外引起轰动。“秦岭七君子”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群,有着重要国际影响和特殊意义。
198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开始了有计划的保护和拯救工作,2001年成立陕西朱鹮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7549公顷。这里成为世界珍禽朱鹮唯一的人工饲养种源地和主要野外栖息地,森林覆盖率达65.5%,被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
目前,朱鹮的活动范围已由当时的洋县扩展到周边的汉中、安康、宝鸡、铜川4市15县,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局面,朱鹮已成为陕西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未来,陕西朱鹮保护区将借助“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国家方略,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保护区与区域协调发展,让陕西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