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皇霸
【题解】
本篇讨论“三皇”“五帝”“三王”“五伯”“六国”几个名号。作者有感于当时文化学术界对这些名号“立谈者人异,缀文者家舛”,因此在本篇中正本清源,“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
考信于六艺是作者的立论准则。例如,作者在逐一讨论《春秋运斗枢》《礼号谥记》《含文嘉》《尚书大传》关于“三皇”的观点之后,认为还是《尚书大传》的说法接近“三皇”本义。文中澄清了一些错误的历史观点,针对有人以太王、王季、周文王为“三王”,作者指出,古公亶父、季历的王号是后来周武王追赠的,因此以太王、王季、周文王为“三王”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作者在讨论“五伯”时,将霸主政治上溯到夏伯昆吾氏和商伯大彭氏、豕韦氏,提出“王道废而霸业兴”的观点,这有助于后人看清春秋霸主政治的历史渊源。作者进一步指出,“五伯”中的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或者不能度德量力,或者听不进贤臣意见而导致全军覆没,或者穷兵黩武,无法与尊王攘夷的齐桓公、晋文公相提并论。文章区分了“伯”与“霸”的概念,认为“伯”的原义是古代天子手下的五国之长,而“霸”的特点是把持天子政令,这可以帮助人们将夏商霸主与春秋霸主区分开来。
不过,作者的历史观并非都是进步的。文章刻意强调“三”“五”这两个数字的神秘性,倡导终始循环论,宣扬天命神意决定人类历史命运。作者在讨论“六国”名号时,对燕国重点强调召公奭的阴德,对韩国专记韩厥积德存赵孤,对魏国和田齐都刻意突出占卜的灵验,对赵国则聚焦天帝和霍太山之神的主宰力量,凡此都体现出作者对天命神意的笃信。
盖天地剖分①,万物萌毓②。非有典艺之文③,坚基可据④,推当今以览太古⑤,自昭昭而本冥冥⑥,乃欲审其事而建其论⑦,董其是非而综其详略⑧,言也实为难哉⑨!故《易》纪三皇⑩,《书》叙唐、虞⑪,惟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⑫。自是以来⑬,载籍昭晳⑭。然而立谈者人异⑮,缀文者家舛⑯,斯乃杨朱哭于歧路,墨翟悲于练素者也⑰。是以上述三皇,下记六国,备其终始曰《皇霸》⑱。
【注释】
①天地剖分:天地开辟。古人认为天地最初是混沌一片的,后来天地才区分开来。扬雄《法言·重黎》最先提出“浑天”概念,《唐开元占经》引张衡《浑仪注》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关于天地如何分开,古人有盘古开天地等各种传说。
②萌毓(yù):生长繁育。毓,繁殖。
③典艺:即经典。汉人称儒家六经为六艺。
④坚基可据:坚实的文献基础可以依赖。《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⑤推当今:由当今往上推。览:观看,考察。
⑥自昭昭而本冥冥:意同上句“推当今以览太古”。《庄子·知北游》:“夫昭昭生于冥冥。”昭昭,清楚明白,指当今。冥冥,昏暗,指太古。
⑦审其事而建其论:审察其事而建立一套理论学说。
⑧董:董理,考察,辨正。综:综括。
⑨言:立言。
⑩《易》纪三皇:《周易·系辞下》提到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尧、舜。
⑪《书》叙唐、虞:《尚书·尧典》记载了唐尧、虞舜的事迹。
⑫“惟天为大”几句:语出《论语·泰伯》。则,取法。巍巍,高大的样子。焕,鲜明。文章,礼仪典章。
⑬自是以来:从帝尧以来。
⑭载籍昭晳:文献记载清楚明白。按,关于虞、夏、商、周事迹,《诗经》《尚书》等典籍都有记载。
⑮立谈者:立言者。人异:一人持一种说法,各不相同。
⑯缀文者:写文章的人。家舛(chuǎn):各家观点不一样。舛,违背。
⑰杨朱哭于歧路,墨翟悲于练素:《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杨朱,战国时期道家学者,主张“贵己”“重生”,其思想言论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典籍。歧路,岔路。墨翟,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思想主张,其思想言论见于《墨子》一书。练素,白绢。
⑱备其终始:完备论述“三皇”“五帝”“三王”“五伯”等名号的由来终始。
【译文】
自从天地开辟以后,万物开始萌生繁育。如果没有像六艺那样的经典文章,有坚实的文献基础可以作为依据,却试图从当今往上推,去考论太古时代,由清楚明白的当今而去追寻昏暗不明的太古,试图审察其事而建立一套理论学说,探讨事物的是非曲直,综括事物的本末详略,这样的立言实在是太困难了!因此《周易》记载三皇之事,《尚书》叙述唐尧、虞舜的事迹,只有上天是最伟大的,只有帝尧能够取法上天,他的成功如此崇高,他的文采如此鲜明。自帝尧以来,历史文献记载就清楚明白了。然而现在立言的人个个说法不同,写文章的人家家观点互异,这就是当年杨朱在岔路口痛哭、墨翟面对白丝而悲泣的原因。因此本篇上述三皇,下记六国,完备地论述这些名号的终始由来,篇名叫《皇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