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数字经济面临的新形势
1.3.1 万物互联构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空间
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强调的是连接,是互联网对其他行业提升激活、创新赋能的价值迸发;而数字经济呈现的则是全面连接之后的产出和效益,所以“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数字经济的概念与“互联网+”战略的主题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经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信息网络逐渐突破传统信息处理终端和传输方式的限制,正在大幅度向更广、更快、更深的方向发展,网络的覆盖领域更大,连接的终端更多,进入人、机、物相互连接的新时代,即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正在快速渗透到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设备、车辆、终端等被纳入信息网络之中。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向超高速升级换代,光纤宽带成为主流接入方式。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演进下,泛在、高速连接使网络的获得更加多样化,网络应用更加多元化,以“万物互联”为突出特征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正在形成。
万物互联的关键是信息网络的质量,5G具有大容量、低时延的特性,将极大地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生态革新,驱动基于大型移动设备如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的网络应用创新。数字经济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优化,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都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主要是因为发展不均衡,区域和城乡差别大,亟须进一步做好普遍服务,降低使用成本,让全民用得上、用得起。2020年是我国5G发展的关键年份,5G通信技术正在加快建设,随着5G技术在数字经济中的深入融合,多种形态的数字经济发展将带来更多机遇。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5G对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电信企业要及时评估疫情的影响,制订和优化5G网络建设计划,加快5G特别是独立组网建设的步伐,切实发挥5G建设对“稳投资”、带动产业链发展的积极作用。随着5G基站的搭建越来越完善,5G技术的商用也进一步铺开,数字经济将迎来发展新态势。到2020年,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按照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测算,到2025年,5G间接拉动的GDP将达到2.1万亿元;到2030年,5G间接拉动的GDP将增长到3.6万亿元。2020—2030年,5G间接拉动的GDP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4%。
1.3.2 海量数据组成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力。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产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数字资源正在互联网中加速产生、传播和应用。在此背景下,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应用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资源、资本、人才全要素的生产率。全球化发展正从以国际金融驱动为特征的2.0版本步入以数据要素为主要驱动力的3.0版本,谁掌握了数据、利用好数据,谁就能够在互联网应用创新上取得突破,谁就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占得先机。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6 000亿元。随着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产值达到8 500亿元。数字经济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将实现更多的应用。未来,大数据技术应用将进一步加深。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最核心的资源,释放数据红利可以为数字经济创造新的发展机会,数据要素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市场化配置。首先,市场化配置能够提高效率,保证数据能够流转到最需要的地方,由最合适的人或机构挖掘并发挥数据的价值。其次,市场化配置有助于优化数据价值的分配机制,数据的产权可以得到规范,各方都能获得应有的收益,数据的价值和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如果说数据要素是石油,那么新基建就是油井和石油管道,数据智能就是炼油的技术和设备,数据智能引擎把资源加工成可使用的、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作为驱动引擎,一方面,数据智能不只是单点的技术,而是一套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应用于海量的结构化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的综合技术体系。另一方面,数据智能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智能应用体系,包含人机智能交互、自动化知识构建、知识抽取、知识服务、机器辅助决策等。通过这个引擎把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让数据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从而驱动数字经济高效运转。
1.3.3 云计算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
云计算作为基础架构,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虚拟、动态、可伸缩,可为计算密集型大数据提供IT架构支撑。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环节,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关键底座,是驱动新一轮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云计算的普及应用,降低了IT设施的建设和运维成本,提升了IT设施的承载能力,加快了设备接入和系统部署的步伐,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云将重新定义智慧,开启从解放体力劳动到解放脑力劳动的转变,促进数字红利的充分释放。我国云计算产业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2019年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 334亿元,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89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45亿元,预计未来四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用云量”将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新指标。
1.3.4 人工智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全球发展态势来看,人工智能的影响将超越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的范畴,从技术体系、产业结构、商业模式等方面带来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进而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促进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将再次获得大飞跃。同时,人工智能正加速渗透到金融、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可极大地提高行业服务的精准化、便利化水平,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社会运行的稳定度。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布局的深入,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从市场规模来看,自2015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逐年攀升。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339亿元,增长率达到56.2%。
1.3.5 区块链赋予数字经济实现价值最大化
实践证明,区块链技术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过程中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使万物互联的世界更加有序、高效,并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披露不完善、信任成本高等难题。区块链作为“信任的机器”,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价值的传递方式。区块链不仅是数字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推动构建未来数字社会和数字中国的重要力量,区块链记账技术在短短的十年里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多个领域,进而引发了产业创新和再造。从长远看,区块链的理念和技术将进一步与5G、工业互联网、数字货币、数字身份等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融合,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共性技术。
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是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分布式账本。在过去的十年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成果,与此同时,在金融以外更加广泛的领域不断创新发展,并正在从制造业向医疗健康、交通物流、工业互联网等经济社会诸多领域逐渐扩展延伸。不过,任何一项新技术从创新到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区块链当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商业上都不成熟。从技术角度看,种类有限的共识机制、容量有限的区块导致网络拥堵,分布式系统缺乏有效的调整机制,以及专门面向区块链的数据库系统仍不成熟等问题依然存在。区块链产业要想进一步突破创新瓶颈,从根本上来讲离不开技术、商业和场景这三个方面的深入融合创新。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区块链技术与各类应用场景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块链应用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促进产业主体的协调合作,探索搭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政策传导和信息反馈桥梁,深化政府和企业多层面合作机制,并通过行业协会、联盟、产学研融合机构等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联动与合作,加快产业整体的商业化进程,进而形成有效的商业价值闭环,带动整个产业生态的良性创新发展。
“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构建数字经济新空间。在平台支撑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体经济全要素的连接枢纽、资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脑。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将能构建多方共治、公平可信、智能运作的数字经济新空间。工业互联网在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同样具有较大的作用,一是构筑新生产领域的网络基础设施,二是打造工业互联网新生产要素——数据,三是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增长点,四是为经济发展构筑融合型产业体系。短期看,工业互联网连接规模变大,端到端的连接和交易也将更加频繁,需要通过区块链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数据上链,有助于实现核心企业生态内共享、工业企业间互信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间价值共享,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工业“网络化生产”推进中遇到的生产协同、工业安全、信息共享、资源融合、柔性监管等挑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3.6 “融合发展”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在全球经济放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运而生,数字经济因其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的显著作用,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开辟经济增长新源泉、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新依托,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动能。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演进和全面创新,数字经济正逐渐广泛融合渗透到传统产业之中,驱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发各领域、各行业的业务形态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伴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广泛部署,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未来传统产业必将迎来数字化驱动的转型升级热潮,数字化融合创新将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成为刺激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动能。
1.3.7 新基建为数字经济发展全新赋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基建,是围绕未来数字经济及数字化生产生活和商业创新建设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短期来看,新基建将起到稳投资、促消费、增就业的作用;长期来看,新基建的发展将对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起到较大作用。当前对新基建的范畴划定尚处于探索阶段,有不断拓展的空间,但主线应该聚焦在数字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上。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新型基础设施应该是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据统计,历次中央权威会议明确提出的新基建都是数字类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数据是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新基建的一个共同特点正是围绕数据这个核心生产要素的感知、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进行技术经济活动、资源配置和制度安排。
数字经济是新基建的市场基础,也是新基建的需求来源。产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新基建的市场先锋军,为新基建的主攻方向勾勒了初步的轮廓。新基建是“数字土壤”,是“底座”,将为数字经济和产业互联网持续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和数字中国建设夯实基础。实际上,不只人工智能,在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各个领域打造新型基础设施,都需要重视以平台思维去构建应用生态系统,需要汇聚应用需求、研发、集成、资本等各方,通过产业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社交网络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跨界融合,推动各行业、各领域的“上云、用数、赋智”和融合应用创新。因此,平台和生态思维是发展新基建乃至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经之路。
1.3.8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类型
数字化平台的兴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商业事件之一。平台是一种为供需各方及相关主体提供连接、交互、匹配和价值创造的媒介组织,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它正以空前的力量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服务与服务连接起来,给人们带来便利,给企业带来效率。通过平台,相隔千里的人们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易及进行高效分工、合作,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财富。对传统企业来讲,完成从企业创建到市值百亿元、千亿元通常需要几十年、上百年,而对平台企业来讲,这一过程可能只需短短几年。所以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做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做企业,第三次工业革命做平台。”
数字化平台是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涌现的,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智能设备等为支撑的平台,数字化平台的连接能力强,涉及范围广,运作效率高,拥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创造出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功能和新价值。从全球看,世界各国或多或少都形成了本国的数字化平台,但能够形成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等少数国家。当前,中国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无论规模与影响还是创新力与活力都位居世界前列。究其原因,除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深度应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等因素,还有两点:第一,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消费大国、制造业大国、资源大国,存在大量人、财、物等零散、闲散资源;第二,全社会供需之间的匹配程度并不太高,存在诸多痛点、难点和堵点。这些为平台在中国的兴起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平台经济是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是新经济的重要类型,平台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不仅模糊了分工边界,深化了信息化和产业的融合,还促使价值创造由价值链向价值网络转变,推动了价值链升级。
平台经济从低到高包含四个层面: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平台企业、数字化平台生态系统、平台经济。其中,数字化平台是引擎,数字化平台企业是主体,数字化平台生态系统是载体,有着内在联系的数字化平台生态系统的整体构成平台经济。发展平台经济可大大改善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催生诸多新业态和新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用户体验,增加大量就业,繁荣各类市场,促进国际国内贸易。平台经济类型丰富,包括电商平台经济、社交媒体平台经济、搜索引擎平台经济、金融互联网平台经济、交通出行平台经济、物流平台经济、工业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平台经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国的产业格局,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消费行为。平台经济为传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全球连接、全球流动,引领社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平台经济不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也为中国经济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大潮中引领世界经济带来了助力。
作为新经济的一种重要形态,平台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需要政府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政府应高度重视平台经济发展和演变的趋势,结合打造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贸易强国等战略,研究制定平台经济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其发展定位、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要为平台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秉持“开放、包容、审慎”的态度,允许各种平台先行先试,明确其合法地位,为其市场准入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平台要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备数据的收集和利用情况。鼓励用户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和各类市场主体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引导平台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和行为规范,切实增强守法合规意识,强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用户权益的社会责任感。健全行业自律与承诺机制,加强诚信体系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近年来,平台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新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平台经济已融入工业制造、零售、交通、物流、能源、金融等领域,其规模占GDP的10%左右。
1.3.9 数据智能开启数字经济效率革命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传统经济模式增长乏力,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增长新动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企业等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数字经济所发挥的效能,快速转变思维进行云招商、云签约、远程协同办公、在线教育等,线上应用快速普及,甚至向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渗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果说科学革命的本质是科学思维方式的革命,那么此次疫情无疑开启了一场数字经济效率革命,让人们对数字世界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未来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疫情之后,政务、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必将加快,企业从生产、供应链到销售等各个环节也都会加速应用数字技术。在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背后,需要一整套从数据资源到基础设施再到数据智能引擎的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形成新的增长模型,从政府治理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提升数字经济效率。
从政府层面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据智能在提升政府社会治理效率方面的表现十分亮眼,通过打通政务数据,实现了疫情防控的精准治理。一个公共事件的事前预警、事中反应和事后处置等各个环节,无不需要由数据和数据智能来提供高效服务。由此可见,城市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城市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基础设施与公众不断提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城市大脑”来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才能够解决城市的核心问题。数据智能通过建设“城市大脑”,汇集教育、医疗、旅游、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数据,形成统一的城市大数据平台,进而在这个平台上构建智慧城市的指挥控制中心,政府部门通过分析“城市大脑”的运行态势,可以更好地做集约化的管理和指挥调度,包括城市管理、生态环保、治安防控及政务服务等。从产业层面来说,如果说以前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快与慢”的问题,那么疫情后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则是“生与死”的问题,疫情将倒逼产业数字化进程,从内部改造到外部协同,从单点应用到全局优化,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服务化升级。
可以预见,在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中国很可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极少数能够维持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之一。未来,在政府治理方面,数据互联互通将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治理手段现代化成为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工具。同时,线下产业线上化、工作协同模式线上化的趋势将加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将分化。总体来看,通过促进政府的数字化治理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智能将卓有成效地引领数字经济效率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