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力2:活出完整自己的妈妈情商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赋予责任并协助做到

孩子必须一步步走出他自己的生命波形,无以他代。我们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信任孩子。当孩子还小,尚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需要逐渐赋予孩子责任,并协助孩子做到。孩子自己做到了才会从内心长出自信,敢于在未来去驾驭自己的人生。

推荐大家上网看下Edison’s Day这个纪录片,看一下20个月大的孩子可以做到哪些。他可以自己吃饭并将餐具归位,几乎可以独立穿衣、洗澡,还能主动喂食小猫……也可以看看他的爸妈是怎样协助他的:在他穿套头衫胳膊找不到袖口时,他喊“help”,妈妈轻柔出手协助他做了他需要的那一点点。这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孩子在一点点做到的过程中长出自信,Edison身上有种沉静,是静定生慧的那种沉静。

有一次,我邀请一位服装顾问到我家协助我整理衣柜,重新搭配服饰。服装顾问对我说:“家里有相机吗?你穿上我帮你搭配好的衣服,我给你拍照,你不是需要些美美的照片吗?而且有照片为证,以后你就容易记得各种搭配了。”

我点头认同,当时龙儿才3岁左右,在我身边围着转着、好奇地看我不停换衣服。我对龙儿说:“龙儿,你帮我个忙,把咱家相机拿过来。你去书房找爸爸,他知道在哪儿放着,你告诉他阿姨要帮妈妈拍照。你拿到相机后,像这样稳稳地端在手里,拿过来交到妈妈手上。”

龙儿答应一声,便去了。我隐约听到龙儿爸在书房那边温和地说:“拿稳了,别摔了,慢慢走,交给妈妈。”

不一会儿,龙儿认真负责地把相机交到了我的手上。龙儿爸并没有跟在后面。

服装顾问当时惊叹道:“你们真的很信任孩子。这孩子好有福气!”

我在一些讲座中提过龙儿3岁的时候,和我一起去超市,他就能帮我拎一大桶油了。有些听众露出惊诧的表情。我还没说当时龙儿就能够和我一起做饭了,比如打鸡蛋,拍黄瓜,剥蒜,往锅里撒盐,出锅前尝尝味道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擦桌子、洗碗、墩地等活儿他每周都在做。父母的信任成就孩子的担当。孩子做得足够多就会做得足够好。他亲自实践并做到后自信就从内在长起来了,谁都拿不走。要舍得让爱的人受苦,这个苦,是劳作之苦、磨砺之苦。孩子是宠不坏的,这里的宠代表着倾听共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你越会宠孩子,也就越有能力舍得让孩子受苦。我耳闻一位琴童妈妈,她很会宠孩子,她深深理解孩子对钢琴的热爱,在孩子弹钢琴的时候,她只是静静地陪伴;在孩子询问她的时候,她也绝不做出任何指导,只谈她听了这首曲子的感受,像鸟在天上飞,还是像大树被风吹。她从不吝啬对孩子的赞扬、拥抱、微笑。同时,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风雨无阻送孩子去练琴,陪孩子一起经历了15年的琴童生涯,直到把孩子送进专业学府。她相信自己这一生成为琴童妈妈必然有上天的美意。虽然从未谋面,但我能感受到殊途同归。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浩途会员拥有了接纳力,他们更敢于宠孩子,也更舍得让孩子受苦,就好比我在讲座中常说的“豆腐嘴,刀子心”。

巧玲带着9岁的儿子来到澳大利亚,在当地学校为儿子办了插班三周的微留学,希望拓宽孩子的视野。同时,她是我的助教,需要在孩子上学后协助我准备当天的工作坊。所以,她很认真地对儿子说:“妈妈需要你在三周的工作日内每天都去上学,澳大利亚法律规定12岁以下孩子不可以单独待在酒店,而妈妈要协理工作坊,没有时间陪你。”

儿子每天早上都很不情愿地去上学,嘟嘟囔囔地抱怨着:“妈妈,我真的很不想去,我又听不懂。”

巧玲就听着,共情着:“是啊,听不懂,很不想去。”

儿子带着哭腔说:“就是,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我就像一个傻子。”

巧玲很理解地说:“是啊,听不懂他们为什么笑,觉得自己好傻。来,妈妈抱抱。妈妈可佩服你呢。在这种状况下,你昨天还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好厉害啊!”

儿子略微平静了些,说:“那是有个香港籍的同学帮助我了。”

“哦,有同学帮助你了,他叫什么名字呀?”

就这样聊着,巧玲协助儿子准备好了书包,里面带上了加餐等,陪着儿子走出房门,送儿子上学去了。

……

儿子一天又一天地坚持了下来,一天都没有缺席。离开那个学校的时候,他自信满满地对妈妈说:“我觉得我一直上下去都是可以的。”

巧玲由衷地赞道:“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还得去上学、听课、做作业……这么难,你都做到了。你真的好棒!”

常有人问我:“接纳力,是接纳什么?是要接纳孩子的一切吗?”我会回答:“接纳孩子的一切情绪和感受,就是接纳了他这个人。”

也有人问我:“划界限,把领地划给孩子后,我就不能管了吗?是不是该做什么引导呀?”我会回答:“当然要做引导了!作为父母,你比孩子早来到这世上二三十年,你知道现实世界的各种资源、各种规则等等,孩子来到这世界,一定需要你的协助和引导。”

不过,你的引导方向应该是为了成全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是为了成全你的某个企图心。

静是一个单亲妈妈,因为自己婚姻的失败,她特别想让女儿活出优雅的气质。静在女儿4岁时就给她报了舞蹈班,并且风雨无阻地送女儿去上课,坚持了7年。如今女儿已经长成13岁的大姑娘了,多少次抗争都无效,静就是坚定地要求女儿不可以放弃舞蹈课。

女儿央求道:“妈妈,一提上舞蹈课我的头就疼,疼得厉害。”

静毫不让步,说:“那咱们去医院看头疼病。”

女儿生气道:“不去医院。”

静马上跟进,不容商量,说:“不去医院那就去上课。要不然取消游戏时间!”

就因为这个舞蹈课,亲子关系越来越僵。娘俩走在路上,静想拉一下女儿的手,女儿都会像躲避蛇蝎似的立刻甩开。

静特别伤心,又当爹又当妈地把女儿拉扯大,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女儿,怎么掏心掏肺就换不来女儿一个好脸相待呢!

孩子的心是清澈的、敏感的,孩子天生很愿意顺遂父母的意愿。但如果你利用孩子的爱去成全自己的某个心愿,你的“协助做到”终将会耗尽孩子的心力。而如果你考虑的是孩子的成长需求,是为了支持孩子去到他想要去但又很忐忑觉得自己够不到的地方,你的“协助做到”则会让孩子增强内心的力量。心念的区别会导致中间过程的不同,如果是为了支持孩子他想去的方向,你是会愿意随时清空自己,撤回力量,静待孩子做出继续前行或者掉转航向的决定的。

巧玲的儿子从澳大利亚微留学回到北京后,对攀岩有了强烈的兴趣,因为在墨尔本的一个攀岩馆里他小试身手,博得了小朋友们的一致赞叹。

巧玲便给儿子报了一个周末攀岩班,没想到儿子刚去一次就说不想去了。原因是教练教了标准的攀岩动作,而儿子下意识地用了一下自己的惯用动作。教练皱着眉头呵斥道:“都教了你该怎样爬了,怎么还是旧的爬法!”这么一训斥,孩子更紧张了,错误频频。这一节课下来,孩子一点儿成就感都没有,净挨训了。巧玲共情着儿子:“是啊,净挨训了,是挺让人恼火的。可是,这3600元的学费已经交了……”

孩子马上噘着嘴说:“你就是想让我再去上呗,就是怕钱白花了呗。”

瞧,孩子的心可敏感着呢,言下之意是钱重要还是我重要。巧玲一听,马上觉察了下自己:这花钱的目的是让孩子培养一个他喜欢的兴趣。如果最终让孩子不喜欢了,这个钱也等于白扔了,和钱多钱少没有关系。于是,她真诚地对儿子说:“在妈妈心目中,你是最重要的。当时花钱报班是因为你喜欢,如果你不喜欢了,那咱们就不去了。”

孩子一听,紧绷的身心一下子放松了。想了一想,他小声说:“我还是挺喜欢攀岩的,就是不喜欢教练那么说我。”

巧玲很理解儿子,说:“嗯,被教练说是挺让人不舒服的,搞得都不知道该迈哪只脚了,是吧?”

孩子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说:“是啊!我都不知道怎么是对的了。”

“那怎么办呢?你又喜欢攀岩,妈妈不希望你因为不喜欢教练就不能玩自己喜欢的攀岩了。”巧玲陪着儿子一起面对这个问题:“要不然咱们就像打BOSS闯关,看看怎么能够让教练满意?”

孩子眼睛一亮:“把教练当BOSS打?!”

巧玲兴奋地说:“对呀。”

“打不过怎么办?”孩子说着,自己先呵呵笑了,“那咱就逃呗!打不过还不会逃吗?”

巧玲搂了搂儿子的肩,说:“是呀,咱们打不过就逃呗。那咱们今天怎么办?要不要去?”

孩子坚定地说:“去!我还不信我打不过这关了!”也许是心里放松了,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尝试着小声辩解:“这个动作我已经会了。”教练没再说什么。

当天课程结束时,孩子对巧玲说:“妈妈,下次还来吧!”

你在顺遂中做支持,孩子就无需对抗你给予他的压力了。这时候,他就可以安心对待外界的磨砺,他将更加能够承担。同时,对我们为人父母者的要求就很简单了,只需要我们舍得让孩子经历,孩子就会获得成长。

浩途资深会员安娜练习瑜伽中,有一个动作是向后弯腰。有一天她练完后,觉得腰部脊柱疼。她向瑜伽教练请教,教练说:“你的意念要顺遂着、感知着你的身体,和你的身体在一起,缓慢地向后弯腰,不要想着一定要做到。如果你以做到为目的,铆了劲儿,就会对身体有损害。”第二天,她遵照教练的指引做,果然练完身体一点儿不良反应都没有,而且还能做更多个向后弯腰动作了。

安娜开心地说:“这和养孩子是一个道理呀。”

赋予孩子责任,不同于指使孩子做事。“你怎么还不给我去做作业”,这句话里责任方已暴露无遗,是家长而不是孩子,这片领地辖区是家长的不是孩子的。孩子只是你达成目标的一个协助者。既然你才是负责人,你自然而然就会生发出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去管教孩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孩子也会发展出各种能力去逃脱或回避你的管教。

协助孩子做到,不等同于逼迫孩子达成。“你瞧你的成绩都滑落到多少名了?啊?”这句话一说,后面跟着的必定是家长的各种训斥和鞭策,再加上孩子没有成就感的勤学苦练。

静看到了女儿的成绩单,居然从原来班级第三名滑落到了第十三名!已经初中二年级了,明年面临中考,这样下去还得了?!

静尽可能地平息了一下自己的焦虑,才走到女儿的房间。

她问女儿:“成绩怎么一下子掉落这么多?要不要妈妈给你报个补习班?你看你的好朋友胖子原来排名不如你,现在都在你之前了。胖子就在上补习班。”

女儿用手揪着头发,随手拔下一根,漫不经心地说道:“不需要。”

静忍不住唠叨起来:“你说你这才初二,成绩就这样,明年可怎么办?你自己分析了没有,这次成绩怎么掉下来的?啊?!”

……

可想而知,谈话不欢而散。

过了几天,静发现女儿有了一个新习惯,只要手闲着,就不断地揪自己的头发,不一会儿就揪下一堆头发。静觉得自己特别失败,怎么把女儿养成这个样子了!

太多的中国家庭在上演着类似的剧目。家长关心孩子的成绩胜于关心孩子这个人,一旦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就开始焦虑,然后把焦虑压在孩子身上。本来孩子自己没考好就已经有一份焦虑了,现在需要背负着两份焦虑挣扎着听课、做作业、答考卷。为了释放些焦虑出去,孩子们寻找着自己的通道,打游戏、看小说、揪头发……

出现这种状况,代表着孩子的生命波形被严重干扰了。如要回归正途,需要你能看见孩子。

静几进几出浩途,一开始嫌浩途太慢,给不了直接搞定孩子的方法,于是四处找专家、听课,琢磨着怎么能够对付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她不懈地折腾着孩子,越折腾孩子的情况越严重。无奈下,她终于沉下心来,开始在浩途跨越多主题高强度地修习接纳力。

在修习倾听中,她仿佛第一次睁开眼,看见了孩子。

哦,原来在这个舞蹈班里,只有她这么一个大孩子了。她的个头高,身板又硬,确实不适合再跳下去了。原来她说一跳舞就头疼,是真的被逼得忍无可忍了。

img

厚植于信任,怒放生命之波。

静同意女儿不去跳舞了。女儿喜形于色。

这一天,母女俩走在回家的路上,手碰到了一起。女儿没躲,静特别开心,看到了亲子关系走向亲密的曙光。

在修习信任中,她尝试先做一念之转。

静开始尝试着去相信孩子的生命如波,撤回自己对孩子成绩的过分关注。

静开始尝试着去相信自己是被爱的,让每个情绪点成为自己成长的助推器。

基于这样的信念,静再去倾听孩子,逐渐理解了以前母女俩的相处模式。

以前,静一直觉得女儿不擅长沟通,总是一问三不知。

现在,静意识到,是因为女儿只要说的话和她心里想的不符,她一句话就把女儿噎回去了。所以,既然女儿说了也没用,女儿自然就不说了。女儿很智慧呀。

放下了修理女儿的心,再看女儿,好多闪光点呢:心灵手巧,会在粉笔上刻花,会做特别好吃的蛋糕……

在欣赏的眼光下,女儿逐渐舒展开来。静再敲门进女儿房间的时候,能看到女儿的笑脸了,以前女儿总是一副很紧张戒备的姿态。

有一天,女儿对静说:“妈妈,你现在怎么这么好,我好喜欢这样的妈妈!”

静的心瞬间融化了,被女儿引以为傲的感觉真好!

做父母的,要信任自己是自家孩子的教育专家,一切的答案在你自己心中,不懈地折腾自己才是正途。外界的一切助力都是协助你逐渐能感知到自家孩子的脉搏,成为自家孩子的教育专家的。谁都替代不了你在孩子心中的位置。你需要在育儿中获得你生命的成长,同样,无以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