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文化启示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重塑你的价值感

众所周知,人具有两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及其体现出的各种本能。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两种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如果离开了社会,人的自然属性就会退化为动物的属性。因此,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但是这两种属性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会单独呈现,尤其是在本能的表现方面,极速张显的自然属性会在一瞬间掩盖社会属性,比如一些光天化日下的暴行。有时社会属性也会超越自然属性,比如那些为了信仰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绝大多数情况下,人是纠结在这两种属性之间的。生活困苦的时候,就向往富足;享有富足的时候,又放纵本能。但对于人的根本需求而言,所有的努力表现不外乎是在体现价值感。

有人说要追求真理,但在本能面前真理往往被无情的抛弃;有人说要追求享受,但吃尽穿绝仿佛永无可能。这样的实践,常常是一种无效的努力,既无法改变不良习气,又无法提升本体心性,到最后不得不以黯然失落而收场。人只有在反思的时候,才能清晰地观察到细微之处对自己反应的影响,当看清反应背后的主导情绪以及引发这个情绪的念头,就会发现所有的反应无一不是在价值感的驱动下发生的。大到追求真理、开创事业,小到追名逐利、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等等,不一而足。

古圣先贤十分看重静坐反思,就是因为只有回到生命需求的源头,才能让良知呈现。通过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就会发现,价值感才是驱动一切情绪的动因,所作所为也都是因为被赋予了个人价值感的结果。《心经》云:“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说当客观地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那些执取虚假需求的痛苦就会烟消云散。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之前的追求对人生幸福其实毫无价值,甚至是一种阻碍,情绪能量就会被转化,之前的人生烦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时,“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等表象背后的匮乏感、无力感、孤独感、恐惧感、自卑感就会被全然放下,生命质量随之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与之相反,如果不能无条件改变对那些价值感的认同,并通过回归正念系统放下对它们的需求,就会在同一种反应模式下不断的轮回,犯同样的错误、吵同样的架、生同样的气、做同样低级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