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 17世纪初台湾情境

我国防备日本侵台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日本人有马晴信奉德川家康之命,率船往赴台湾调查台湾物产,并寻求贸易转接港口,但未成功。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夏,长崎代官村山等安动员2,000~3,000人南侵台湾,但据闻后来在琉球海边遇暴风雨分散而失败。明朝则于同年夏从琉球国中山王尚宁处,获悉倭寇造战船500余艘欲取鸡笼山的情报,当时福建巡抚、右副都御史黄承玄力主防备。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倭寇突窜至龙门港,事后明朝恢复澎湖守军为1,600人,盼能全年驻防,但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前又裁撤800人。

早期台湾、少数民族及汉番交易情境 沈有容征东番时,随行者陈第(福建连江人,时年62岁)乃将当时其亲睹台岛之人与事,撰成《东番记》一文。

△《有马晴信台湾视察船椗书(规约)写》(1610年)(台湾博物馆藏)

△ 17世纪往来东南亚的华商

陈第称东番夷人“居彭湖(澎湖)外洋海岛中;起魍港(台南北门乡一带)、加老湾,历大员、尧港(高雄茄定)、打狗屿(高雄港)、小淡水、双溪口、加哩林、沙巴里、大帮坑,皆其居也。断续凡千余里,种类甚蕃。别为社,社或千人,或五六百,无酋长”“性好勇,喜斗”“邻社有隙则兴兵,期而后战,疾力相杀伤,次日即解怨,往来如初,不相雠。所斩首,剔肉存骨(例如将其头颅置于桶中煮至皮肉脱离),悬之门,其门悬骷髅多者,称壮士”。

台湾“地暖,冬夏不衣,妇女结草裙,微蔽下体而已”,无揖让拜跪之礼,“男子剪发,留数寸,披垂;女子则否。男子穿耳,女子断齿,以为饰也”“足蹋皮厚数分,履荆刺如平地,速不后奔马”“无历日文字”“交易,结绳以识”。当时台湾西南海岸平原早期住民社会为一母系社会,“女子健作;女常劳,男常逸”,夫以妻之家为家,男女“迨产子女,妇始往婿家迎婿,如亲迎,婿始见女父母,遂家其家,养女父母终身,其本父母不得子也。故生女喜倍男,为女可继嗣”“伐竹构屋,茨以茅”“器有床,无几案,席地坐”“无水田,治畬种禾,山花开则耕,禾熟,拔其穗,粒米比中华稍长,且甘香”“山最宜鹿,儦儦俟俟,千百为群”“居常,禁不许私捕鹿;冬,鹿群出,则约百十人即之,穷追既及,合围衷之,镖发命中,获若丘陵,社社无不饱鹿者。取其余肉,离而腊之,鹿舌鹿鞭鹿筋亦腊,鹿皮角委积充栋”“酷畏海,捕鱼则于溪涧”。

国人互市北港如鹜 1580年前后,已有许多闽粤人民前往台湾沿海捕鱼。1590年代左右,海商林锦吾自福建往贩澎湖,互市北港(Pakan,当时指台湾全岛),人民日往如鹜。沈有容在1603年征台前,“尝私募渔人,直至东番,图其地里,乃知彭湖(澎湖)以东,上自魍港、下至加哩,往往有屿可泊”。由此可知,早在16世纪末,汉人已因往返两岸,而对台湾有了更多了解。“漳、泉之惠民,充龙、烈屿诸澳,往往译其语,与贸易;以玛瑙、磁器、布、盐、铜簪环之类,易其鹿脯皮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