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记忆: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记忆资源状况的考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现代技术:记忆丧失的催化剂

当立足“消费文化”语境探讨与“记忆”有关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回避如下两点:第一,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能够在“被物包围的世界”中尽情地享受生活,关键的一点,这是现代科技文明进步带来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同时,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本身,科学技术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时代精神状况离不开对科学技术的辩证思考。第二,记忆首先是个时间范畴,任何对“记忆”的深层次探究,首先都离不开对时间本身的探寻。基于此,要把技术放在时间范畴里进行考察,我们在这里着力思考的是:现代科技对时间造成怎样的异化?消费者在由现代科技带来的快速生活节奏中是如何打发时间的?科技本身最终又对人的记忆产生了什么影响?(25)

一、技术对时间的异化

我们知道,在现代科学技术作用下,科技革命在当代社会引起深刻变化,形成了人类生存新的条件,并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它为人类的发展和创造精神的发挥开辟了巨大的可能性,科学技术本身被看作解决人类生存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充分而有效的工具。但科学技术工具化的同时也会带来可能控制不了的、破坏人类生存基础的现象(26),所以对科学技术进行辩证思考可以让我们看到问题的多维层面(27),并以此提醒人类在高傲地前行时不要忘记检省自己,不至于陷入危险的“边缘”而不可自拔,从而避免造成不可思议的危机或灾难发生。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加快了社会的生活速度,使时间显得很具紧张感。米兰·昆德拉以其独特的体验在小说《慢》中表达了对现代科技加快生活速度后的困惑。在小说开头,昆德拉精彩地写出摩托车手飞驰的感觉,“他抓住的是跟过去与未来都断开的瞬间,脱离了时间的连续性,他置于时间之外”。可见,高速让你享受到的就是“现在”瞬间的刺激,至于未来就不去想它了。之所以有这种可悲的结局,昆德拉认为主要是现代科技带来的结果,“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技术有着无人性的冷漠,让你处于忘我的出神状态,但是“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从这时候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技术提升了生活的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忘却,人生活在自我消失之中。于是,昆德拉感叹“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28)。昆德拉的困惑在于现代技术加快生活节奏后,时间变得更紧张了,从前美好的由“慢”带来的诗意与韵味已不复存在。事实上,现代科技给人类提供了更大方便,尤其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这些让人们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但问题也正在于此,时间节省了,效率提高了,时间本身的紧张度也加大了,人更多被动地关心当下,而无暇顾及未来,更没有时间思考自身了,这种“即时性”的生活状态正表明了此时人类之可悲的“断裂”性,可以说,“技术进化的意义就造成真正的断裂”(29)。另外,现代技术以其加速度趋向和缩短时间过程的功能,消除了时间的停滞,引发人的意识和存在感的虚无化倾向。比如在登山过程中,用现代技术代替人身体的攀爬,简化了过程,只保留了结果,但它从人的生活中既抽去了时间性过程,也抽去了人的体验和思考,造成人的意识虚无化。可以说,这种人类的“虚无化”和“断裂”正表明了时间本身的“虚化”,表面上时间不存在,但实质上那种紧张的时间却在奴役着人自身,正如一位学者所言:“现代社会特有的变化速度,强化了每一个人对时间的体验”,这就造成“时间对人的奴役,令人拜倒在时间面前”(30)

其次,由于现代科技大大加快了生活的速度,人们越来越珍惜时间,所以在一切以经济为衡量标准的社会,“时间就是金钱”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抓住时间并以各种方式“消费”时间已是人们身不由己的事了。“在‘消费社会’现实或幻想的大量财富中,时间占据着一种优先地位。”(31)以快捷的速度,尽量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多的财富,是消费社会追求利益的最鲜明特征。所以在消费文化中,拥有存在一定“声望”的短缺商品就意味着会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也就值得消费者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投资。可以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句烙在雷明顿打字机上的铭文同样也烙在被日常性事务奴役的人们心中,烙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间预算”的概念里。投资者时常在计算或统计着他的投资回报效果,“计算”充满了他的日常时间之流,而其生存的质量就以这种“计算”得来的最终结果进行衡量,神圣的灵魂已无暇守护了,最终可能导致人类沉沦于肉体、情欲和个别利益的世俗世界,这就是“生存的沉落”。(32)同时,当以时间投资获得巨大的收益后,也可能挤出一定量时间进行调节,这就是“休闲”。这就出现一种悖论:一方面时间紧张得不够用,另一方面还要留出时间进行放松和调整。其实这里隐藏着一种逻辑:休闲本身就是投资者或个人以求获得更高利益的一种时间使用上的策略,休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于是,“休闲”的真实目的就是在对时间进行放松式的消费后,以提高时间效率。也正因为如此,这种看似自由的休闲其本身因受隐蔽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束缚,事实上也就不再是真正的自由了。亦即,“休闲因而并非就意味着一种享受自由时间、满足和功能性休息功能。它的定义是对非生产性时间的一种消费”(33)。可见,现代技术下人们的生活速度之快,以及时间的利用始终指向某种利益的追求,这最终会导致时间本身的异化,即时间本身已不属于人类自身的了,它反而会束缚甚至奴役着人类,让人类在不自觉中忘记自己的时空世界,这必然会导致人类记忆的丧失。正如法国思想家比尔·诺哈所说:“现代人注定要忘记过去,因为现代人总是被快速的变化驱赶着。”(34)

二、现代技术加速记忆的丧失

现代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方便,使人有条件能逐步按自己的理想建构生活,筹划自己的未来。但在寻求舒适、幸福生活的同时,由于会严重地“依赖”于先进技术,人有时也会变得“慵懒”了。“依赖”,即人类对科技产品投入了过多的热情,缺乏对科技本身的反思与批判,对自己生存际遇问题也缺乏人文精神的反省(35);“慵懒”,即个体作为技术统治的牺牲品,被剥夺了作为人的个性,思维也变得惰性十足。这其中能储存大量资料信息、方便人类更长久地记忆的数字技术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众所周知,数字技术是数据存储的理想手段,拥有密度高、省空间、搜索快捷、即时传输、复制准确和几乎没有成本等多种优点。所以办公、艺术、医疗和科技等诸多领域的信息存储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实现,人类的记忆也相应地越来越依赖数字技术了。然而,数字技术也是位健忘的巨人:它会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使我们忘记大多数现在还记得的东西。如磁带、硬盘、CD光盘等很可能随着时间流逝损坏或丢失,内在的诸多资料也就不存在了,还何谈保存和记忆?这样下去,“如果我们不趁还来得及的时候解决好这个问题,几年之后,我们在很多领域的活动都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人类正在丧失记忆”(36)。另外,现代科技给记忆的媒介带来了巨大变化,人们虽然记忆方便了,但记忆力却明显下降。现代记忆媒介在科技的促进下如今主要体现在高科技化的大众传媒上(37),如电脑网络、影像制品等,这些媒介代替了传统纸质文字、建筑物、色彩线条等符号,在这些“客观关联物”退居次要位置后(38),人们可以直接从电脑或影像上获取大量的信息,方便而快捷,更不需要发挥想象。但问题也正在于此,在人们过分依赖这些技术媒介、用尽这些信息的价值之后,就很快把它抛在脑后,也不再记忆了,其中的传统文化同样会遭遇这样的命运,这一切无疑会加速人类记忆力的衰退。正是基于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技术化就是丧失记忆。”(39)长此以往,因为记忆力的丧失(包括对传统、历史的记忆),人们只有留下行走在“消失”之中的遗憾。一个社会的记忆若严重贫乏与衰退,人文危机就不可避免,那么我们“终将会再次重伤一次”(40),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黑暗时代”(41)。所以,在一个图像充斥的高科技时代,增强民族记忆力、拯救集体记忆已显得很紧迫。但人有时又是很无奈,高速的现代生活和严重异化了的时间总是让人不得不应对当下,无暇顾及传统和历史,这似乎已身不由己了。

如果说记忆媒介的高科技化是技术使记忆丧失的外在表现的话,那么由现代技术带来的生活高速度及“时间金钱化”则是使记忆丧失的内在抽象层面,而且这种层面带来的后果往往较为严重。一句话,技术提升了生活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忘却。前文提到昆德拉对高速生活感到困惑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人们在急速行进的生活之流中只能紧紧地全神贯注于当下的“瞬间”,“过去”与“未来”都被断开了,“脱离了时间的连续性”必然会造成“断裂”(42),而断裂的重要表征就是记忆的丧失。另外,那种抓住一切时间投资和“消费”时间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现在意识”,即常从其自身日常生活的浅层寻找和建构生命的意义。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断裂”是当代人生命时间形态的一种重要症候。而问题是,人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物,只有在时间的延续和流动中,人们才能去感知、体验和思考,因此时间以抽象的形式向我们阐明了生命。并且,人是通过记忆和展望的纽带与某种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的,人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的人,离不开某种传统的滋养,这种传统使人回顾过去并履行一定的责任。所以,已处于“断裂”状态的人类就常常会与传统、与社会、与他人失去必要的关联,对于人而言,当下正在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而过往的事情都没有什么意义可言。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忘却”,因为在人的眼中只有当前,对过去没有留下任何精神痕迹。因此生活就按常规进行,没有了记忆与预见,人变得漂流不定、无家可归,那种由连接过去与未来而产生的历史延续感已不复存在(43),这样势必会带来不堪设想的人文危机。这种因现代技术致使人们记忆丧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恰恰说明了当代技术存在着这种悖论:“技术既是人类自身的力量,也是人类自我毁灭的力量。”(44)在这里,我们不是指责只有现代技术才导致了当代人记忆的丧失,而是指出如今人类生命的诸多领域普遍被卷入“技术化”潮流之后,要警惕现代技术对人类记忆力削弱的“催化”作用。记忆丧失、精神萎靡、信念缺失,当下的我们不能不思考现代科技的负面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信念的普遍丧失,可以说是技术机器世界的控诉”(45)。但在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当下,人们更善于遗忘了,探究其中内在逻辑——消费意识形态是如何让人变得健忘,以及现实中的人又是如何“对抗”这种健忘的诸多问题,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