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区建设
1991年,民政部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提出“在城市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正式推出“社区建设”这一概念,按照民政部的解释,社区建设的提出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的。(7)当时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很明确:在城市中构建基层自治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以替代过去由企业承担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但这一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和中期都没能引起政府总体上的重视,一直到90年代后期,当城市中贫困、社会秩序等社会问题日益增多,政府希望社区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社区建设的概念才受到政府主要领导和社会的高度重视。1998年7月,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调整的过程中,国家将民政部基层政权司改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赋予该司承担“指导社区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社区建设”概念正式被国家认可。但社区建设是个充满争议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学术界对其内涵与外延依然充满了争议。总体看来,社区建设概念界定取向主要有“范围说”“活动说”“功能说”和“过程说”,(8)不同界定取向既反映了人们对社区建设概念、价值理念、工作重点和优先领域的理解与期盼不同,也反映了社区建设在不同的国家实践中所具有的不同内容。具体情况见表1-1。
表1-1 社区建设概念
②崔乃夫.民政工作的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179.
③马学理,张秀兰.中国社区建设发展之路[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1:23.
④王明美,程宇航.社区建设——中国和江西的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5.
续表
①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中国社区建设年鉴(2003)[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35.
②唐忠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73-74.
③王思斌.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5.
实际上,按照滕尼斯的理解,社区是缓慢进化、自然生长的产物,并不是理性规划和建设的结果,一旦进入理性规划和建设的阶段,社区就不是社区而变成社会了。“社区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按照话语学的“类比”原理创造出来的。(9)纵观社区建设概念的变化轨迹,我们可清楚地看到人们思想认识逐渐深化,由侧重社区建设外部关系转为注重内部关系;由关注社区建设活动转为关注建设活动主体;由关注社区建设功能转向关注社区建设过程;由单方面界定社区建设转向综合性理解社区建设;由关注社区环境、建设活动质量转为关注社区中个人与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由以社区建设活动为主转变为以人的需要满足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这说明社区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是不断变化的。其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主要的分歧都在于社区建设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的不同。
对于社区建设的内容,学术界也存在多样化的认识。孙桂华认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组织建设和社区事业建设两部分。社区组织建设包括:①社区党组织建设;②社区自治组织建设;③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社区事业建设包括:①拓展社区服务;②发展社区卫生;③繁荣社区文化;④美化社区环境;⑤加强社区治安。(10)李学举等认为,社区建设实际上是把狭义的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社区化,进而提出社区建设包括14个方面的内容:社区家庭工作、社区服务的开展、社区人口素质的提高、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社区劳动就业的程度和水平、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社区民主机制的发育、社区科技水平的提高、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社区文化教育的普及、社区社会安全的形成、社区住宅建设、社区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道德规范的形成。(11)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民政部曾在有关的政策文件中将社区建设概括为:健全社区组织、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美化社区环境、繁荣社区文化和加强社区治安六个方面。沈阳市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①社区服务;②社区教育;③社区卫生;④社区管理;⑤社区文化;⑥社区治安。(12)20世纪70年代,香港“社区建设计划”把“社区建设”具体化为三方面的工作:社区发展、社区参与和提高居民的地区意识。(13)
从以上理论界和实践中对社区建设的内容界定上看,社区建设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其内容是一个整体,各部分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且其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社区建设的重点是不断变化的。为了能更好地指导社区建设实践,必须明确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主要内容。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考虑社区主体尤其是广大居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又要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相结合,同时应与宏观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相一致。我国有学者认为,社区建设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地域性、协调性、群众性的特点。(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