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2019-202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2019年全球石油流通行业发展概述

2019年全球石油行业发生了诸多有影响力的事件,如OPEC和俄罗斯两次延长减产协议,美国页岩气增长放缓,9月沙特石油设施遇袭及其他黑天鹅事件。2019年也是中美贸易摩擦变化的关键之年,第一阶段达成的协议尚未产生实质的效果;全球油气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国际油气市场的不确定性继续增加,受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以及可再生能源持续冲击全球传统石油流通行业等诸多因素影响,流通行业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

2019年全球石油流通行业相对于2018年增长继续放缓。不同区域的原油加工量增降不一,北美和中东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欧洲、中国和印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5];美国炼厂开工率为90.48%,亚太地区和欧盟地区炼厂开工率为84.26%;全球整体炼油毛利下降,且炼油毛利波动频繁、波幅较大;在成品油消费量上,北美和亚太地区小幅增长,欧洲地区略有下降;全球成品油价格均有下滑。

(一)2019年全球炼油能力、开工率及毛利

2019年全球原油加工量与2018年基本持平,北美、欧洲、亚太三大传统炼油中心原油加工量有增有降。总的来说,北美和欧洲地区炼厂开工率高于亚太地区炼厂开工率,所有地区炼厂开工率全年波动都较大,以亚太地区炼厂尤为突显。随全球炼油产能竞争日益激烈,与2018年相比,除美国炼厂外,全球其他地区炼油毛利普遍下降,美国炼油毛利远超其他地区,炼油毛利的年度变化较大。

1.全球原油加工量与2018年基本持平,不同地区原油加工量有增有降

2019年全球炼油能力比2018年净增1.17亿吨/年,成为1970年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但2019年全球原油加工量与2018年相比只是基本持平。OPEC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原油加工量为8155万桶/天,2019年为8172万桶/天,增幅仅为0.2%,基本持平。2019年全球原油加工量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波动态势。受下游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全球原油加工量从第一季度的8119万桶/天降至第二季度的8056万桶/天;随着市场回暖,第三季度增至8226万桶/天,然后继续增至第四季度的8288万桶/天。

全球三大炼油中心主要分布于北美地区、欧洲和亚太地区。如表1-1所示,2019年北美地区原油加工量较2018年小幅下降,从2018年的1931万桶/天降至2019年的1907万桶/天,降幅为1.2%;2019年北美地区全年原油加工量呈整体上涨态势,前三季度持续上涨,第四季度有所下降,全年实现增幅4.9%。北美地区内,美国原油加工量受国内外需求下滑以及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南部一家炼油厂(产能为33.5万桶/天)发生爆炸和大火等因素影响,较2018年出现较大下降,从2018年的1731万桶/天降至2019年的1697万桶/天,降幅为1.96%。2019年欧洲原油加工量与2018年相比略微增长,2018年为1199万桶/天,2019年为1209万桶/天,增幅仅为0.8%。亚太地区以中国和印度为主的原油加工量大幅增长。中国原油加工量从2018年的1203万桶/天增至2019年的1291万桶/天,增幅为7.3%,表现亮眼。印度原油加工量从2018年的489万桶/天增至2019年的503万桶/天,增幅为2.9%。受最大石油基地被炸等多个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东地区2019年原油加工量出现较大下降,从2018年的726万桶/天降到2019年的713万桶/天,降幅为1.9%;中东地区全年原油加工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态势。

表1-1 2019年世界各地区原油加工量 单位:万桶/天

数据来源:2019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年度报告。

2.美国炼厂平均开工率全球最高,亚太地区炼厂开工率波动幅度最大

2019年全球主要炼厂开工率比2018年有所下滑。OPEC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炼厂平均开工率为90.48%,欧洲地区炼厂开工率为84.26%,亚太地区炼厂开工率为84.74%。美国炼厂开工率仍显著超过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炼厂。

2019年美国炼厂开工率波动十分明显,最小值85.51%,最大值95.25%。1—2月,美国炼油厂开工率受极寒天气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幅下降,从1月的91.1%降至2月的86.71%,下降幅度为4.8%。3—8月,受天气转暖、下游市场需求、出口量逐渐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国炼油厂开工率在3月出现上涨,达到87.41%,逐步增至8月的95.25%,达到2019年开工率峰值。自9月起,受到部分地区炼油厂停工影响,美国炼油厂开工率小幅降至89.92%,随后继续下降至10月的85.51%。随后,受天气影响柴油需求增加,自11月美国炼油厂开工率开始回升,增至89.2%,增幅达4.3%,到12月继续回升至92.5%。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的形势下,2019年以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炼油厂开工率连续下滑,从1月的85.36%下降至5月的82.88%,6月欧洲地区柴油需求大幅增加,促进炼油厂开工率开始上升,在6月达到88.29%,上升了近6%。随后,受下游市场全面疲软、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以及产品库存运输受限等多重因素影响,欧洲地区炼油厂开工率在7月和8月逐步下滑,在9月炼油厂开工率猛增至89.92%,达到2019年开工率峰值。在10月和11月又出现大幅下降,下降至11月的79.58%,在12月出现上升,升至84.64%。

亚太地区炼厂主要由中国、日本和新加坡三大炼油国炼厂组团,2019年亚太地区炼厂波动幅度非常大,开工率峰值和最小值相差高达14.42%。从具体的月份来看,1—6月,亚太地区炼油厂开工率呈现波动式下降,从1月的80.09%下降至6月的78%,之后开始出现大幅上升,直至11月的91.93%,随后继续上升至12月的92.37%。

3.美国之外的炼厂平均毛利下降,亚洲地区炼厂毛利下降幅度最大

据OPEC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炼厂平均毛利为16.36美元/桶,比2018年14.68美元/桶的毛利增加11%;2019年欧洲地区炼厂平均毛利为5.54美元/桶,比2018年5.85美元/桶的毛利下降5%;2019年亚洲地区炼厂平均毛利为3.72美元/桶,比2018年7.03美元/桶的毛利大幅下降47%。

美国炼油厂毛利总体上来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持续向夏季评级的转变加剧了市场的看涨,进一步推动了产品市场的积极结果,加上炼油厂扭亏为盈,2019年1—5月,美国炼油厂利润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以西德州中级原油(WTI)计价的美国炼油厂毛利从1月的13.31美元/桶增加到5月的19.62美元/桶,成为2019年中毛利最高值。6月,美国炼油厂毛利小幅下降至17.23美元/桶。受产品价格上涨的支撑,加之费城能源解决方案公司(PES)炼油厂关闭后的市场调整,7月,美国炼油厂毛利小幅上升至18.57美元/桶。8月,受成品油产量增加影响,并对当月成品油价格构成压力。此外,驾驶季结束给美国产品市场带来了额外的负面影响,美国炼油厂利润下降至14.19美元/桶。美国炼油厂毛利在9—10月呈上升趋势,上升至10月的17.61美元/桶,主要是受秋季维护旺季开始时计划的炼油厂检修和非计划停机导致产品产量减少的支撑。11月,美国炼油厂毛利下降至14.1美元/桶,在12月继续下降至13.41美元/桶。

2019年1—5月,欧洲地区炼油厂扭亏为盈,减少了供应,并刺激了市场看涨,从而使油价保持良好支撑,以欧洲布伦特计价的欧洲地区炼厂毛利从1月的3.03美元/桶增加到5月的7.35美元/桶。但是,由于计划外的炼厂停产给产品产量带来压力,欧洲地区炼厂毛利在6月出现大幅下降,6月欧洲地区炼厂毛利下降至4.19美元/桶,较上月下降3.16美元。7—8月,出口强劲,欧洲地区炼油厂的经营情况有所好转,炼厂毛利在这两个月也出现上涨的态势,上涨至8月的7.75美元/桶。9月,欧洲地区炼油厂毛利走弱,下降至6.29美元/桶,是由于季节性的汽油需求下降和对美国出口放缓,导致油价顶部出现了实质性亏损。10月,由于炼油厂计划停产,产品库存变得越来越紧张,炼厂毛利上升至7.54美元/桶。11—12月,欧洲地区炼厂毛利分别大幅下降至4.85美元/桶、2.41美元/桶,精炼产品市场表现不佳,而俄罗斯油品供应强劲,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影响炼厂毛利。

2019年春节期间,由于正值中国旅游旺季,喷气式飞机的需求上升,加上强劲的汽油出口以及较低的燃料油进口,亚洲地区炼厂毛利从1月的3.15美元/桶升至4月的5.4美元/桶。5月,受出口下降的压力,亚洲地区炼厂毛利出现负增长,下降至3.95美元/桶。6—7月,亚洲地区炼厂毛利重新增长,升至7月的7.32美元/桶,成为亚洲市场2019年的峰值。不过在8月,受产品产量上升的压力,亚洲地区炼厂毛利较上月创下的新高有所下降,降到4.7美元/桶。随着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沙特阿拉伯的产品需求增加,9月,亚洲地区炼厂毛利从上月的疲弱表现中恢复过来,上升至6.82美元/桶。由于受运价上涨影响,燃料油毛利降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加上受原料价格上涨和贸易关税的影响,10—12月,亚洲炼厂利润率大幅下降,下降至12月的1.23美元/桶。

(二)2019年全球成品油消费量及价格

2019年全球成品油价格均呈现下降态势,北美地区和亚洲的成品油消费量小幅上涨,欧洲成品油消费量略微下降。

1.北美地区成品油消费量小幅上涨,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根据OPEC发布的数据,2019年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地区成品油消费量为2566万桶/天,比2018年增加11万桶/天。前三季度成品油消费量持续增长,从第一季度的2522万桶/天增至第三季度的2603万桶/天,但第四季度下降到2602万桶/天。2019年北美地区成品油消费仍以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煤油为主,日均消费量分别为916万桶/天、392万桶/天、283万桶/天和169万桶/天。2018年北美地区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煤油日均消费量分别为912万桶/天、401万桶/天、267万桶/天和170万桶/天。2019年汽油比2018年增加4万桶/天,柴油减少9万桶/天,液化石油气增加16万桶/天,煤油持平。从表1-2可见,2019年北美地区各类成品油价格均比2018年大幅下降。柴油从2018年的85.66美元/桶降到2019年的79.01美元/桶,汽油从80.99美元/桶降到74.55美元/桶,液化石油气从85.78美元/桶降到80.14美元/桶,煤油从85.35美元/桶降到79.27美元/桶。

表1-2 北美地区各类成品油价格

数据来源:2019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年度报告。

2.欧洲地区成品油消费量略微下降,价格先上升后下降

2019年以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成品油消费量为1430万桶/天,比2018年降低2万桶/天,略微下降。2019年四个季度的消费量分别为1399万桶/天、1423万桶/天、1428万桶/天和1430万桶/天,全年呈增长态势。2019年欧洲地区成品油消费仍以柴油、汽油和煤油为主,消费量分别为350万桶/天、114万桶/天和86万桶/天。2018年欧洲地区柴油、汽油和煤油消费量分别为345万桶/天、113万桶/天和87万桶/天。2019年汽油消费量比2018年增加了5万桶/天,柴油和煤油基本持平。

从表1-3可见,2019年欧洲地区各类成品油价格相对比2018年有所下降。2019年1—5月,煤油和汽油的价格呈上升态势,分别从1月的76.07美元/桶和75.24美元/桶升至5月的84.35美元/桶和44.87美元/桶,6—12月价格呈波动式发展态势。

表1-3 欧洲地区成品油消费价格

数据来源:2019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年度报告。

3.亚太地区成品油消费量增长主要来自中印两国,价格大幅下降

2019年亚太地区成品油消费量增长稳定,消费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2019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为1306万桶/天,相较于2018年的1271万桶/天增加了35万桶/天,增幅为2.8%。2019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从第一季度的1263万桶/天增至第二季度的1319万桶/天,第三季度小幅回落,为1289万桶/天,第四季度大幅上涨,为1343万桶/天。2019年印度成品油消费量为485万桶/天,相较于2018年的473万桶/天增加12万桶/天,增幅为2.5%。2019年印度成品油消费量从第一季度的503万桶/天降至第三季度的449万桶/天,第四季度出现大幅上涨,为514万桶/天。

2019年亚太地区各类成品油价格大幅下降。如表1-4所示,煤油、汽油和液化石油气的价格分别从2018年的84.81美元/桶、84.67美元/桶和79.93美元/桶降至2019年的77.21美元/桶、77.67美元/桶和72.24美元/桶,降幅均超过8%。2019年各类成品油价格波动较大,1—4月,煤油和汽油价格呈上升态势,分别从1月的71.15美元/桶和72.01美元/桶升至4月的82.61美元/桶和82.99美元/桶,5月煤油和汽油价格呈下降态势,6—12月价格忽高忽低波动不定。

表1-4 亚太地区成品油消费价格

数据来源:2019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年度报告。

(三)2019年全球石油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全球化变革,2019年各国加大调整变革,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明显增大,全球石油流通行业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震荡。

1.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全球石油流通行业不确定性增加

2019年是全球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一年。由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中国2500亿美元输美产品的关税由10%升高到25%开始,4月美国政府又宣布自5月2日起全面封锁伊朗石油和货物出口,法国“黄背心运动”持续发酵,德国难民政策造成社会撕裂,美朝首脑“金特会”河内不欢而散,美俄关系波折起伏,美国制裁委内瑞拉等,都使2019年的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2019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因英国前任首相特蕾莎·梅宣布辞职,导致英国出现“硬脱欧”局面的风险增加,从而引发市场担忧英国政局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该国乃至欧元区的经济运行环境遭受重大打击,并最终影响到欧元区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从而导致石油需求量出现回落。这一悲观看法对原油价格造成重大影响,从而进一步对国际石油流通行业造成冲击。2019年8月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的事件所带来的地缘避险形势也为油价提供部分支撑,但在英国政局不确定性及各大机构纷纷下调全球经济增速和原油需求增速的背景下,市场看多情绪难有改善,从而限制了油价的上行空间,影响石油行业的平稳发展。OPEC组织将减产协议再次延长到2020年第一季度末,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也支持减产协议,原油价格或不会大幅度下跌,但原油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越来越不明显,而受政治因素、地区动荡以及金融炒家影响却越来越明显。当前的美伊关系、霍尔木兹海峡互扣油轮以及美俄关系、委内瑞拉的动荡等因素,都给原油价格的波动增添了不确定性,进而增加全球石油流通行业的不确定性。

2.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震荡,成品油价格随之波动

2019年第一季度,受沙特、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坚决执行减产协议等影响,国际油价从2018年末的低点反弹,呈现单边上涨走势,但进入第二季度以后,受国际贸易争端加剧、全球经济数据不佳、石油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油价一路下跌。之后,受地缘紧张局势影响,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度震荡行情,并一直延续至年底。根据OPEC报告数据,1—4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从1月的59.37美元/桶增至4月的71.15美元/桶,涨幅为19.8%。随后,受沙特阿拉伯石油产出国增产、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看衰2019年全球经济以及股市混乱等诸多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下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大幅回落,从5月的70.85美元/桶下降至8月的58.83美元/桶,9—12月国际油价大幅震荡,9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62.57美元/桶,10月为63.11美元/桶,11月为59.73美元/桶,12月为66.9美元/桶。受国际油价宽幅震荡影响,2019年国内成品油价格波动频繁,成品油零售限价历经14次上调、6次下调、4次搁浅。第四季度,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整体呈现出“V”字形走势。

3.可再生能源后续发展乏力,对石油流通行业冲击依然有限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大趋势,国际能源署(IEA)2019年10月21日发布全球可再生能源年度报告指出[6],到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增长50%,也就是说今后5年可再生能源新装机发电量将达1200吉瓦。具体到2019年国际能源署大致估算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幅为12%,达到近4年来的新高。欧盟、越南、印度、美国和日本的太阳能市场迎来蓬勃发展。虽然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且全球对能源转型态度非常积极且明确,但是综合来看,新能源实际投资和快速大规模的布局与想象中有较大差距,石油产业体系对新能源具有压倒性优势,非化石能源短时间内也无法独立承担人类对能源的全部需求。整体来看,新能源仍处在构建供应体系的漫长过程中,仍有待巨额的资金投入,当前的生产效率和适用范围仍无法在全球市场上对石油形成较大冲击,石油仍将继续发挥主体能源作用。但石油消费量占比将会降低,能源供应主体将持续向非化石能源过渡,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消耗量及所占比重会大幅上升,预计未来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将占需求增长的80%,成为能源增长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