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日韩经济发展合作的挑战与新机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地缘政治热点此起彼伏,单边主义、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抬头,全球贸易体系变得不太稳定,多边贸易规则面临必要的改革。国际秩序演变的不确定性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不可当,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经济全球化并未完全失控,而是正在寻找更加合意的方式适应新的规则,世界秩序也并未全面崩塌,而是以更加多极化的方式进入了大国博弈的新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势必会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剧烈变化。

东北亚地区仍是世界地缘政治状况最复杂的地带之一。近期,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略显缓和,东北亚地区迎来和平合作发展的新契机。区域经济合作有望提速,给中日韩经济朝着健康发展增添了亮色。该地区中,中日韩三国作为具有影响力的三大经济体,应当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尤其是三国在自由贸易方向上相向而行,共同抵御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仅能稳定本国经济增长,增强区域发展韧性,而且也能凝聚世界发展合力,提振全球经济增长。随着中日、中韩关系逐步恢复正常化,中国与日韩的双边贸易恢复向好,并进入了协调合作的新阶段。三国亟须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在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先进制造、能源环境、区域合作等多领域开展高水平合作,推动中日、中韩经济合作持续健康向前发展,提升东北亚区域内经贸合作水平。

当前,中美经贸磋商谈判仍在持续,已经达成第一阶段性协议,后续谈判有望达成的可能性较大。不论如何,中国拥有坚定的自主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态度,面对外部压力和挑战,不会主动屈服,而是更愿意在相互尊重的情况下接受彼此认可的协议。抚今追昔,中美经贸摩擦与日美经贸摩擦有较多相似之处。当年日美经贸摩擦究竟带给中国哪些启示?课题组拜访日本相关机构和当事人获悉,日美贸易摩擦与中美贸易摩擦外部环境因素有相似之处(如对美贸易逆差较大),日美摩擦是从单个领域逐步展开的,而中美经贸摩擦是全方位展开的,但最终贸易摩擦的解决都要诉诸政治谈判。当问及当年在日美贸易摩擦压力下日本是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时,课题组了解到,日本第三次产业升级是在相当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日本适时调整产业政策,综合考虑合适的技术策略,引导大量资本投向技术领域,而不再是房地产领域。当问及中日韩经贸一体化合作为什么一直在推进却进展缓慢时,韩国学者认为中日韩FTA应是“10+3”的基础,但是后来中日韩FTA推进不是很好,因为中日韩FTA和RCEP都涉及日本参与其中;在RCEP谈判上,中国与韩国的立场类似,韩方认为RCEP给韩方带来的利益不是太多。

时至今日,中日韩三国有自己的经济转型发展问题,在产业发展上有竞争的一面,也有合作的空间。确保三国竞争有益无害,需要中日韩三国开展贸易投资、产业金融等领域的同向竞争,通过开放式差异化竞争引导共同繁荣。中日韩产业间的竞争虽有所加剧,但这并不意味着合作空间缩窄,中日韩三国企业之间仍可以通过构建环海经济圈等地方合作方式,促进产业间和产业内开展差异化合作,但三国地方合作方式应更富有弹性。中日韩产业竞争可以有效推动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有利。中国可能会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消费市场方面走在前面,日本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等领域维持比较优势,而韩国长期在研发、工业等产业化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如果将日本的工匠创新、韩国的商业创意和中国的创新创业系统三者相结合,将会形成产业互补共赢的结果。

实现三国合作利益共享,既可开展产业链分工合作,也可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参加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时提出了“中日韩+X”的合作新模式。通过“中日韩+X”模式,中日韩三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减贫扶贫、灾害管理、节能环保等领域可以共同开拓第四方甚至多方市场。加快推进中日和中韩对外经济战略对接可以形成互补合力,包括推进东北亚、东亚南亚及更广阔区域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建设东北亚铁路共同体和超级电网,推进东南亚、非洲、拉美地区共建经贸合作区或产业园区,以及进一步完善通达日韩至欧洲的中欧快运班列和新亚欧大陆桥物流大通道。

2015年以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搭建了中日企业家和前高官对话(中日“二轨”对话),现已在东京和北京轮流举办五轮,课题组对会议代表的研讨观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总结,有效促进了中日企业交流和政策沟通,积极发挥了“以经促政、以民促官”的助推作用。2018年以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韩国大韩商工会所搭建了中韩企业家和前高官对话(中韩“二轨”对话),现已召开的两轮对话会均取得了积极成效。本项课题研究将这些对话成果总结在内,以期抛砖引玉,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