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味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敬畏的根基

“为了容易生存而食”,首先请一起思考“拥有敬畏之心”。

上智大学神学部教授竹内修一先生曾引用西行法师的短歌“不知谁人在,诚惶诚恐泪满面”,来解释“敬畏”。他认为,“敬畏”指的是“面对远超过人类的力量,产生的尊敬之念”。与害怕的“畏惧”不同,是以正面肯定的态度看待“敬畏”。

我现在对逐渐失去这样的态度而感到不安。竹内教授又说,通过敬畏,人才能知本分,谨言慎行。“畏”字本身就含有“谨慎”的意思。

如果失去这样的态度,那么看到的就只有自己,就会变成个人主义,也许有一天会让我们吃大亏。

在“食”的领域里,也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吃东西”代表的是领受其他的生命,这一点应该是心怀敬畏的根基。不仅是肉,蛋、种子、芽、蕾等,都是生命的前端。吃下这些东西,代表什么意义呢?

生命借由吃或被吃与其他生命联结。思考其他的生命等同思考自己的生命。如果人失去敬畏之心,便会难以生存;看不到生命的联结,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那么,到底应该对什么怀有敬畏之心呢?

我认为是风土。

我在序章中提到,让生存变得容易而食,也就是顺应风土而食。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这一点,以下引用竹内教授的文章:

每一种风土都有各自的香气、光辉以及味道。“食”就在风土之中孕育而生。在此生活的生命,说是由风土养育也不为过。(竹内修一《生命的视角和食的定位》)

当令食材是由风土孕育而成,人也一样,两者可以说都是“风土的爱子”。

因此,两者的关系不可分离,若分离,则无法成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