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无善巧方便 加行慢又错

如是二十种法,是奢摩他毗钵舍那品,证得心一境性之所对治。又此二十种所对治法,略由四相,于所生起三摩地中,堪能为障。何等为四。”这二十条讲起来多可怕啊!我们没有一样是对的,就像一个人全身都是病,怎么医呢?他说不要紧,放心,有一个办法,就是“心一境性”,一念专一,这二十种病都可以去掉。念佛真念到一心不乱,止观双修之间,真能达到“心一境性”,这二十种毛病都可以消除了。

讲了二十种不能得定的原因,归纳再归纳,有四种现象在修定的当中是一种大障碍。

一于三摩地方便不善巧故。”第一,你对修定的方法没有弄清楚,譬如修念佛,念佛方便你都没有懂;又像修密宗各种的观想,但你观想方法没有弄清楚;修白骨观的方法方便也没有懂,那当然不能得定,因为有障碍,而你又懒得研究。不是你懒得研究,是你那无记与昏沉来了,呆鹅的习气就现行,呈现出来了;不能善巧运用方便,善巧是很难的。

“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有时候念佛,念到烦恼妄想都没有了,佛也不想念了,空了,既不昏沉亦不散乱,那就定了。方法是要懂得善巧方便。有时候晓得身体不对,或者吃多了定不下去,就下来运动一下;再不然找个朋友聊聊天,调剂一下。但不要妨碍别人修行。或者另用其他方法,随你了,此身此心最难调伏,要懂得善巧方便,调伏自己。

所以小乘道的比丘戒,唱歌跳舞说笑话都不准的;大乘菩萨戒,戏鬘歌舞都是许可的,因为可以调心。心不能不调,当此心活起来,像猴子一样跳时怎么办?如果是学密宗的,在想发脾气时,会有一个地方把你推进去,里头有很多人,老幼男女都有,都是影子,你就一个一个指着骂,甚至于打,打了半天也没事。打完了,你也没得气了。师父就问:“你好了吧?”“师父,我好了,我忏悔。”“好吧!打坐去。”你想唱歌跳舞,他也有个地方给你去唱,让你去跳。在没有得定以前,身心很难调适,人就是那么麻烦,吃饱了就想拉,拉完了又想吃,就是一个那么讨厌的东西。所以必须善于调整,要懂得善巧,如果不懂善巧,修行就有妨碍。

二于一切修定方便全无加行故。”修定方法是有了,还要加行。比如要你们修白骨观,本来你们都观不起来,因为现在没有尸陀林,白骨都没看过,所以我就花了很大的心血、金钱,买了白骨的模型来让你们看。这是方便,方法,也是加行。加行在上面我们已经讲了,此处不再多讲。

三颠倒加行故,四加行慢缓故。”“慢缓”就是慢慢的,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知道是错了,现在很惭愧、后悔,但下次依旧,照样慢。也知道不应该这样,但都是事后再后悔,那有什么用?一辈子有多少后悔?“慢缓”就是这样。

此三摩地所对治法,有二十种白法对治,与此相违,应知其相,由此能断所对治法,多所作故,疾疾能得正住其心证三摩地。”白就是善念,黑就是恶念,这是修定的二十种白法对治。但是这样一听修行多难啊!几时才能做得到啊?算了,我不干了。不难,有一条路可以对治这些毛病,就是多做善行,增延白法,念兹在兹为善的人,很容易得定。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定?恶业太重了。所以哪一种是心理的关系,哪一种是生理的关系,都要搞清楚。“疾疾”就是很快,能得“正住”,就是定境,心住三摩地,不只身能证到,心也能悟到。

又得此三摩地,当知即是得初静虑近分定,未至位所摄。”初初得到这个三摩地,现在告诉你这个定的境界是初禅定的前奏。所以说修定想成就,初禅定就那么困难。“近分定”是接近初禅的定境。“未至位所摄”是还没有得到初禅的果位。

又此得三摩地相违法,及得三摩地随顺法,广圣教义,当知唯有此二十种。”这二十种在一切经典上都有,不过是散开的,在这里把它们归纳起来。

除此,更无若过若增,由此因缘,依初世间一切种清净。”得到了这个定境,则世间定,就是世间一切种的清净都达到了,也就是我们一开始的经文所说的,这时才可以起步修行。但是这并没有到达初禅的境界,只是初禅的近分定,接近初禅而已。

于此正法补特伽罗得三摩地,已善宣说,已善开示。”补特伽罗就是众生,也代表修道的人。因为含义多,不译义,只译音。就是说,能这样修行的修行人,才可以得三摩地,才够得上给人说法了。他还不是罗汉、菩萨,但能修行到此,讲佛法比较不会错了,所以可以给人开示。

修定是这样子,害怕了吧?这条路太难走了。现在翻到第二十一卷,“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种性地品第一”(第五百二十一页)。

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中,前五十卷是“本地分”,就是每一地的义理。后五十卷分别为摄抉择分、摄释分、摄异门分、摄事分,是分开来讲修行的次序,共有那么多次第。现在本地分中先讲声闻地第十三,这是超过了人天乘而专门讲修行的。开始第一段“初瑜伽处种性地品第一”,是说修瑜伽、禅定的修行人,首先要了解他的根器种性,也就是看他前生阿赖耶识的种性如何,检讨他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