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二十一
景公之时,荧惑守于虚[1],期年不去。公异之,召晏子而问曰:“吾闻之,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荧惑,天罚也,今留虚,其孰当之?”晏子曰:“齐当之。”
公不说,曰:“天下大国十二,皆曰诸侯,齐独何以当之?”晏子曰:“虚,齐野[2]也。且天之下殃[3],固于富强,为善不用,出政不行,贤人使远,谗人反昌,百姓疾[4]怨,自为祈祥,录录强食[5],进死何伤!是以列舍[6]无次,变星有芒,荧惑回逆,孽星在旁,有贤不用,安得不亡!”
公曰:“可去乎?”对曰:“可致[7]者可去,不可致者不可去。”公曰:“寡人为之若何[8]?”对曰:“盍[9]去冤聚之狱,使反田矣;散百官之财,施之民矣;振[10]孤寡而敬老人矣。夫若是者,百恶可去,何独是孽乎!”公曰:“善。”行之三月,而荧惑迁。
[1]荧惑:火星的别名,因为它在星空中时隐时现,令人迷惑,故而得此名。虚:二十八星宿中北方玄武七宿的第四宿,实有两颗。齐国所对应的是天区是虚、危二宿天区,所以称为“于虚”。
[2]野:视野、分野。指界限、范围之意。
[3]殃:灾殃。
[4]疾:疾恶。这里指憎恶的意思。
[5]录录:这里指次第、次序、陆续之意。食:古代把“吐而复吞”称为“食”。这里为食言、背弃之意。
[6]舍:居住的房舍。此处是星宿居留的位置之意。
[7]致:这里为控制之意。引自《管子·君臣下》中“民用,则天下可致也”。
[8]若何:即如何。这里是怎么办的意思。
[9]盍(hé):表示反问或疑问。这里是指“何不”的意思。
[10]振:古同“赈”,这里是赈济、救济的意思。
齐景公时期,天空中的荧惑之星在北方玄武七宿的虚宿天区之中停留,有一整年的时间都没有离去。齐景公认为这件事很怪异,于是就召来晏子,并且问道:“我听过这样的说法,如果人去做善事,上天就会奖赏他,如果人不做善事,上天就会降下灾殃使他遭到祸害。荧惑星,是上天的惩罚之星,现在停留在虚宿久久不去,那么该由谁来承担这场灾殃呢?”晏子不假思索地说:“齐国承担它。”
齐景公很不高兴,说:“目前天下较大的国家就有十二个,都号称诸侯国,凭什么要我齐国独自承担灾殃?”晏子说:“因为这虚宿所在的天区,正好对应齐国的分野范围啊。况且,普天之下的灾殃,本来就源于富庶强盛的国家,即便是大国,倘若国君对于做善事的人不任用,颁布的政令不认真施行,圣贤之人被冷落疏远,奸佞谄媚的小人反倒是得到宠溺而日渐昌盛,这样一来,平民百姓自然就会心生憎恶,甚至无比怨恨,却无能为力,所以只能自己默默地祈求吉祥,恐怕接下来陆续就会出现背弃远离之事,如此使国家进入死地是何等悲伤!也正因为这样,天空的星宿排列位置没有了次序,变化莫测的星星展现光芒,荧惑之星去而复返,灾孽之星在一旁闪烁,而拥有贤能之人却不被任用,这样的国家怎么能不灭亡!”
齐景公问道:“可以去除这些吗?”晏子回答说:“招来荧惑的人自然可以使它离开,因为能够控制的就可以消除,不可以控制的就不能消除。”
景公说:“那么我该怎样做才好呢?”晏子回答道:“何不打开牢狱,释放那些受冤枉而被监禁的人,使他们能够返回田间务农;分散百官手中的钱财,布施给贫苦的百姓;赈济孤寡之人而且还要敬爱那些年老体衰的人。君王如果能成为这样的人,那么诸多恶事都能去除,又何况这等灾孽之星呢!”景公说:“好。”按照晏子所说的谏言,景公施行了三个月,荧惑之星果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