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周语中
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原文】
襄王十三年,郑人伐滑。王使游孙伯请滑[1],郑人执之。王怒,将以狄伐郑[2]。富辰谏曰[3]:“不可。古人有言曰:‘兄弟谗阋、侮人百里[4]。’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若是则阋乃内侮,而虽阋不败亲也。郑在天子,兄弟也[5]。郑武、庄有大勋力于平、桓[6];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子颓之乱,又郑之由定。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7]?且夫兄弟之怨,不征于他,征于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弃亲即狄,不祥;以怨报德,不仁。夫义所以生利也,祥所以事神也,仁所以保民也。不义则利不阜[8],不祥则福不降,不仁则民不至。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而和宁百姓,令闻不忘。王其不可以弃之。”王不听。
【注释】
[1]游孙伯:周大夫。滑:周同姓诸侯国,其都邑在今河南偃师之南的缑氏城。
[2]狄:此指当时活动在陕西东北部的隗氏之狄(属赤狄别种)。晋文公重耳从晋国出奔时曾到该部族避难。
[3]富辰:周大夫。
[4]阋(xì):意为争吵;争斗。
[5]兄弟也:郑始封于周宣王时,其国君是周宣王之弟姬友,因此富辰说郑是周的兄弟之国。
[6]郑武、庄:指郑武公、郑庄公。平、桓:指周平王、周桓王。
[7]无乃:比较委婉地表示对某事或问题的估计与看法,相当于“恐怕”“只怕”等。
[8]阜:盛,丰厚,大。
【译文】
【原文】
十七年,王降狄师以伐郑。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夫婚姻,祸福之阶也。由之利内则福,利外则取祸。今王外利矣,其无乃阶祸乎?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1],杞、缯由大姒[2],齐、许、申、吕由大姜,陈由大姬[3],是皆能内利亲亲者也。昔鄢之亡也由仲任,密须由伯姞[4],郐由叔妘,聃由郑姬,息由陈妫[5],邓由楚曼,罗由季姬,卢由荆妫,是皆外利离亲者也。”王曰:“利何如而内,何如而外?”对曰:“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然则民莫不审固其心力以役上令,官不易方而财不匮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各以利退,上求不暨,是其外利也。夫狄无列于王室,郑伯南边,王而卑之,是不尊贵也。狄,豺狼之德也,郑未失周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贤也。平、桓、庄、惠皆受郑劳,王而弃之,是不庸勋也。郑伯捷之齿长矣[6],王而弱之,是不长老也。狄,隗姓也[7],郑出自宣王,王而虐之,是不爱亲也。夫礼,新不间旧,王以狄女间姜、任,非礼且弃旧也。王一举而弃七德,臣故曰利外矣。《书》有之曰:‘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王不忍小忿而弃郑,又登叔隗以阶狄。狄,封豕豺狼也,不可厌也。”王不听。
十八年,王黜狄后[8]。狄人来诛杀谭伯。富辰曰:“昔吾骤谏王,王弗从,以及此难。若我不出,王其以我为怼乎!”乃以其属死之。初,惠后欲立王子带[9],故以其党启狄人。狄人遂入周,王乃出居于郑,晋文公纳之。
【注释】
[1]挚、畴:任姓诸侯国。挚之都邑在今河南汝南,畴之都邑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大任:周文王之母。
[2]杞、缯(zēng):姒姓诸侯国。相传为夏禹后裔。大姒(sì):周武王之母。
[3]齐、许、申、吕:姜姓诸侯国。大姜:周先王王季(即周文王的父亲)之母。陈:妫姓诸侯国,其都邑在今河南淮阳。大姬:周武王的长女。
[4]鄢:疑为作“鄢”,妘姓诸侯国,其都邑在今河南鄢陵西北。东周初年为郑武公所灭。仲任:鄢君的夫人。密须:亦称密,商时姞(jí)姓诸侯国,商末为周文王所攻灭。伯姞(jí):密须国的女子。
[5]郐(kuài):妘姓诸侯国,都邑在今河南新郑西北。叔妘(yún):韦昭注云“同姓之女为郐夫人”。聃(dān):姬姓诸侯国,都邑在今河南平舆北。郑姬:韦昭注云“郑女,为聃夫人”。息:姬姓诸侯国,都邑在今河南息县西。陈妫(guī):韦昭注云“陈女,为息侯夫人”。
[6]庸勋:酬赏有功之人。郑伯捷:指郑文公。
[7]隗(wěi):姓;亦是古国名。地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
[8]黜狄后:韦昭注云“狄后既立而通王子带,故王废之也”。
[9]惠后:周惠王王后,襄王的继母。王子带:惠后所生的儿子,周襄王的异母弟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