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贪欲是无尽烦恼的根源
过度的贪欲是万恶之根,会带来妒忌、愁苦、争执,让自己终日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而无法享受到平安、喜乐的从容人生。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过度的贪欲就是一切恶果的根源。人活在世上,想要拥有的东西太多了,就像格林童话《渔夫和金鱼》中的老太婆,心中永不知足,让她当贵夫人不行,还要当女皇;让她当女皇不行,还要当海上霸王,甚至要金鱼做她的仆人。结果呢,却适得其反,什么都没有得到。
过度的贪心就像吃咸菜一样,吃得越多越渴,身体越不好。人若过于贪心,就会在心理上永无宁日,没法享受生活中从容的乐趣;人若过于贪心,就不能坚持公道,没法读懂生活中的真谛;人若过于贪心,就会利令智昏、见利忘义,没法体会天伦之乐,甚至连性命都可能丢失。
曾经有个人很吝啬,他也知道自己这个毛病,但是就是无法改掉。他家里很穷,穷得连床也没有,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只有在长凳上睡觉。于是,他向上帝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上帝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听上帝说完,那个人就开始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转眼间,地上的钱已经多到即使他这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也足够他活一生了。可是每当他决定扔掉那个钱袋去花钱的时候,又都舍不得,心想还可以再拿一些金币出来。
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金币,直到把整个屋子都装满了。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到了最后,他虚弱得连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了,终于在钱袋的旁边,孤独地死去了。
这个吝啬的人,因为过度的贪心,最终为金钱而丧命,什么也没有享受到,反而沦为笑料,有什么意义呢?
过度贪心的人,往往是紧紧地抱住自己拥有的东西,不肯放下他追逐得来的东西,更不会分给别人一丝一毫,甚至还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面的。
一天,一只狐狸出来觅食,很快,它就捉到一只飞雁,并把它衔在口中,负伤的飞雁在狐狸嘴里,不断挣扎着,还动着翅膀。
但当狐狸走到河边时,看见河里的鱼又肥又大,滑溜溜的,感觉似乎比飞雁还好吃。于是,这只贪心的狐狸,随即把飞雁放置于岸上,跳入河里想捉鱼,然后再一起享受这顿大餐。可是一入水,狐狸就站立不稳,身子随水漂流起来。狐狸一看情形不对,就没命地逃上岸来,总算保全了生命。但岸上哪里还有飞雁的影子,负伤的飞雁早就趁着狐狸不注意的时候飞跑了。
狡猾如狐狸,也因过度贪心而错过了美味的食物,既然已经得到飞雁在口,何必又去捉鱼呢,结果折腾得惊魂不定,两手空空,害自己烦恼、懊悔不已。
生活中,人多一份贪欲,就多一份痛苦和烦恼;少一份贪欲,就多一份从容和快乐。过度的贪欲如同一根链条,若自己无法摒弃,便会被其束缚,过度的贪欲犹如一个火把,若自己无法熄灭它,便会引火烧身。波斯匿王正是在领悟到其中的奧妙后,才放下贪念,重新拥有了从容而健康的生活。
近来胃口非常好的波斯匿王,看到什么东西都要饱尝一下,于是他的身体一天一天地胖了起来,终至行动困难,气喘吁吁。
他忧心忡忡地来请教佛陀,问有什么减肥的妙方。波斯匿王神情忧虑地对佛陀说:“佛陀!我因为受不了美食的诱惑,饮食过量,以致越来越胖,非常的烦恼。”佛陀怜悯地说:“王啊!你为什么贪念这么强,太过度了,难道没想过要制止吗?”波斯匿王皱着眉头:“有啊!曾经试过,但是还是抗拒不了想吃的欲望,怎么办呢?”佛陀微笑道:“想得到不该得的东西就叫做贪。贪心的人终日追逐财、色、名、食、睡等五欲,若不知道要适可而止,必然会造出种种罪业,伤害别人,使自己遭受业报的痛苦。要消除这种烦恼,应该去除贪求的心,饮食节量,自然能够身体健康。”
听完,若有所思的波斯匿王欣喜地说:“原来痛苦和烦恼的根源是贪欲太多,贪念真是害人不浅呐!”
其实,烦恼的产生并不是以人的生活物质为标准,而是以心境状态为参照物,若贪欲多重,人便永远无法满足,永远无法从容地生活。波斯匿王之前的烦恼便是来源于此。
过度的贪欲如魔鬼,一点一点吞噬着人们善良的心灵;过度的贪心如铁锁,整日整日地将人们囚禁于内,不得解脱。生活,不是活着给人看的,而是如一朵花,静静地开,又悄悄地落,全然为自己而存在。所有生命中的该得到的,我们应尽量争取;不该得到的,不如从容对待。正如徐志摩所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贪欲不能过度,否则物极必反。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合理的需求才是从容,才是一种淡泊,才是顺应自然。唯其从容,方能摆脱一切世俗,悠然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创造属于自我的空间,让自己的人生从从容容而色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