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头衔和名声给自己带来的快感
尼采的这句话是要教诲人们,我们在乎名声,但不要为声名所累,做一个相对简单的人,免得树大招风。
我们都知道,人们都是渴望被尊重的,人们都想获得一个好名声,名声是一个人追求理想,完善自我的必然结果,但不是人生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把追求名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处处卖弄自己,显示自己,就会超出限度和理智。人一旦超出限度,超出理智,常常会迷失自我,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名声要你干什么你就得去干什么。
战国时期,在齐国有个叫黔敖的善人,总是行善好施。这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于是,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一天,有个饥饿的人很想接受黔敖的施舍,但却很爱面子,于是,他只好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看到这个人,就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对他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后饿死了。
“宁可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表面上看,这是有自尊心的表现,但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没有了生命,又何来自尊呢?
德国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叔本华说:“凡是为野心所驱使,不顾自身的兴趣与快乐而拼命苦干的人,多半不会留下不朽的遗物。反而是那些追求真理与美善,避开邪念,公然向公意挑战并且蔑视它们的错误之人,往往得以不朽。”
尼采还说过,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能够控制欲望而不被欲望征服的人,无疑是个智者。被欲望控制的人,在失去理智的同时,往往会葬送自己。因为,他们用钻营谋得来的权势,对上不得不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对下虽能专横跋扈,逞一时之威,可是不受百姓拥戴,就像无源之水易于干涸,无本之木易于腐朽一样。
的确,人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成功。但绝不能靠投机取巧求名利,不能靠掺杂使假骗钱财,不能靠连跑带送谋官位,而必须靠高尚的品行立身做人。马登在《伟大的励志书》中写道:“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一些比他的成就更伟大,比他的财富更耀眼,比他的才华更高贵,比他的名声更持久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高尚的品格,达到此境界便是做人的成功,而且是人生真正的最大的成功。
何谓荣誉,我们来看看西点军校的乔治·林肯是怎样做的:
西点军校1929年的毕业生乔治·林肯,三十八岁就成了陆军准将。战争结束后的1947年,已经是少将的林肯,完全可以向马歇尔将军要求美军中的任何一个职务和岗位。但他竟出人意料地主动要求去西点军校的社会科学系教书,级别相当于副主任。但西点的系副主任至多只能是上校军衔,林肯为了能到西点社会科学系任职,不惜向上级要求连降两级,从少将变成上校。马歇尔再三劝阻无效后,只得批准了林肯的请求。
这段“能上能下”的佳话,的确显示了林肯追求为了理想抛弃名利地位的卓越品格。林肯后来在西点社会科学系主任的职位上又升为准将。故林肯楼里,有关林肯的记载和牌匾都一直称他为林肯准将。
试想,如果我们处在林肯这样的社会地位时,我们能做到主动连降两级吗?估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理智告诉我们,这样做会失去荣誉。而林肯做到了,正是他这种对荣誉的淡然心态,使他赢得了更大的荣誉。
可见,我们应追求荣誉,但荣誉不能自封,不能作假,不能沽名钓誉,不能把它当作目的来追求。而贪图虚荣的人,把名利作为追求的根本目标,貌似爱荣誉,实则想的是光宗耀祖、荣华富贵那一套。
在明确了荣誉感和虚荣心的区别后,我们应该在行动上有明确的方向了,为此,你要谨记:
1.脚踏实地,淡化名利
荣誉是一个人行为的结果,只能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为祖国和人民履行义务才能获得。荣誉不能自封,不能作假,不能沽名钓誉,不能把它当作目的来追求。许多事实证明,仅仅为了获取荣誉而工作的人,荣誉往往与他无缘。倒是不图虚荣名利的人,常常会“无心插柳柳成荫”,于不知不觉中获得荣誉。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而淡化名利,荣誉自然会光顾我们。
2.防微杜渐,不要让虚荣心滋生
没有人能真正做到完全对名利“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希望得到肯定,而荣誉的确是个人成绩的表现之一。而你们要记住,“好名之害,与好利同”。虚荣心本身说不上是一种恶行,但不少恶行都围绕着虚荣心而产生。这种心理如同毒菌一样,消磨人的斗志,戕害人的心灵。为此,我们必须要做到防微杜渐,不要让虚荣心滋生。
可见,声名是一把双刃剑,世上却不知有多少人为声名所累。功名可求不可贪,还是把精力放在干些实事上吧。切记不要用钱去谋取权力,也不要用权换取金钱的侵蚀。它于己无益,于社会更是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