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高脂血症
第一节 什么是血脂
一、血脂及其作用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人体中的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血脂就弥散在血浆中。血脂是体内含能量的物质,源于食物,又可以在体内合成,并提供给机体新陈代谢时所消耗的能量。血液中有两种主要的血脂,即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其中胆固醇又主要以低密度脂蛋白(占总胆固醇的75%)和高密度脂蛋白(占总胆固醇的25%)的形式存在。
一般说来,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是人体产热、储能和供给生命的重要物质。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同醇激素和胆汁酸。另外,磷脂是细胞组成之一,脑和神经的组成物质中都离不开它。
二、血脂的种类及生理功能
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
◎ 胆固醇
胆固醇(简写为CH),约占血浆总脂的1/3,分为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两种形式,其中游离胆固醇约占1/3,其余的2/3与长链脂肪酸酯化为胆固醇酯。
胆固醇包括几项重要的生理功能。①形成胆酸,参与肝肠循环。②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如果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③合成激素。激素是协调多细胞机体中不同细胞代谢作用的化学信使,参与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矿物质等的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
◎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简写为TG),又称中性脂肪,约占血浆总脂的1/4。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人体脂肪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甘油三酯发挥极大的作用,它是脂肪酸的贮藏库,可以根据身体所需被分解,被分解后的脂肪酸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热量。此外,甘油三酯还能够蓄积成皮下脂肪、在体内构成身体组织和生物活性物质、保护内脏器官和防震等。
◎ 磷脂
磷脂(简写为PL),约占血浆总脂的1/3,主要有卵磷脂、脑磷脂、丝氨酸磷脂、神经磷脂等,其中70%~80%是卵磷脂。
磷脂的生理功能十分强大,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组成细胞膜,活化细胞,维持脑神经系统、心血管、肝脏、血液、肠道等功能,提高肌肉、关节的活力。
(2)卵磷脂是神经信使——乙酰胆碱中胆碱的供体,使人体保持充足的活力;提高脑细胞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活化和再生脑细胞,进而恢复和改善大脑的功能。
(3)调节脂肪代谢,使脂肪乳化,防治脂肪肝,预防肝硬化、肝癌。
(4)乳化作用良好,减少和清除血管壁上胆固醇胆红素的沉积,减少脂肪在血管内壁的滞留时间,降低血液黏稠度,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氧供应,延长红细胞寿命并增强造血功能。
(5)药物载体,可以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疗效。
◎ 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简写为FFA),又称非酯化脂肪酸,占血浆总脂的5%~10%,它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当肌肉活动所需的能源——肝糖原耗尽时,脂肪组织会分解中性脂肪成为游离脂肪酸来充当能源。但游离脂肪酸不是越高越好,高游离脂肪酸(FFA)刺激的后果是高活性反应分子性氧簇(ROS)和活性氮簇(RNS)生成增多,进而启动了氧化应激机制(高活性反应分子产生和抗氧化作用之间长期失衡而引起组织损伤)。这些活性分子可以直接氧化和损伤DNA、蛋白质、脂类;还可以作为功能性分子信号,激活细胞内多种应激敏感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三、血脂的来源
血脂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
◎ 外源性
我们从吃进的食物中摄取的脂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这部分主要来自富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动物的脑组织、内脏(特别是肝脏)及脂肪丰富的鱼、肉类等。
◎ 内源性
由我们身体内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进入血液。当食物中的脂肪在胃中经过加温软化后,从胃进入小肠,此时胆囊在食物和胃、肠道中一些特殊激素的影响下发生收缩,将胆汁从胆囊中挤出排入肠道内,从而将脂肪乳化,形成细小的脂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时从胰腺分泌出来的脂肪酶,就可以有效地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随后,胆汁中的胆酸又与之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其在小肠的吸收,内源性血脂主要在肝脏或小肠内合成,占内源性血脂的90%。
正常情况下,内源性的血脂和外源性的血脂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当我们摄取过多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奶油、动物肝脏等)后,肠道内的血脂水平升高,内源性脂肪就会受到抑制,血脂的浓度始终保持相对平衡。人体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主要靠自身合成,但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毕竟它们是合成所需要物质的原料。当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可成为肝、小肠合成胆固醇的原料),有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代谢障碍及肝脏代谢障碍时,就会导致血脂浓度持续升高,可能形成高脂血症。
四、引起血脂增高的因素
◎ 心理因素
血脂的波动与情绪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些不良情绪,如紧张、争吵、激动、悲伤等都可能增加人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使游离脂肪酸增多,促进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抑郁又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造成血脂异常。
◎ 遗传因素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如造成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再如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引起基因缺陷。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高脂蛋白血症均可以发生遗传,国内临床最常见的是Ⅱ型高脂蛋白血症(家庭型高血胆固醇症)。
◎ 疾病因素
有些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肝病、胰腺疾病、肾脏疾病、痛风等均会引起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紊乱,从而引起高脂血症。以最为常见的糖尿病、肝病和肥胖症为例。
(1)糖尿病 临床观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最常出现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其中,严重胰岛素缺乏伴有酮症酸中毒患者,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增高,表现为Ⅰ型、Ⅴ型高脂蛋白血症;胰岛素依赖不伴有酮症酸中毒者,血液中一般无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略微增高,表现为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肝病 肝脏生病,就会影响脂质和脂蛋白的加工、生产、分解和排泄,使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紊乱,从而发生血脂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表现为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3)肥胖症 肥胖症极易激发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部分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也会增高,主要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
◎ 饮食失当
饮食失当包括饮食不节、饮食过量,或恣食肥腻、甘甜等,如果人体摄入过多膏脂,导致输送、转化不及,使膏脂滞留于血中而致血脂升高;或者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失调,致使饮食不归正常化,不能化精反变浊脂,混入血中而致血脂升高。前者为实证血脂升高,后者为虚中夹实证血脂升高。
◎ 喜静少动
缺少运动,会影响人体气机舒畅,造成气郁,令津液输布不利,膏脂转化利用不及,生多用少,沉积于体内,混入血中,致血脂升高。
◎ 年老体弱
中老年人五脏六腑皆衰弱,特别是主水的肾、主运化的脾和主疏泄的肝,三者虚弱均会导致膏脂代谢失常,引起血脂水平升高。
◎ 情志刺激
思虑伤脾,郁怒伤肝,脾失健运、肝失条达均可使膏脂运化输布失常,而致血脂升高。
◎ 体质禀赋
例如天生肥胖多脂,成年后因肥胖导致阳气不足,延缓津液膏脂转化,导致血中膏脂过多。
◎ 病症不愈
因病症延迟不愈,影响脏腑运行,或导致饮食精微不能变脂,人体之脂反化为膏,混入血中,或膏脂代谢失调等,从而引起血脂升高。
爱心小贴士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血脂的检查?
常规健康体检是一般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的重要途径,因此具有高血脂特征患者应当及早就医确诊,以避免病情延误造成的意外发生。
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检测内容包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当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以便检查出血脂是否异常。但由于这种病变具有漫长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早期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及不适感。当出现症状时,通常是心脑血管意外突发的明显症状,轻者留下后遗症,重者直接导致死亡。《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包括以下几类患者。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者。
(3)有冠心病或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是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血脂者。
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均应进行血脂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