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案
毛某,女,58岁。初诊时间:1987年3月3日。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多年。
诊查:患者患喘证多年,体形肥胖,每岁冬、春发作加剧,咳逆痰多,清稀痰白,动则喘剧,甚则呕吐,倚息不得卧,头晕胸闷,胃不思纳,神形疲乏,面浮白,四末不温。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痰证(素体阳虚,痰饮内生)。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辨证分析:患者以咳逆痰多、倚息不得卧为主要症状,结合舌苔、脉象可诊断为素体阳虚、痰饮内生之痰证。患者素体阳虚,中阳不运,痰浊壅肺,肺失宣降,故体形肥胖、咳逆痰多、清稀痰白、倚息不得卧;脾阳虚损,脾胃失健,气血生化乏源,故胃不思纳、神形疲乏、面浮白、四末不温;脾阳虚,清阳不升故头晕、胸闷;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均为阳虚、痰饮内生之象。
治则治法:温阳化饮,和胃平喘。
处方:茯苓10g,苍术6g,白术6g,桂枝6g,干姜3g,姜半夏10g,五味子5g,细辛3g,补骨脂10g,赖氏红6g,厚朴5g,沉香曲10g,杏仁10g。4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药后喘促减轻,咳痰好转变松,呕吐未发,胃纳稍差,头晕减轻。舌淡,苔白,脉沉细。仍拟原法佐以纳肾。
处方:茯苓10g,苍术6g,白术6g,桂枝6g,干姜3g,姜半夏10g,五味子5g,补骨脂10g,煅鹅管石10g(先煎),白芥子5g,赖氏红6g,沉香曲10g,杏仁10g。5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三诊:药后诸症渐平,胃纳转佳,精神好转,夜能平卧。舌淡,脉细。拟温阳化饮纳肾。
处方:茯苓10g,桂枝6g,炒白术6g,干姜3g,五味子5g,姜半夏10g,赖氏红6g,补骨脂10g,当归10g,潼蒺藜10g,煅鹅管石10g(先煎),炙甘草3g。5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随访:药后诸症悉平。
【按语】《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与温药和之”,即指寒痰也。常因脾阳不振,水湿内停,兼外感寒邪所致,或寒邪犯肺,肺卫失宣,聚津为痰。症见胸闷,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喉中痰鸣,舌淡,苔白腻,脉滑。治拟温化痰饮,常用方有小青龙汤加减。体虚者临床亦常用苓桂术甘汤加旋覆花、沉香曲,疗效亦佳。临床用药成人常加沉香曲,儿童则加枳壳。另外,《伤寒论》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亦用于寒痰咳喘,但其对胃失和降所致效佳。此型化痰药常配顺气药,如橘红、沉香曲,气顺则咳喘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