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解读人体生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人体三本心肺脾

一、人体三本心肺脾

笔者从发生学角度研究胎儿和出生后的婴儿成人人体生理差异,发现了人体真正的生理三本,先天之本不是肾而是心,后天之本非脾一个,还有一个肺,肺比脾更重要。从现代医学知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是人体中重要的三大系统,对人体内环境维持稳定有重要作用。肺主呼吸,不断从外界摄取大气,同时不断地排出体内废气;心主血,通过心的循环作用,将富含营养的动脉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并将含有代谢产物的静脉血回输心脏;脾主饮食,摄取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一旦呼吸、血液循环和摄取营养停止,生命活动就随即终止。可以说,呼吸、血液循环和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基础,直接关系着人体生命的延续与身体的健康状况。

(一)先天之本——心

在胚胎发育时,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是最先成形的。一般在怀孕7周左右,就可以用B超设备看到胎儿心跳;怀孕12周左右,多普勒胎心仪可检测到胎儿心跳。在妊娠18~20周可用听筒经孕妇腹壁听到胎心音。可知胎儿最早生成心脏,而不是肾。

胎儿期只有血液单循环,属于体循环,没有心肺小循环,不与外界接触。胎儿依靠母亲的血液供给生命的营养物质,从脐静脉进入心脏,然后输送到全身。

从生理来说,胎儿的成长及生命决定于母血的供养,所以在胎儿时期,首先是心血液循环系统供给全身营养,心脏在起主导作用,是胎儿先天之本,即父母遗传有形生命体生命存活之本,故称心为君主之官。没有这个生命之本,就没有你这个人。现代医学证实,心脏分泌的荷尔蒙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物质,调整人体的自愈康复能力,突出了心脏在人体的主导地位。

关于“肾为先天之本”是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首先提出来的,他说:

肾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脏既成,六腑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曰:借问如伺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

此说不妥,“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乃是父母之精结成,一茎之脐带也是父母之精结成,“莲蕊”不是婴儿“两肾”,是想象臆说,根本不成立。现代医学已经很清楚胎儿的发育过程,最早生成的不是肾脏。

现代人的解释,360百科网有一段解释最具有代表性,现在引叙于下,谓:

肾为先天之本,首见于《医宗必读》。肾为先天之本是与脾为后天之本相对而言的。先天是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灵枢·决气》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亦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由上述可知,“先天”是指禀受于父母的“两神相搏” 之精,以及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是由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的本原。其在个体生命过程中,先身而生,是后天脏腑形成及人体生长发育的动力。肾为先天之本,是指肾的功能是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生长发育迟速、脏腑功能盛衰的根本。

肾居下焦,为阴中之阴脏,具有封藏、贮存精气的作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所藏之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之精。肾所藏的先天之精是人体先天的基础,它禀受于父母,充实于后天,从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俱来的、有生命的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即所谓“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以及“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之“精”。二是指人类生殖繁衍的基本物质,即所谓“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易经》),“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可见,先天之精藏之于肾,并在人体出生之后,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成为人体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故又名之曰“生殖之精”。

肾所藏的后天之精,是指五脏六腑之精。它源于后天水谷精微,具有营养脏腑组织的作用,即所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肾中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密切相关:先天之精时时激发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则不断充养先天之精,二者相辅相成,互助互用,共同构成肾中精气。肾所藏之精,根据机体的需要,重新输送至其他脏腑,成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此,藏中有泄,泄而又藏,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正如《怡堂散记》所说:“肾者,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实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所以成其次而位乎北,上交于心,满而后溢,生生之道。”

其实,《灵枢·决气》所说是指父母之精,父母之精是个体人躯体形成的基础,没有父母之精就没有个体人的躯体,所以称个体人的“躯体” 是先天之物,父母之精是先天之精,这个精不可能储藏于个体人肾中。《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而五脏六腑之精皆受于胃,如《灵枢·决气》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又说:“中焦受气取汁,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素问·脏气法时论》说“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于此可知,只有脾胃才能“补精益气”,肾藏“五脏六腑之精”,就是藏来于脾胃的水谷之精。

《灵枢·经脉》所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脑、髓、骨、脉为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这里说得很清楚,脑、髓、骨、脉是“地气”所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为肺所生。地气就是土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地气就是脾胃之气,《素问·通评虚实论》说:“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所以《脾胃论》说:“《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耳鸣是髓海不足。《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于此可知,这个生“脑、髓、骨、脉”的“精”是后天水谷之精。

《伤寒论·平脉法》说:“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迟缓相搏,名曰沉。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搏,名曰强也。”营卫气血生于后天水谷,营卫气血旺盛才能生骨髓。营卫气血旺盛,五脏六腑才能旺盛,肾才能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髓生肝。”只有营卫气血充足,脑、髓、骨、脉才能生。

还有人说“肾是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所藏之所,故称先天之本”,这种说法不靠谱,父母之精不可能藏于个体人之肾中。

还有人说“因为肾是人天癸所出之脏,天癸乃人之本元物质,是化生精气和生殖繁衍的精微物质,所以肾是先天之本”,这种说法是没有理解“天癸”本义的错误说法。癸为水,所谓“天癸”,乃是天上之水,即天一之水,来源于水之上源肺,而藏之于肾,故称“天癸”。图示见下。

img

图2-1 天癸示意图

心为先天之本,形体之主宰,《内经》早有论述,如《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心为五脏六腑形体之主宰,即心主形体。《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明确指出心不但为形体之主,也为神之主,心是生命活动的主宰。

(二)后天之本——肺、脾

婴儿出生断脐后,从首次自主呼吸(或啼哭)开始,即由胎儿的血液单循环变为婴儿的双循环,开始接触外界,从外界吸收营养,启动了肺功能和脾胃肠膀胱三焦土类功能。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这就是人体之外的物质,有天之“五气”和地之“五味”之分。天之“五气”,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寒暑燥湿风”。地之“五味”,则与五方五季有关。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称此为“谷神”,谓: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即指五气、五味所化生之神。有这个神就生,没有这个神就死。河上公注:“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言口鼻之门,是乃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就是说,人体先天形体生命,要以天地气味为养,方能全神固形,长命百岁。《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说:“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这就告诉人们,过于烦劳是要伤神的,所以警告说“用之不勤”。

于此可知,出生时空只标示对出生后成为个体人的婴儿、成人的影响,不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影响胎儿强弱的是母亲禀赋。因此把出生时空与胎儿相结合的理论是错误的,应该是出生时空影响婴儿至成年人。

婴儿出生后,首先打开肺呼吸,启动血液小循环,或称肺循环,肺吸入五气,婴儿才能存活,所以肺是最重要的后天之本,故称为“相傅之官”。

肺门打开之后,脾门随之打开,五味进入脾土(包括脾、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气、味合和而生神。据此可知,从婴儿到成人,五脏之本在肺天和脾地。

所以从生理来说,人有三本:心、肺、脾也。肺为五脏之天,孰有大于天者哉!脾为百骸之母,孰有大于地者哉!心为君主之官,孰有大于此君主哉!《素问·灵兰秘典论》和《素问·刺法论》说“心为君主之官”,孰有大于此者!“肺为宰相之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不伟哉!“脾为谏议之官”,专门检查纠正“君主心”的错误,俗称二宰相,孰有此胆大哉!肺为天王,脾为地王,心为人王,天、地、人之三大王,三才之道也。于此可知《素问·灵兰秘典论》和《素问·刺法论》两篇的重要性,是取象比类,以社会之象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正因为心肺重要,所以把两者置于皇城——肋骨之内保护起来。供给胎儿营养的血液是经脐静脉输入心脏的,然后输送到胎儿全身,所以先天胎儿时期是心最重要,婴儿之后是肺脾最重要。先天之本心为君主,后天之本肺为宰相,先后天之本心肺居横膈膜之上,可见其重要性了。

婴儿及成人的身体运作机制,首先是肺呼吸,肺通过呼吸的扩张和收缩,一是推动循环系统的运动,二是推动各脏腑系统的运动。消化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由门静脉进入肝心肺之后输送到全身各处。

医家常言肾为先天之本,非也,当是心为先天之本,肺、脾为后天之本。心主胎儿血液单循环,是胎儿生命生存过程的保障。肺脾主后天,肺的鼻和皮肤主司吸纳天之五气,脾主司地之五味,五气和五味合于肠胃黄庭太极而生神,由黄庭太极肠胃吸收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进入肝心,从而代替母血供给婴儿以营养物质,形成后天养先天。《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人到七八岁才能“肾气实”,并说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知肾成于五脏之最后者,何能为先天之本?非要说它是“本”的话,只能是生殖之本。

《灵枢·九针论》云:“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素问·病能论》云:“肺为脏之盖也。”《素问·痿论》云:“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王冰注:“位高而布叶于胸中,是故为脏之长,心之盖。”《难经集注·三十二难》虞庶注:“肺为华盖,位亦居膈。”因肺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并有覆盖和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故名。可知在心肺脾三本中,肺最重要,既和先天心结合成宗气行呼吸而贯心脉,又和脾结合“补精益气”滋养全身,形成人体的两条生命链。

img

图2-2 三本解剖图

img

图2-3 三本示意图

后天二本肺脾合成人体的腹脑。肺脾的五气、五味进入人体,仅仅是气和食物吗?不是,五气和食物带有大量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胃肠里的病毒、细菌比全宇宙的行星还多。法国电视台讲腹脑时说,肠子的细菌是全宇宙最大的生态系统……比宇宙的行星多和丰富,脑子与细菌有密切关系,脑子的一部分起源于细菌。细菌早于人类,我们细菌这么多,其实我们是细菌人,人的肠道菌群很丰富,每个人的细菌是1~2公斤,而这细菌可以产30%的卡路里,我们给细菌住宿,细菌帮我们消化和产生能量,不要杀细菌而要跟它们同存,人和大自然不是分开而是一体……从这里就可以看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医的和谐治疗方法。纪录片还提了怎么用细菌给人治疗,怎么加强肠道菌群和人的免疫力……类似于疫苗的方法。

如果将心、肺、脾三本看成三种能量,可用下图表示:

img

图2-4 三本能量示意图

img

图2-5 补精益气示意图

img

图2-6 人体结构模型图

人体可以分为与外界接触和不与外界接触两部分,与外界接触的部分是皮毛和呼吸道及消化道,与外界接触的是阳光、五气、五味;身体其余部分都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人体的结构模型是一个圆筒形,如图2-6所示。

与外界接触的部分属于后天肺脾二本系统,与阳光、五气、五味等接触。不与外界接触的部分属于先天心本循环系统。于此可知,人体健康要素是“形与神俱”,主于心、肺、脾三本,同时也是发病三源。《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邪气伤人则患外感病。另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外感病侵犯人体的途经是与外界接触的部分,一在皮毛与呼吸道(一般感冒),一在消化道(胃肠型感冒)。

人没有出生之前的营养——能量来源于母亲,出生之后的营养——能量来源于天地五气、五味。

人的形体来源于父母遗传,营养能量来源于后天天地自然遗传的五气、五味,后天摄入的五气、五味滋养着先天形体。《素问·脏气法时论》说“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里所说的“精、气”就是“胃气”。

img

天地气、味滋养后天形体的能量转换有两种途径:

一是肺胃合成物——宗气。《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相当于心尖搏动部位),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手),脉宗气也。”《灵枢·五味》云:“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灵枢·刺节真邪》云:“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灵枢·邪客》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脉的循环运行。

二是肺脾气味合成物。《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其“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途径有二:

1.食气入胃进入门静脉,入胃→肝→心→肺输布全身。血。

2.饮入于胃,经脾入肺,然后输布全身。气。

两种营养能量的转换都离不开肺,可知肺的重要性。

后天营养能量滋养先天形体的输送通道有二:

一是心所主的血脉——循环系统。

二是由冲脉所主的十二经脉。《灵枢·动输》云:“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灵枢·海论》又称作血海。《灵枢·逆顺肥瘦》云:“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伏于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今天,我们则发现了先后天生命遗传的双螺旋结构及其复制。

以两个生命体为骨架的链互相缠绕形成了双螺旋体,门静脉把它们连在一起。双螺旋结构显示出生命能够自我复制,完善地解释了生命体要繁衍后代,物种要保持稳定,必须有遗传属性和复制能力的机制。

先天生命链由肺循环和体循环组成大循环系统,这个父母遗传有形生命体是西医发展的基础,眼见为实,深入微观,对生命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后天生命链由肺和脾的气、味组成系统,这是中医学的特色,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系统观。笔者称之先后天生命体双链结构。

心——肺(肺循环)肝——脾(消化系统) 如同A-T G-C

肾复制——水生万物

西医是先天父母遗传有形生命体医学,中医是后天自然遗传无形生命体医学。

除遗传病和七情病之外,所谓生病,就是后天自然遗传生命体生病,不是先天父母遗传有形生命体生病。请看,人死了而形体还在,只是不呼吸五气和不食五味而已。(见图1-7)

精子和卵细胞都具有生命,但是它们都不具有繁殖能力,因为由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和发育产生的新个体既不是精子,也不是卵细胞。

人体的两个生命体——父母遗传生命体和自然遗传生命体与精子和卵子的关系一样,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新生命体才是一个健康的人。故《道德经》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出土马王堆甲本作“中”)气以为和。

自然遗传生命体,是进行与外界新陈代谢、获取能量及适应外部环境的基本保障。

西医将人体分为八大系统:循环系统(先天之本心主)、呼吸系统(后天之本肺主)、消化系统(后天之本脾主)、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这个图含有五大系统,余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三大系统以脑为主,对应“中枢”系统,小肠、大肠主津液。

下丹田

图2-5左边是循环系统(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由心小肠、心包络三焦、肝胆、肾膀胱组成,八脏腑组成生命体的核心。右边是呼吸消化系统,由肺大肠、脾胃组成,四脏腑组成仓库重地,是循环系统的大后方,原料来于天之五气和地之五味。

肺金主呼吸而通天,故云肺为天。肺的功能是主呼吸(包括皮肤的呼吸),一是吸入大自然中的空气——天食人以五气,二是排出体内的废物。肺吸入的不是简单的空气,更不是西医说的吸入氧气就能活命,而是包含空气中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温度、湿度及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它们是大自然传给人的营养精华,营养着年复一年更新的生命(新陈代谢)。肺呼出的亦不是简单的二氧化碳之气,还伴随着调解体质的温度、湿度及各种微生物。肺金在自然界属于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出于大地——脾胃土,又归入大地,如枯叶落地腐败肥沃了土地,以利于来年万物的生长。出生时首要任务是打开肺门呼吸天气——生命之门,《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此寿命之本也。”接着打开地道口,摄入饮食,脾胃——地食人以五味,养育着万物。大肠开闭则调节着呼吸及消化。“其气五”指五运,“其气三”指三阴三阳,即五运六气理论。所谓“生之本,本于阴阳”就是指天道阴阳之气。本者,源也,讲本源。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本源在哪里?在天道四时阴阳,五运六气才是寿命的本源。

《素问·五脏别论》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可知是肺呼吸在主导着消化系统。这就是人的呼吸消化系统,万物离开空气不能生存,离开大地生命则无法获得营养,没有后天之本金土肺系和脾系的正常功能,则循环系统就会失常。《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个“神”,就是脐部神阙穴的神,是腹脑的神,也就是脾胃所在地。《难经·十六难》云:“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堕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张仲景最重视这个,故有“建中”之名,并重视阴阳二旦汤,称作“桂枝证”和“柴胡证”。先天之本心循环系统,在胎儿期,全靠母血的供养而生长,母亲的盛衰决定了胎儿的健康与否。出生后的婴儿,断绝了母亲供血的营养供应,转向天之五气和地之五味,一是从肺系获得五气的营养,二是从肝门静脉获得五味的营养。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肺和肾是循环系统废物的排出者,是循环系统中血液的清道夫。

心、心包主脉,脉为血之府。血者,水也,主于肾和膀胱,血水在脉管中奔流不息,如同大海和河流,水可上高山,可入大海,可蒸发而无形,可凝缩成冰,变换无穷,这就是水性。然这些无穷变化,皆取决于太阳之性,寒热之变,热则无形,寒则成冰。所以循环系统疾病要调肺、脾、肾,而肾病调心、肺。

从以上论述可以知道调养后天之本肺和脾的重要性了,所以张仲景和李东垣都重视之。

肺和肾、膀胱是循环系统废物的排出者,肺和大肠是呼吸消化系统废物的排出者,于此可知后天之本肺的重要性,故云“生气通天(肺为天)”。

循环系统通过脉诊(如寸口、人迎、趺阳、太溪等)察其阴阳营卫气血的虚实寒热,以及十二经脉的出入阻滞情况。还可以检查血压。

呼吸消化系统可以察肺和大肠寒热出入。

在心肺脾三本中,君主心和宰相肺最重要,因此心肺居住在横膈膜之上皇城里,被胸肋保护起来,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在心肺脾三脏中,肺最重要,因为肺主天气。《素问·五脏生成》云“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六节藏象论》又云“肺者气之本”,《素问·生气通天论》云“生气通天”,知道肺主一身之气。《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相当于心尖搏动部位),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手),脉宗气也。……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灵枢·五味》云“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就是说肺主宗气,也称大气。《灵枢·邪客》说宗气的功能是“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刺节真邪论》云“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这就是说,不独肺本脏为天,凡是脏腑形体组织间能通气和营血的空隙处——少阳三焦腑腠理都是天。

(三)内外病因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说:

1.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2.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

3.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蹂折……为不内外因。

于此可知,张仲景不以内伤、外感分内外,是以外感六淫为外,正气为内,以正邪斗争为主。陈无择则以病从外来为外因,七情为内因,人为意外伤害为不内外因。毫无疑问,陈无择三因学说是在张仲景三因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陈无择的三因说确与心肺脾三本说相符合。

外因是后天二本肺脾发病,肺主皮毛、口鼻,外感六淫所发也;脾胃主饮食,也是病从外来;何况肺之五气和脾之五味合于胃呢。

img

内因是先天之本心发病,七情皆由心生,所谓“病由心生”也。

《脾胃论》云: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宫,神明出焉。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心脉者,神之舍,心君不宁,化而为火,火者,七神之贼也。

七情皆由心神不宁而生,调七情首先要安静心情。

太阳心为先天之本,无论外感,还是情志内伤,都会首先伤心,所以说“病由心生”。主明则天下安。肾无此功能。

阳明肺和太阴脾为后天之本,乃中气、胃气源地,神生之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得神则生,失神则死,乃立命之处。故《内经》一手抓“气立”,一手抓“神机”。

(四)形与神

笔者在2007年出版的《医易生命科学》一书中提出了人体生命双结构的观点,一是父母遗传的先天有形生命体,二是自然界遗传的后天天地合气成人的无形生命体。关于形体的来源,《灵枢·决气》是这样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明确说出,身形是由父母之精合成的,父母之精在身形之“先”。“两神相搏”指父母性交之前的亲昵状态,不是指在形体生成之前就有了神。《灵枢·本神论》也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就是说,形体来源于父母之精,形体是在父母两神的爱昵中释放出的精卵相搏才合成了这个形体。有人把“常先身生”指定为新生命体的“神”先于形体出现,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继而在2012年11月15日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从发生学论人之三本及治病二统》一文中提出了心为先天之本和肺脾为后天之本的观点。于此可知,心主先天有形生命体,心通过血脉循环系统滋养着人体形体。而肺脾主后天无形生命体,并通过肺“食人以五气”及脾“食人以五味”化生成营卫气血来滋养先天形体,而且产生了神。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个“神”产生于气、味之化。故《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灵枢·营卫生会》云:“血者,神气也。”《灵枢·平人绝谷》云:“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小针解》云:“神者,正气也。”故《素问·脏气法时论》云“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补精益气”则生神。这是《内经》对神的定义,就是说,神不是虚无的玄的,是有物质基础的,其物质就是血。这个神是与形体合一的,《素问·上古天真论》称作“形与神俱”,并说“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神”与“肌肉若一”,即形神合一。因为这个“神”来自于自然界,故需要“四气调神”(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灵枢·天年》云:“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所谓“神气舍心”,就是营血归心,就是后天气、味化生之营血注入心脉,先后天就合一了,即心肺脾三合一了,是一个铁三角。

因为是后天滋养先天,先天形体生命如果没有后天血气——神的滋养就会死亡,故《灵枢·天年》云:“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又云:“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形骸即形体,没有了“神、气”,只有“形骸”就是尸体。先天“形骸”得不到后天“神、气”的滋养,就会死亡。为什么“神、气皆去”呢?《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因为“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损伤了营卫血气,故而“神去”。

对于形与神的关系,古人多有论述。《淮南子·原道训》云:“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太平经》则说:“故以形体为家,以气为舆马,以精神为长吏,兴衰往来,主理也。”明确指出人体生命由形、气、神三者组成。形指有形的身体(形态结构),来源于先天的身体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故云是生命居住的宿舍。气,指来源于后天的天地四时之气,是滋养先天身体的营养品(物质能量),故云“充”,乃充养、充实之意,让其有活力。《灵枢·本神》云:“心藏脉,脉舍神。” 神,指心血中之神,“神气舍心”,故云心主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故云“生之制”,即制约或掌握生命活动的意思(信息控制,属于意识)。《周礼·天官·疾医》云“参之以九藏之动”。《注》云:“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肠、小肠。”《疏》云:“正藏五者,谓心、肝、脾、肺、肾,气之所藏。”这里明确指出,有形的脏腑是藏“神气”的器具,从而合而为一,中医的“藏象”学说即源于此。

有了四时之“气立”,才能把握住“气、味”所生之“神机”。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神”在内,“气”在外,所以《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天气分阴阳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谓“气立”也。

知道了形与神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才能把握先后之机,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粗守形,上守神。”形就是形体,是人体解剖学的实体结构,既是中医的人体解剖学基础医学,更是西医的人体解剖学基础医学,以脏腑及组织结构为基本轴心层层深入展开解剖,解剖出细胞结构,解剖出DNA结构,可能还要继续解剖下去。西医离开这个形体解剖就无法生存下去,没有“神”的概念,属于“粗守形”的范畴。而中医更重视“神”,因为这个“神”来自于天地四时之气,来源于太阳运动规律导致的四时阴阳五气五味,所谓“四气调神”之“神”,以及“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神”。“神”是活的生命,没有“神”的形体就是尸体。“神”就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来自于天地之气的活力,用现代的话说是“能量”。这种“能量”带有天道的有序信息,而且这种有序信息随着年和四时阴阳在不断地变换着大小和方向,在天有阴阳多少及风寒暑湿燥火之变,在地有东南西北中之不同,天以三阴三阳六经为代表,地以五脏系统配五方为代表,这个“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五为制”的理念就是五运六气理论。由此可知,中医的最基本特点是人体生命双结构的整体观,即“形与神俱”的结构观,中医最基本的理论是五运六气理论。

整部《内经》都是在讨论“形与神”的离合问题,“形”是讨论先天形体,即脏腑组织结构功能及其解剖问题;“神”是讨论后天天地之气,即讨论天文、地理规律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影响,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所以一个“上工”医生要如《素问·著至教论》和《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不能只在“形体”上层层解剖,那只是个“粗工”。

(五)黄道周的中医理论

黄道周在《三易洞玑》中提出了一套中医理论,以肺主元气,并突出心、胃、胆的特殊作用(黄道周撰,翟奎凤整理,《三易洞玑》,卷五,中华书局,2014年1月)。这与笔者提出心、肺、脾三本思想有相关之处。从个体人来说,在心肺脾三本中,肺本最重要,没有肺的呼吸之气人是活不成的。这与《修真图》以“肺主生门”思想一致,有些人将“肺主生门”改为“脐主生门”是错误的。

心主先天形体的循环系统,一切营养全靠心的循环系统的敷布,所以特别重要。

胃为水谷之海,又是天之五气和地之五味和合而生神、胃气的地方,怎么能不重要?

胆主春生之气,《内经》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故黄道周特别重视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