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才是最佳商业模式
采访企业家,都绕不过几个基本的问题。比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关键的节点你做了什么……
企业家们的回答各具特色。有的会实在地列举一二三,有的会拔高到公司战略。最近收获的是人生金句类,一位老板说,时间才是一个公司最大的壁垒,也是很多问题的答案。
将时间纳入评价体系,我们衡量自己和公司的成败就多了一个维度。或许就不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焦虑恐慌,生怕自己每天以百万字节的速度老去;或许就不会在新旧商业规则交替重构的过程中那么张皇摇摆,似乎不在自己公司的模式后面加上O2O、IP一类的后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真实的商界,没有那么多“文学性瞬间”——投资人五分钟拍板决定入资、新产品一战成名席卷全国市场、操盘人神机妙算决胜千里之外……在大多数阶段性胜利背后,充斥的是不断修改的路演PPT、不断试错的过渡产品、操盘人无数无眠的夜晚和一群人的“夜总会”(夜里总在开会)生涯……是真实的时间。
然后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缓慢又曲折地到来。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问题或是迎刃而解,或是不复存在,公司的领先效应不断累加。此时再回望创业路上,那些喧嚣的对手都被甩在了身后;那些以故事和概念为燃料、以2VC为模式的公司,终成了时间的灰烬。
时间还将给出更多答案。
我们都得承认,现在即使砸入再多的资金、人力、资源,仍然不可能再复制一个淘宝。历史上百度和腾讯也都曾进攻淘宝,都失败了。
淘宝业已形成了一个因淘宝而生的群体:前端的导购网站,核心的卖家、淘品牌、天猫店,后端的供应商、软件服务商、物流公司、保险公司、广告服务商……这相当于无中生有建了一个生态。
从技术手段来说,开发一个淘宝卖家店铺“一键搬家”功能键并不难实现,但是沉淀在这家店铺的买家如何迁移?积累下来的一条条评价反馈如何同步?后端的各类服务商如何一锅端?正是这些无法“一键搬家”的无形的积淀,聚合成一家公司的价值,筑建起真正的护城河。
强大如BAT,或尚且弱小却正在蓬勃生长的未来独角兽们,背后都能看到时间的参与和馈赠。
时间总在流动,带来开放性的未来想象空间,生长出适者生存的最新版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