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万物
为沈周欣赏并描绘、吟咏者,除山水外,还有花草、树木、蔬果、虫鱼、鸟兽等,却又不止于此。如独特的天文现象,也会成为沈周观察和记录的对象。弘治元年(1488)正月初三,刚刚经历了暖冬的苏州下起大雪,至初五方晴,晴冷的天气一直持续到了初十。是夜月出而雪未化,天地间明彻异常。沈周忍不住登上小楼观赏。小楼临水,月光映照水面,四面积雪,澄澈清冷、月雪交映的美景令沈周赞叹不已,神思飘渺:
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阑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其雪与月,当有神矣。(《记雪月之观》)
又或是生活中的某些细节。一日,屋边放置的一盆水,将日影倒映在了屋檐上,屋中的沈周看到这一景象,感到十分可爱,赋诗一首:
盆漪阳采合晶荧,圆见檐牙倒影明。刚就一圈包太极,类从六观究无生。照来虚室心光现,印入空梁月相成。且信茅茨藏白璧,尚期知者论连城。(《盆水映日圆影上檐可爱而赋》)
“自我”也是沈周时常观察和审视的对象。暮年的沈周常请人画像,现存《明人画沈周半身像》(图6.16)有其正德二年(1507)自题,云:“似不似,真不真。纸上影,身外人。死生一梦,天地一尘。”跳出身外观察自己,发觉自身与天地间的其他事物并无二致,一粒微尘而已:“草木当衰不复真,纸间座上两浮尘。”(《王理之写六十小像》)类似的观察角度,亦见于《咏影》诗:“自外观身托我成,我初生日汝同生。”
可以说,万事万物都是沈周留心观察、感受和思考的对象,也即《写生》册前所题“观物之生”[11]。“观物之生”当遥承自北宋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秋日偶成》)句,意指静观万物之生意。宋儒周敦颐(1017—1073)观窗前草,张载(1020—1077)观驴子打鸣,程颢(1032—1085)观鸡雏,皆有所得:
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子厚观驴鸣,亦谓如此。
观鸡雏。此可观仁。(《二程集》)
窗前的青草、鸣叫的驴子与雏鸡,这些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日常状态,也同样为沈周所观察和描绘,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那样。与沈周生活时代相近的吴与弼(1391—1469),在其记录平日感悟的《日录》中,亦时常记述自己观察身边万物的体会:
游园,万物生意,最好观。
观花木,与自家意思一般。
早观花草,生意甚佳……
徐步墙内,看秧生塍。静中春意,可乐也。
憩亭子看收菜。卧久,见静中意思,此涵养工夫也。
早憩自得亭。亲笔砚。水气连村,游鱼满沼,畦蔬生意,皆足乐也。
(《康斋文集》卷十一)
在乡下农耕课徒的吴与弼,其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皆与沈周相似,所观之物亦相近:乡间的花、木、草、秧、蔬、鱼,及收获庄稼的农人。对吴与弼来说,观察周边的万物,与读书一样,皆是为学的方法和渠道。沈周一向以儒士自居,其思想与行动,大约也受到了宋明理学家的深刻影响。正是在观察和体悟万物生意的过程中,沈周创造出了有异于自然世界,却同样伟大的自我的艺术世界。
[1][明]沈周撰,汤志波点校《沈周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359页。本书所引沈周诗文均出自此书,以下不再注明出处。
[2]“相城,在长洲县东北五十里”。[明]王鏊等《姑苏志》卷三三,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版,第455页。
[3]参见陈正宏《沈周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2页。
[4]“致道观……梁天监二年,汉嗣天师十二代孙张道裕居此,感异梦,建招真治(致道观)……手植七星桧”。[明]王鏊等《姑苏志》卷三〇,第414页。
[5]沈周《七星桧》行书卷(湖州博物馆藏):“虞山致道观,有所谓七星桧者,相传为梁时物也,今仅存其三,余则后人补植者。”引自林拯民《沈周〈七星桧〉行书卷考识》,《古籍研究》1997年第2期,第77—78页。
[6]参见拙文《与邑作奇观——沈周文徵明笔下的虞山古桧》,《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年第2期,第67—71页。
[7]“忠烈庙,在天平山白云寺,宋文正范公先祠也。公之先,自徐国公而下三世葬此山”。[明]王鏊等《姑苏志》卷二七,第477页。
[8]参见石守谦《〈雨余春树〉与明代中期苏州之送别图》,载《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0页。
[9]参见陈阶晋等编《明四大家特展:沈周》,台北故宫博物院2014年版,第320—321页。
[10]参见石守谦《沈周的应酬画及其观众》,载《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254页。
[11]“观物之生”四字无作者款印,推测应为沈周好友李应祯(1431—1493)手笔。见陈阶晋等编《明四大家特展:沈周》,第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