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专题一 流动人口基本状况

报告一 天津市流动人口现状分析

天津市被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区域,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对京津冀区域战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2017年4月1日,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移新区,随着新区建设的启动和未来的发展,将对周边地区的人口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形成全方位的吸引和分流。天津市距雄安新区不足150公里,流动人口势必因此受到重要影响。

天津市户籍人口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总抚养比不断提高,社会抚养负担重,社会劳动力持续短缺。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的外来流动人口,成为改善天津社会人口年龄结构,解决社会劳动力不足的基本来源,为天津市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分析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变动趋势情况,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天津流动人口的迁移和构成规律,为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进而推动天津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流动人口人、户分离,是中国现有户籍管理制度下形成的人口流动和迁移现象。从全国范围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底,国内流动人口规模已高达2.47亿,占总人口的18.00%。其中,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劳动年龄人口,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已成为当前流动人口的主力军。2016年天津市常住人口1562.12万人,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达507.54万人,占常住人口总量的32.49%;常住人口同比增长15.1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总量相比上年增加7.19万,占全市常住人口增量的47.40%,流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大。天津市已进入常住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行列,根据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需要严控人口总量的过快增长,保证城市健康稳定发展。从2016年开始,天津市实施新的积分落户制度,根据不同受教育程度、流入区域、年龄等方面进行有差别的积分,为流动人口落户设定门槛、提高难度,积分落户制度的实施,有可能对人口流入天津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社会背景下,应准确把握天津市的流动人口发展变化状况,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报告所用数据,涉及2010—2017年度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同期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全员人口统计数据(2010—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7年)》及《天津市统计年鉴(1988—2017年)》数据,以探讨天津市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分布变化情况,加强对天津市流动人口发展趋势的判断和把握。

一、流动人口基本状况

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涵盖天津市16个城区,调查样本总量为5000人,涉及的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共16037人。

(一)劳动年龄人口占主体,青壮年人口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流动人口主要由劳动年龄人口构成,其中25~49岁的青壮年占81.72%,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仅占3.00%,与同期户籍人口相比,年龄结构更年轻,改善了天津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见表1.1.1)。

表1.1.1 流动人口分年龄组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总体上看,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17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5.7岁,相比2016年提高了约1.2岁。此外,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的年龄跨度较大,调查样本中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大的已87岁。从性别角度来看,所有年龄段中,男性占比50.44%,女性占比为49.56%,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二)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年轻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

2017年天津流动人口平均接受学校教育10年,同比(10.2年)略有下降。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高中/中专及以下的中、初等水平层次,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人员达到65.10%,其中有14.30%的人员仅接受过小学教育,2.20%的人员从未上过学。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18.70%)、初中(48.60%)以及小学(14.30%)的流动人口,合计占流动人口总数的81.60%。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以及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流动人口比例较低,即严重缺乏正规教育和受过高等教育的流动人口比例都较低,流动人口以中等教育程度为主,受教育程度整体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分布。

按不同类型分组的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表现出显著差异。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中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46.10%,远高于农业户籍流动人口的10.10%。流动人口的年龄与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年龄越大的分组,整体受教育水平越低。年轻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整体较年长的流动人口高,流动人口中年轻的“80后”和“90后”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年,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其中有25.40%的人员接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从年龄组看,21~30岁、31~40岁两个年龄组的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最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分别达到29.50%、17.90%;41岁及以上年龄组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偏低,占比不足5.00% (见表1.1.2)。从整体上看,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就业选择范围和发展潜力。

表1.1.2 天津市不同年龄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状况

(续表)

数据来源:2011-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三)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比例高

天津市流动人口户籍构成中,以农业户籍人口为主,来自各地农村的人口占绝大部分,整体比例高达82.40%,其余非农业户籍人口占16.60%,来自其他城市的居民占2.00%。农业户籍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偏低,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员占全部农业户籍流动人口的72.70%,其中初中53.60%,小学16.60%、未上过学2.50%,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低于天津市流动人口总体平均水平。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以高中/中专(25.50%)、初中(24.50%)和大学专科(24.50%)为主;其他城市居民的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农业流动人口,但低于非农业流动人口,主要以初中(35.20%)、高中(25.90%)和大学专科(20.40%)为主(见表1.1.3)。

表1.1.3 天津市不同户籍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状况

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四)经济因素仍是流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流动人口中,82.40%是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业户籍人口,进入城市就业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是这部分流动人口的重要流动目的。流动人口中,64.20%以通过在城市“务工/工作”获得收入为主要流动目的;其次是经商,占比19.30%;以以上两种目的为流动主要目的的流动人口合计占全部流动人口的83.50%,说明追求更高经济收益,是流动人口流入天津的主要目的。流动人口无论是受雇工作还是通过自主性的经商或其他自雇性经营活动就业,都会权衡个人在老家与在天津的收入差距,并会依此做出是否继续留在天津的决策,在流入地能获得相对较高的经济收入,是吸引流动人口流入的主要因素。天津对流动人口的吸引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流动人口流入后是否可以获得符合个人预期的收益。

流动人口流入天津的原因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除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而流入天津的原因外,家属随迁(8.30%)和婚姻嫁娶(3.80%)也是重要的流动原因。其他还存在因拆迁搬家、投亲靠友、异地养老、家庭照料(照顾自家老人和照顾自家小孩)等方面的原因流入天津的流动人口,但占比较低。此外,流动人口中还有0.50%因出生而流入天津,此情况说明流动人口已有相当一部分举家长期居住在天津,并在天津生育了下一代。说明家庭化流动已是天津流动人口的重要流动形式,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见表1.1.4)。

综合来看,经济因素在流动人口的流动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天津大部分流动人口选择的首要原因;其次,流动人口为维护正常的家庭生活,促进家庭成员随同流动实现团聚,则是一部分流动人口选择流入天津的重要原因。

表1.1.4 天津市流动人口流动原因构成

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五)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冀鲁豫等北方省份

天津市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冀、鲁、豫及东北三省,来自以上地区的流动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64.00%以上,其中,河北省20.80%,山东省20.30%,河南省10.00%,黑龙江省8.50%,吉林省2.60%,辽宁省2.20%。天津市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北方省份,流动人口主要来源省份与天津市地域相连、距离近是其中一大特点,对人口流入量有重要影响。与天津的河北省、山东省以及距离较近的河南省籍流入人口最多,三省户籍的流动人口合计超过全部流动人口总量的一半(51.00%)。

(六)流动人口流入天津的时间以中短期为主

天津市流动人口中以中、短期流动人口为主,流动时间越长的流动人口比例越小。流动时间1~6年的流动人口超过总数的一半,达到51.00%,其中流入时间在1年及以下的流动人口达到16.10%,约占流动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流入时间7~18年的流动人口约占39.10%,流入时间19年及以上的流动人口比例低于10.00%。从流动时间来判断,流动人口倾向于在天津中、短期停留,不考虑流动人口在调查时点初次流动的情况,流动人口呈现出停驻时间短、流动频繁的特征,城市对流动人口在当地长期居留的吸引力不足。

图 1.1.1 天津市流动人口的流动时间分布

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七)滨海新区仍是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区

天津市流动人口分布最多的前三位城区为滨海新区(21.60%)、东丽区(16.80%)、北辰区(9.60%),流动人口占比最小的三个城区则为蓟州区(0.80%)、河北区(1.60%)和宁河区(1.60%)。滨海新区是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区,但近年来该区的流动人口总量占全市人口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2017年的流动人口总量占全市的比例相对于2016年下降了11.6个百分点。

将天津市按照区域地理位置划分为中心城区(和平、河北、河东、河西、红桥和南开)、环城四区(北辰、津南、西青和东丽)及外围城区(蓟州、宁河、静海、宝坻、武清及滨海)三部分,对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流动人口在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和外围城区的分布比例,分别为26.40%、36.00%、37.60%,外围城区所承载的流动人口总量最高。其中,滨海新区流动人口占总量的21.60%,占全部外围城区流动人口总量的57.45%,外围城区表现出了流动人口聚集的趋势。中心城区中,河东区和南开区的流动人口比例最高,两区约占总量的8.00%;河北区最低,仅有1.60%,约为河东区流动人口的五分之一;环城四区中东丽区的流动人口比例最高(16.08%),仅次于滨海新区。天津市流动人口在地域分布上,整体呈现“外密内疏”的特点。伴随天津市积分落户制的实施,对外围城区给予较高的积分权重后,流动人口的这种分布格局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见表1.1.5)。

表 1.1.5 天津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

(续表)

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二、流动人口发展变化趋势

(一)流动人口进入高总量、缓增长发展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天津市流动人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增长。1990年天津市流动人口总量仅17.78万人,到1999年增至49.31万人,平均每年增长3.50万人。2005年流动人口首次突破100万,规模达到103.6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9.06万人,约为90年代的2.6倍。“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流动人口规模从344.84万快速增至500.35万,平均每年增加31.10万人,数量上较之前有了更快的增长。2016年是“十三五”第一年,受户籍制度改革和全国农村发展增速等方面的影响,天津市流动人口总量达到507.54万人,但同比上年仅增加7.21万人,流动人口的增长出现明显放缓态势。

事实上,进入“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流动人口的增速已逐年下降,流动人口数量整体进入增量减速的发展阶段。“十二五”初期,2012年全市流动人口增速13.91%,到2014年流动人口的增速已降至7.99%,到“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流动人口的增速回落至5.08%,至2016年,流动人口的增速进一步降至1.44%。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天津市流动人口的总量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将进一步下降。

天津市流动人口的增速,长期以来都远高于常住人口的增速(见图1.1.2)。2016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已超过1200万人,进入超大城市行列,按照国家对新兴城镇化的城市发展规划,城市人口总量将进行严格控制。2016年天津市实施外来人口积分落户制度,从个人受教育水平、年龄、落户区域、技能等方面设置落户积分项目,抬高了外来人口落户天津的门槛,外来人口落户天津的难度越来越大,将降低外地人流入天津的热情,影响外地人口向天津的流动。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地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地区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城乡之间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差距有望缩小,农村将形成更多的就业与发展机会,进而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意愿,减少流动行为。与此同时,雄安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对周边地区的人口与社会发展资源形成强有力的吸附作用,进而对包括天津在内的人口形成吸引,对天津市的流动人口进行分流。以上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将逐渐改变外地人口向天津流入的格局,流动人口将进入总量基本稳定,但增速不断放缓的发展阶段。

图1.1.2 天津市流动人口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天津市统计局。

(二)流动人口年龄结构相对稳定,但老化趋势明显

2011年、2012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年龄集中于31~50岁,30岁及以下和51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小。2011年、2012年流动人口中,21~30岁和51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15.00%左右,而31~50岁人口占比均高于70.00%;尤其是2012年,31~40岁人口的占比高达40.80%。自2013年开始,天津市流动人口年龄分布开始向“两头”转变,即21~30岁和51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的占比出现较大变动,年富力强的31~40岁年龄段人口占比逐年减少,2017年这一年龄段的流动人口占比37.00%,对比2012年下降3.8个百分点。总体上看41~50岁年龄段流动人口的占比波动性最大,相对于2011年、2012年,2013—2017年这一年龄段的流动人口占比出现明显下降。

表1.1.6 天津市流动人口分年龄段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2011-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结合表1.1.6中的数据看,天津市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多年来整体基本保持稳定,31~50岁年龄段人群始终占流动人口总量的50.00%以上,是流动人口中的主要群体。值得关注的是,天津市流动人口中20岁及以下流动人口的规模呈现出增长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比例增加,未成年子女随迁增加。

结合2011—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分年龄段分布情况看,青壮年比重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已形成逐年下降的态势,2017年流动人口中21~40岁的人口占比62.00%,较2013年下降了近12个百分点,天津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老化问题正日益明显。

(三)流动人口女性比例略有增长

天津市流动人口中,女性比例有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2011—2014年,天津市流动人口以男性居多,尤以2014年突出,该年流动人口男性比例超过60.00%,女性比例不足40.00%,流动人口总体的性别比失衡严重。流动人口中女性偏少的可能原因是:一是流动人口举家流动比例低,女性家属随流少。已婚女性相对于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着更多对老人、儿童照料等家庭事务,限制了女性的流动性,使女性容易成为流动人口家庭的留守者,最终导致流动人口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二是流动人口人力资本普遍偏低,在城市就业以体力型职业和岗位为主,天津市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就业市场更容易对女性形成职业歧视,低人力资本的女性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受到限制。自2015开始,流动人口中女性占比逐步提高,2015—2017年,流动人口中的男女比例不断接近,尤其是2016年,二者之比已接近于1(见图1.1.3)。

图 1.1.3 天津市流动人口性别状况

数据来源:2011-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分年龄段看,2011—2012年,21~30岁和51岁及以上的男性流动人口比例均高于女性,尤其是51岁及以上年龄段男性流动人口比女性高出将近一倍之多。2012年以后,男、女性流动人口比例出现显著变化,21~30岁、31~40岁之间的女性流动人口明显增加,并超过男性,但在41岁及以上年龄段中,男性的比例仍高于女性。流动人口中,女性的年龄结构明显比男性年轻,在婚嫁年龄的流动人口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见表1.1.7)。

表1.1.7 天津市流动人口性别分年龄组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2011-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2013—2015年,20岁及以下流动人口中男性高于女性,2016—2017年,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考虑到20岁及以下处于受教育阶段,依此简单推断,天津市流动人口在家庭流动过程中有可能采取了“夫妇流动→男孩优先流动→女孩随后流动→举家完成流动”的流动策略。从流动人口中女性占比的变化情况来看,流动人口的家庭化流迁过程中,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随同流动。

(作者:史佳颖 天津外国语大学讲师、博士;李竞博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后;高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