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荥阳议和
魏王豹被生擒,其母及妻子儿女,都被俘虏。魏王豹战败被杀、自杀、或者下落不明,这样的结果,对刘邦来说才是好消息。
按理说,魏王豹敢叛汉投楚,就已经做好了思想觉悟。他战败,也要守护王者尊严,选择去死。他兄长魏王咎反秦,被章邯击败,选择以身殉国。
可,魏王豹敢反,却没有兄长的勇气选择去死,而是被生擒。
如何处理被俘虏的诸侯王,韩信、张耳不能做主,只能交给刘邦发落。
韩信开辟敌后战场旗开得胜,用了一个月时间,平定魏地。刘邦得知这个消息,表彰韩信、张耳等人的功劳。同时,刘邦给韩信、张耳下达新的作战任务,继续扩大战果,向东攻打代、赵等地。
韩信、张耳领命,将作战下一个目标对准:代国。
刘邦开辟三个敌后战场,一个是策反九江王英布,做通衡山王吴芮思想工作,在南边牵制楚国。另一个是韩信提出的北举燕赵,东攻齐。最后一个就是彭越、吕泽等部将袭扰楚国大后方。
诸将都在努力打,刘邦也要打。
刘邦正面战场战果不佳。毕竟,他的对手是西楚霸王项羽。这个男儿,是这个时代,被称为战神的男人。
现在,刘邦要处理一件事:魏王豹。
魏王豹和刘邦曾经是反秦亲密无间的战友,也是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之一,还有一起伐楚合作岁月。
魏王豹以母亲生病为由,回到封地,叛汉归楚。
这种行为是可耻的!这种人被杀,也是很正常的事。
这一刻体现出刘邦气度,他怎么做,天下人都看着。
刘邦展现出了君王气量,尽管他心里想杀魏王豹一百次。但,为了从大局出发,他没有杀魏王豹。
刘邦虽没有杀魏王豹,却剥夺对方封地,还给他一个任务:驻守荥阳,抵抗项羽。
看着,魏王豹这种待遇。这里就要提到另外一个人:英布。
英布被随何做通思想工作,叛楚归汉。项羽很生气,以项声、龙且为将,攻打九江。
项声、龙且表现不错,打了几个月,攻破九江。项羽做了一件事,屠杀英布妻儿。
魏王豹叛汉归楚,英布叛楚归汉,两个诸侯王做的同一件事,得到结果不一样。这说明,刘邦气度比项羽大点。
对刘邦而言,他打天下用的是王道,你反我,我也会给你一次机会。对项羽而言,征服天下,用的是霸道,你反我,我就杀。
英布在后方牵制楚军,才能分散项羽注意力,也减轻了刘邦正面战场的压力。
可,项羽在这个时候是无敌的存在。刘邦能够战胜项羽,只能用两个字:奇迹。
刘邦正面战场打得很艰难,却也抵挡住项羽强大的攻势。
为了减轻自身压力,打一场持久战,刘邦做了两件事。
1.修了一条甬道。
这条甬道连接敖仓,是用来保障刘邦粮道安全。敖仓不仅是一个地名,还是秦囤积粮食基地。刘邦修甬道,就是为了让敖仓囤积的粮食能够安全抵达荥阳,供给前线。
项羽多次进攻,也没能攻破甬道,切断汉军粮道。
就这样楚汉争雄,陷入僵持。
2.刘邦为了打破僵局,又派了两个人继续开辟新的敌后战场,袭扰楚军粮道。
第一个人是靳歙。
他的任务是负责袭扰荥阳至襄邑粮道。
另一个人叫灌婴。
他的任务有两个:a.责袭扰楚军阳武至襄邑粮道;b.攻击楚国第二大本营,鲁城。
项羽是这个时代的翘楚,他是西楚霸王,手底下也有很多能打的名将。尽管刘邦开辟多个敌后战场,分散楚军力量。项羽选择牺牲局部代价,发动攻势。
僵持不下的荥阳之战,被项羽打开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刘邦修筑的甬道。汉三年三月,项羽一举攻破敖仓,围困荥阳。
此仗,刘邦和项羽打了一年多。如今,刘邦粮道被毁,坚持不住。
刘邦被做了一件事:议和。
议和条件:荥阳以西归汉,荥阳以东归楚。
刘邦扛不住项羽的军事进攻,又缺少粮食,不想打了。以荥阳为坐标,划分楚汉分界。
对于刘邦这个条件,项羽很犹豫。毕竟,他虽围困住刘邦,却也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坚决反对。这个人就是项羽身边,最高级谋士范增。
话说,项梁在薛会盟楚将领,七十多岁的范增加入,还给项梁解决一个难题:立谁为王继续反秦。
被立的人,就是放牛娃楚怀王。
项梁死后,楚怀王打压项羽,剥夺其军权。随后,命令宋义率军前往巨鹿,救援赵国。
范增参加了这次救赵行动,以末将第三把手身份。当然,这次行动项羽也参加了。
有种观点说,项羽斩杀宋义,发表即兴演讲,夺取指挥权都是范增献策。
巨鹿一战,项羽声威天下,名动诸侯。范增以谋臣身份加入项羽,替其出谋划策。
项羽为了表示对这个老年人尊敬,称他为亚父。
章邯降,还带来二十万秦军。范增建议项羽,将其优待。起初,项羽还是听范增的话。当项羽西进亡秦,来到新安,做了一件事:屠杀秦军二十万降卒。
范增又以望气,说刘邦将会是他大麻烦,尽快除去。这就有了流传后世的一个经典故事:鸿门宴。
项羽没按范增策划那样,除掉刘邦。范增很生气,说了一句话:竖子不足与谋。
西进亡秦,杀秦王子婴,屠戮秦王室,火烧咸阳。
范增劝阻,项羽不听。
尽管,范增多次进言,项羽不听。但,也没有伤了两人之间的感情。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也记得范增的战功,给他封了一个侯:历阳侯。
刘邦有张良,项羽有范增。张良帮刘邦争天下,范增帮项羽守天下。刘项之争,何尝不是范张之间搏斗。
刘邦主动议和及开出议和条件,以及项羽担心的问题,都告诉范增,请他拿主意。
范增审时度势,看清大局,一针见血,问了一个问题:刘邦为什么要主动议和。
议和,表达两层含义:
要么,是示弱,让对手放松警惕。
要么,是力量不够,打不赢,以手中资本,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范增是最高级谋臣,他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通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刘邦不是示弱,是真的打不赢。项羽断了刘邦粮道,荥阳不攻自破。
范增知道,还要让项羽也知道,就要把看到的现象全部说出来。项羽也认为范增分析问题很全面,还揭露本质。
刘项这场战争不仅拼实力,还是一场毅力之战。刘邦泄露底牌,就表示坚持不住。项羽加把劲,就能取得胜利。
刘邦议和,项羽采纳范增意见,用了一种方式拒绝:加大攻势。
刘邦见项羽想要把他赶尽杀绝,他很生气,却也没有办法。毕竟,议和是两个人的事。
项羽不答应,他只有打。
此时,张良正在衡山国,做吴芮反楚的思想工作。
吴芮最大的两个特点:
一个是能够看清大势,知道跟谁混有前途;另一个见识远,有眼力劲。
他做为第一个反秦的秦吏,也说明了他有胆色。他能够在乱世之中生存,裂土封王,说明他能够看清局势。
他最好的眼力劲,就是看中了一个人:骊山刑徒英布。
吴芮还充分发挥了一个哲学,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
他派英布加入项梁,派梅鋗帮助刘邦。
如今,英布反楚归汉,加入刘邦。吴芮在张良劝说下,又做出了一次正确的选择:加入刘邦。
张良不在刘邦身边,没人替他出主意。
当范增说了这样一句话: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後必悔之。
项羽听了范增的话,又加大攻势。不灭刘邦,绝不罢手。面对项羽强大攻势,又加上甬道被攻破,荥阳缺粮。刘邦很头疼,相当头疼。
就在刘邦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
他就是陈平。
那么,被称为秦末汉初,第一个阴谋家的陈平,如何助刘邦摆脱这次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