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中国食育的现状
运营自媒体账号这些年,我在后台收到了无数妈妈的私信,询问关于孩子吃饭的一系列问题,有新生儿辅食该吃自制的米粉还是吃商品米粉,有宝宝不爱吃青菜怎么办,还有孩子吃饭磨蹭该如何纠正,等等。
可以看出,对于孩子吃饭的问题,家长越来越关注,也越来越焦虑,但找不到系统学习的方法。每年和上万名父母交流,让我开始对当下食育的现状进行深入的思考,再加上和幼儿教育从业者们的交流,我发现,食育在中国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校园实践零星进行
大宝幼儿园的食育课程暂时停止,原因是一个小男孩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家长指责老师没有尽到看护责任,而园方觉得这个课程“风险”太高,家长热情度也低。于是,食育课程被换成了更加“实用”的英语启蒙课。
这种状况在很多曾经尝试将食育规划为常规课程的幼儿园都有发生。一方面,由于老师缺乏食育的系统培训,很难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无法进行标准化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家长对食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于是,关于食物的教育就成了主题教育中的一个“侧面”。幼儿园会在传统节日里组织孩子们做春饼、包饺子、包粽子,也会在春天组织以采摘为主题的春游,而这些活动大多都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
同时,国内没有诸如日本《食育基本法》,或者美国“可食校园”这样全国性推广计划。
家长系统认知空白
我带孩子在餐厅就餐,大宝和二宝自然而然地自己拿起勺子,一口一口吃掉面前的食物,并不时相视而笑。邻座一位阿姨观察了半天,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她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培训’这两个孩子的啊,吃饭这么好。我孙子没有动画片就吃不下饭哩!”
在这样一个人人自称“吃货”的时代,家长们对食物教育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多吃长身体”的初级阶段。如果孩子要看动画片,或者玩耍,家长通常会跟在孩子后面“强迫”他吃下定量的饭菜才安心。
曾经看过一份关于幼儿园小班新生儿食育现状的调查,家长回答关于食育的一些问题。比如,如果孩子非要边玩边吃,你是用零食奖励孩子让他吃饭,还是用喂饭的方式让孩子吃够量?大部分家长都选择了用喂饭的方式。而这样做,其实对孩子的自主性培养以及对食物的感受都是一种伤害。
大量的调查数据和我在工作中碰到的营养过剩或微量元素缺乏的儿童饮食案例,说明许许多多孩子的家长并没有理解食育,更别提充分掌握食育的方法。无论是食物的营养搭配、餐桌上的习惯礼仪,还是食物背后的文化,我们要学习的还有许多许多。
中国特色食育缺乏
有次我应邀去给早教中心做营养培训,本来只是给家长上课,结果和负责人聊了一会儿后,她希望我能给孩子们开个西餐小课堂,带他们了解西餐礼仪。当时我就想,为什么孩子们要学西餐礼仪而不是中餐礼仪呢?
直到现在,除了在传统节日带着孩子做节日必吃的美食,几乎就再没有什么突出中国特色的食育课程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和法国并称世界美食之国的中国,其实有太多饮食文化的宝藏值得我们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