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项羽:勿错如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 项羽活命之谜

公元前221年之前,中国的大地上,经过几百年的诸侯兼并战争,只剩了齐、楚、燕、韩、赵、魏、卫、秦八国。项羽家世代在楚国为将。到项羽的祖父项燕这一代,当的便不是一般的将军了,大约应该是三军总司令,或者国防部长兼宰相这样的国之栋梁了。

何以见得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命令大将王翦,统帅60万大军攻打楚国。秦军很快攻占了陈县以南直到平舆城的土地,俘虏了楚王。秦始皇亲自到曾经是楚国都城的郢都和陈县去巡视。而这个时候,项羽的爷爷项燕,拥立楚国公子昌平君做了新楚王,带领楚国君臣在淮河以南继续抵抗南下的秦军。”(1)

能够拥立一国的君王,必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即使昌平君被立为楚王,一段时间之内,难免不是项燕的傀儡。

战国时期,像项燕这样的一国重臣,一般都有自己的封国。这些重臣,上朝面对君王是臣,下朝回到封国就是封国的君王。因此,虽然项羽10岁前的生活没有史籍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那就是王子般为所欲为的生活。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读书,读两天就不肯读了,家人只好教他学剑。可是项羽学了几天又不学了。家人毫无办法。这就是贵族子弟的骄纵。其实,在项羽不好好读书,也不好好习武的时候,楚国已经是大厦将倾,项家也将要大难临头了。可是,一个几岁的孩子不会感觉到这些。他依旧骄横顽皮,为所欲为。

项羽10岁那年,灾难再也无法回避的突然降临了。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攻破项燕组织起来的淮南防线。楚军溃不成军,项燕战败自杀,楚国灭亡。

项燕为什么自杀《史记》没写。也许是杀身成仁;也许是自知难逃一死;也许是羞愧于战败;也许是灰心绝望,都有可能。但是,有文字把《秦始皇本纪》中的“项燕遂自杀”翻译成:项燕在王翦的逼迫下自杀。这样一来,王翦成了杀人凶手。更有甚者,还有翻译成“项燕被王翦杀害”。这未免过于偏向,对读者有误导作用。两军相对,生死由天。不存在谁杀害谁,谁逼死谁的道德评判。这种误导要剔除。

假设项燕不自杀而是向王翦投降,他能保住性命吗?以后人对秦始皇暴君,秦军是杀人机器的误导,似乎不能。即使项燕不自杀,秦始皇也会杀他。秦始皇不杀他,秦将王翦也会杀他。退一步讲,即使秦始皇不是暴君,秦军不是杀人机器,在那个时代,战败的将军被杀被灭门是很普遍的事情。不用举其他的例子,我们就看秦始皇本人。当造反军灭亡了秦帝国之后,秦始皇的弟弟秦王子婴,虽然用丝带系颈、驾素车白马,捧着天子的印玺符节向刘邦投降,可是结果还是被项羽和刘邦斩首灭门,秦始皇一支从此断绝了祭祀香火。

可是,历史的事实却是,除了项燕自杀外,项羽的家人却都活了下来。项梁、项伯、项羽,他们后来都成为秦末战乱的枭雄。

项羽是怎么活下来的?是乘乱潜入民间,又得楚国旧地拥戴者的拼死保护,这才得以活命?这有点像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赵氏孤儿”。

我曾读过一本写项羽的书,闹不清是小说还是历史读物,里面就有类似“赵氏孤儿”一样的感人故事。说王翦消灭楚国后,派人搜捕项羽。项家一个奴仆冒死救下了项羽。后来有人告密,这个奴仆又用自己的儿子替换了项羽,这才保住了项羽的性命。读这样的故事,不免怜惜于项羽的不幸,痛恨秦军的残暴。不过,这一说法显然是文学创作,没有史料根据。项羽也不具备赵氏孤儿的活命条件。读一读《史记·赵世家》中“赵氏孤儿”的记载,真伪自明。

(1)赵氏孤儿比项羽

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97年的晋国。

晋国的君主晋灵公无道,大臣赵盾屡次劝谏,晋灵公很恼怒,于是派人追杀赵盾。由于赵盾是晋国的重臣,赵氏家族又掌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结果是晋灵公杀赵盾不成,反被赵盾的弟弟赵穿所杀。

晋灵公死后,他的宠臣屠岸贾决定替君复仇。然而赵盾势力大,屠岸贾未敢轻易动手。等到赵盾一死,屠岸贾就遍告晋国诸将道:“赵盾的弟弟杀死君主,赵盾便是逆贼之首。做臣子的杀害了国君,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请各位诛杀他们。”

于是,屠岸贾和将领们在下宫袭击赵氏家族,杀死了赵盾的儿子赵朔,并将赵朔三族家人满门抄斩(注意,那个时代,这样的残暴似乎是天经地义)。赵氏家族中只有一个人因为身份特殊幸免于难,这人就是赵朔的妻子,晋成公的姐姐,当朝国君晋景公的姑妈。这时,赵朔的妻子已经怀孕。当屠岸贾等人追杀赵氏家人时,她便逃到侄子晋景公的宫殿里藏了起来。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一个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搜查。赵朔的妻子就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

搜查的时候,婴儿果然没有声音。

赵氏孤儿脱险以后,赵朔原来的门客程婴对赵朔的好友公孙杵臼说:“今天搜查虽然没有找到,以后一定会再来搜查,怎么办呢?”

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容易?”

程婴说:“死容易,扶立遗孤难。”

公孙杵臼说:“赵氏待你不薄,你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事,我去死!”

于是两人设法找来一个婴儿,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对前来搜寻的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

将军们很高兴,给了程婴千金,派兵跟随程婴去寻找赵氏孤儿攻打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

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公孙杵臼吧。”

将军们不答应,杀死了公孙杵臼和婴儿。

屠岸贾和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晋国君主病了,请人占卜,占卜的结果说,赵氏的子孙不顺利,因而作怪。晋君感到奇怪,赵氏不是被灭门了吗,怎么还有子孙?有大臣就告知说:

“赵朔尚有遗腹子,现已长大成人,名叫赵武。”

于是,晋君便恢复了赵武的爵位,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晋君又让众将军杀死了屠岸贾,灭了他的三族(那个时代灭门似乎是司空见惯)。

等到赵武行了冠礼,程婴就对赵武说:

“当初下宫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您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向赵氏先人和公孙杵臼报告事情完成的情况了。”

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程婴说:“不行。公孙杵臼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之前死了;如今我不去复命,他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

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2)

无数人的死,换来一个赵氏孤儿的活。几千年流传的一个动人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然而,对比赵氏孤儿,项羽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赵武能够活下来有很多优越条件:赵武是遗腹子,没有人认识他;追杀赵武的人仅仅是晋国的一个大臣;屠岸贾假借王命,有很多人反对他;赵武的母亲还是晋国当朝国君的姑妈。即使是这样,如果不是一个无辜人家的孩子替换了赵武,赵武仍然没有活命的机会。

项羽则没有赵武这些优越条件。项氏是楚国的豪门,项羽又已经10岁,许多人认识项羽,难以调包蒙混过关;秦始皇一统天下,要杀项氏后人天经地义,谁敢反对?楚国崩溃,王公大臣自命难保,谁还顾得上他人?项燕既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中一定会有仇家。上有君王诏令督办,下有秦军严查,外有官民指认,内有仇家协助,项羽还能活命吗?显然不能。

(2)项家并未逃亡,被迁往秦国的都城咸阳

《史记·项羽本纪》有这样一段记载,揭开了活命之谜:

“项羽的叔父项梁曾经教项羽读书习武学兵法。后来项梁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说情,事情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项梁带着项羽逃到会稽郡的郡府所在地吴中县。吴中县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因此,每当吴中县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项梁暗中用兵法来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

“秦始皇游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羽一同去观看。项羽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感到项羽胸有大志,很不一般。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3)

上述文字透露出几点信息:

第一,楚国灭亡之后,项家的生活不错,很自由。

根据时间推算,楚国灭亡项燕自杀时,项羽10岁。学习兵法不同于学《三字经》,不理解可以死记硬背,学兵法需要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据此我们推断,项梁教项羽学习兵法的时间,应该是在项燕战死楚国灭亡以后。这说明楚国灭亡后,项家生活不错,仍可以自由地读书、习武、学兵法。

秦始皇消灭六国之后,没有对六国的王族和将军大臣进行追杀和监禁。《史记》中还有很多文字可以佐证这一点。

比如《史记·留侯世家》对张良的记载: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国。悼惠王二十三年,张良的父亲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却不安葬,而是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做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4)

上述文字显示,秦始皇消灭韩国后,没有将做过韩国五世宰相的张良家斩首灭门,甚至没有没收财产。张良家还有奴仆300人,还可以在家策划刺杀秦始皇的行动,而且这个行动后来还真的实施了。

《史记·田儋列传》也记载,秦始皇消灭齐国后,同样没有把齐王满门抄斩。齐王的族人田儋仍然过着使奴唤仆的奢华生活。

第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下令把全国的豪富12万户迁往咸阳,项氏家族也在此列。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项梁被捕入狱这件事。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梁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说情,事情得以了结。”

栎阳县属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诸侯秦国,位置在秦国都城咸阳东北50公里处。而项氏老家下相县在江苏宿迁,相距一千多公里。项梁如果在家乡犯事,不归栎阳县管辖。如果是有人犯罪项梁是同谋,也不应该由栎阳县往返两千多公里抓捕项梁,而应该由当地的下相县抓捕。所以,项梁应该是在栎阳县或者咸阳犯事被抓。

项梁在家教导项羽等子弟读书、习剑、学兵法,怎么会跑到一千公里以外的地方犯事?

合理的解释是:这个时候,项氏家族不是居住在下相县,而是居住在咸阳,或者离咸阳不远的栎阳县。也就是说,项梁一家在12万户豪富之列被迁往咸阳,是在秦始皇的眼皮底下,教项羽及项氏子弟读书、习剑、学兵法,不慎犯事入狱。

第三,秦始皇平定楚国后,没有像历史上的战胜者那样,把战败的楚国人贬斥为秦国人的奴隶,而仍然是让楚国人自己为官,管理楚国。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梁犯事入狱之后,托蕲县的官吏曹咎写信给栎阳县的司马欣通关系,事情得以了结。”

项梁为什么千里迢迢托蕲县的曹咎,再让曹咎千里迢迢去给栎阳县的司马欣通关系?说得通的解释是:项梁在秦国地界人地生疏,没有人可以通关系;而在楚国地界经营多年,可能当年有恩于楚国人曹咎,万般无奈,只好这样不远千里。

狱掾是一个很小的官吏。楚国人的曹咎给秦国人的司马欣一封书信,司马欣便欣然放人,说明当时秦国人对楚国人没有歧视。之所以能如此,必定是来自于秦始皇的明确旨意或行为示范。

关于这方面的例证还能从《史记·高祖本纪》等史籍中见到。

秦始皇平定楚国后,楚国人刘邦、萧何、曹参都能够在当地为官。萧何还因为业绩突出,差一点就被秦帝国的御史提拔到中央工作。这说明秦始皇对占领的楚国人是一视同仁的。

第四,秦始皇对迁往咸阳12万户诸侯六国的豪富,没有管制和监禁。这些人可以自由地离开咸阳,回到旧国故地。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梁后来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和处罚,他和项羽一起逃回楚国地界的会稽郡府吴中县。”

项梁回到楚国旧地后,没有隐姓埋名,而是大模大样地住在会稽郡的郡府,并广为结交士大夫,网罗子弟。还协助官吏组织大型的民工徭役,操办县内大型活动。项梁这样的人物离开咸阳,没有受到官方的追查和通缉,说明其行动自由;在楚国旧地吴中县出现,也没有受到会稽郡和吴中县盘查和逮捕,还和当地官府、豪杰密切交往,抛头露面。这说明秦始皇对这样的豪门并未特别的监管。会稽郡和吴中县也没有因为项梁这样的旧贵族身份而对他加以限制和打压。

至此,项羽为什么能活命的谜团解开了:因为秦始皇的仁慈。

秦始皇根本就没有想要斩草除根杀项燕的后人。不仅如此,甚至没有贬其为庶民,或将其充军流放。而是允许他们保留财产,富足生活,自由往来。说秦始皇是项羽及项家的再生父母,一点儿也不过分。

然而,秦始皇的仁慈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是项氏宗族和项羽的感恩戴德,或知足常乐吗?

不是!是仇恨。刻骨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