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眼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神经及附属器官。
眼球 成人的眼球直径约24毫米,重约7.5克,由以下部分组成。
巩膜:是眼球的最外层,为白色坚韧的纤维膜,与角膜共同保持着眼球的一定形状。
角膜:位于眼球最前面,无色透明,像表蒙子一样。
脉络膜:是眼球壁的中层,富于色素细胞和血管。由于此膜类似葡萄外皮的颜色和形状,故称为葡萄膜,有遮光作用,并主管眼球的营养。
睫状体:是连结脉络膜前方的轮状部分,其中的肌肉收缩,可使晶体变形,使所要看的物体清晰可见。
虹膜:与睫状体相接,位于晶体前面,根据入射光线的强弱发生反射性收缩,以调节瞳孔大小。虹膜的颜色因人种而异,与其所含的色素量有关。在东方民族中,由于色素多,所以呈黑色;白种人由于色素少,可呈蓝色或白色。
瞳孔:虹膜中央的圆形小孔,是光进入眼球内的入口,由于虹膜肌纤维收缩,瞳孔可缩小或扩大。
视网膜:位于脉络膜内面。此膜的外层分布着感光和颜色的视细胞。由视网膜出来的神经纤维在眼球后部集中形成视神经,通过眼窝和视神经管到达大脑。视网膜中,把相当于眼球后极,围绕视线终止处叫做黄斑。与此相反,视神经由视网膜向外穿出眼球的部分,无视细胞,称视神经乳头。
视神经 由眼球后方到大脑视觉中枢的神经束,称视神经。左右眼视神经的一部分,在进入大脑之前形成交叉。
其他眼球内容物有晶体、玻璃体、房水等。位于瞳孔后的晶体,以微细的纤维(秦氏小带)与睫状体接连,其后部与玻璃体相邻。由角膜、虹膜、晶体、睫状体所围绕的空间,称眼房(又分前和后房),其中充满房水。
由外界进入眼内的光线,首先在角膜发生屈折,进入前房后通过瞳孔。在晶体再次发生屈折,进入玻璃体内,于视网膜上成像并刺激视细胞。该刺激通过视网膜、视神经,于视神经交叉处一半交叉,经视索达外侧睫状体,再由视放射到达大脑枕叶视中枢。
附属器 有眼睑、结膜、眼肌、眶筋膜、泪器、脂肪、骨膜及睫毛等。
眼睑分上下两部分,其开闭可使角膜显露或隐蔽。眼睑周围有睫毛,与眼睑共同保护着眼球。覆盖眼睑里面的是睑结膜,覆盖在眼球前面的巩膜表面是球结膜,与角膜相连。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有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使眼球可向各方向活动。泪器有泪腺与泪道,泪液由泪腺流到上穹窿结膜,湿润结膜、角膜后,经上、下泪点流向泪道,最后流进下鼻道。
功能
眼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光觉、形觉(包括视力、视野)和色觉。
光觉 眼能够感光的能力叫光觉。光觉障碍有:光觉减弱、对暗适应迟缓的夜盲。
对光刺激发生反应的是视网膜的视细胞,分锥细胞和杆细胞两种。锥细胞感强光及色视觉,使视力良好,辨别颜色。而杆细胞是感受暗光或弱光,且没有色视觉。
将主要由锥细胞作用的眼的状态叫明适应状态,主要由杆细胞作用的眼的状态叫暗适应状态。
形觉 将眼分辨物体形状的功能叫做形觉。形觉分为视力和视野。
视力是眼认识物体存在和形状的能力,在视机能中最重要。日本人的正常视力为1.2 (标准光照度为200勒克斯),我国人的正常视力为1.0。所谓弱视,即指视力低下而无他觉(客观)变化。弱视有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遮眼性弱视等。
将眼不活动所能看到的范围叫作视野。正常人视野的广度以白色为最宽,其次为蓝色、红色,绿色最狭窄。
色觉 是指眼辨别颜色的能力。完全无色觉者,称全色盲;色觉全面减弱者,称全色弱;只欠缺红绿色觉者,称红绿色盲;较红绿色盲程度轻的,称红绿色弱。
双眼单视 正常眼,双眼注视同一物体时,传入大脑皮质中枢,融合成一个像,称为双眼单视机能。由于我们的右眼和左眼是分开的,所以映射到右眼的物像与映射到左眼外界的物像多少有些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外界物体的远、近,并能把外界物体看成是立体的,将此叫做立体视觉。
另外,将两眼的视线集中于注视物体的功能叫做幅辏。为了避免左右眼的视网膜像的复视(不吻合),而让眼球的运动相一致,使两眼的映像成为一个,这种机能称为融像。
眼的调节是由于睫状体中的睫状肌收缩,使悬韧带松弛,晶体就以自身的弹性变凸,从而提高眼球的屈光力。因此,调节机能是与睫状肌的功能和晶体的弹性有关。所以,当睫状肌麻痹或晶体失去其弹性时,便不能进行调节。在调节机能完全静止的状态下,根据眼的屈光状态分为:正视、近视、远视、散光四种。
决定眼的屈光状态的要素是: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的屈光力、晶体的位置与眼球的长度(眼轴长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角膜的屈光力、晶体的屈光力和位置、眼轴的长度三项。根据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可区别为正视、近视、远视。由于角膜表面不是一个球面,能引起散光。眼的屈光状态并不是终生不变的,婴儿时,大多数是远视;但随着成长,有向近视转化的倾向;成人时,约有半数会变成近视;老年时,由于调节力减弱,远视会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