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谋攻篇(5)
据说,蒙哥马利介绍完情况,连“再见”也没说一声,就匆匆离去,那位准将只好替他向美国客人道歉。艾森豪威尔后来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但再也不当着蒙哥马利的面抽烟了,甚至他当上这位英国将军的总司令后,也是如此。“然而,他们两人也没有成为好朋友。”克拉克说。
时过境迁,物换星移,自从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在英国那颇不愉快的首次会面之后,到西西里登陆战役前,两人作为军人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人说,艾克被这位性情古板、心怀怒气的英国人喝令掐灭香烟的时候,还只是个准将,蒙哥马利则高他两级,如今,艾克已是上将,尽管蒙哥马利神气活现,但发号施令的毕竟是美国人了。
尽管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之间存在着这样的不愉快,但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大败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还是给艾森豪威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他还对蒙哥马利指挥英国第八军在昔兰尼加的作战行动衷心赞赏。他认为,蒙哥马利富有指挥才能,把主攻任务交给经验丰富的蒙哥马利还是合适的,于是同意了这个计划。他对担任这次联合作战的副总司令、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说:“我了解巴顿,他不是一个甘居次要地位的人,因此,这势必会伤害他的感情。不过,我们忠诚于共同的同盟国事业,而不是狭隘的民族利益,这是基本出发点。我曾对巴顿讲过这个意思。我不把自己看成是美国犬,而看成是同盟国的人。我想,巴顿将军应该能理解这一点。”
果然,巴顿将军对这一修改后的作战计划大为不满,不过,当亚历山大将军请他谈谈为美国第七集团军制定的新作战计划时,他只是立正,敬了一个礼,简单地回答道:“将军,我不搞计划——我只服从命令。”但他心头却怒火中烧,憋足了劲,准备和蒙哥马利在战场上一较高低。许多人也并不怀疑巴顿这员猛将会在战斗中占上风。
按盟军的预定计划,西西里登陆战役于1943年7月10日开始。登陆前,盟国的空军对西西里岛、撒丁岛和亚平宁半岛南部的机场、港口、潜水艇基地以及工业中心展开猛烈空袭,摧毁了许多军事目标,在空中和海上占有绝对优势。7月9日深夜,盟军的登陆兵和空降兵在西西里岛南部的锡拉库扎至杰拉一百八十公里的地段上实施登陆和空降。巴顿率美第七集团军的部队在利卡塔、杰拉、斯科格里蒂登陆,英军在锡拉库扎登陆。同所预计的形势几乎一样,巴顿遇到了较大的阻力。登陆的第二天上午,德军猛烈反击,驻守在卡尔塔吉罗内地区的德军“戈林”师对美军第一步兵师发起了猛烈的反冲击,美军行动受阻。次日,德军第一装甲步兵师一部也由岛屿的西部赶来增援,美军承受的压力更大。此时,登陆三天以来,进展一直比较顺利的英国军队已逼近西西里岛东岸中部的卡塔尼亚城,“戈林”师又被调到该地区作战。这样,美军终于顶住了德军的反击,很快将三个滩头连成一片。
与此同时,蒙哥马利所面临的形势却十分不妙。德军为阻止他沿东海岸公路向墨西拿挺进,调兵遣将,岛上的大部分兵力,包括赫尔曼·戈林师,从西西里岛西部开来的第十五装甲师和第二十九装甲师在内的各路人马云集埃特纳山西南,从卡塔尼亚至恩纳构成了一道堵击第八集团军的坚固防线,阻挡了英军的前进。蒙哥马利被迫将第八集团军的主力向西移动,选择了一条从西侧绕过埃特勒火山的迂回路线,与向东推进的美军第七集团军的部队相呼应。按原定计划,攻打墨西拿应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担任主攻,巴顿指挥的美军第七集团军掩护其侧翼。不过,正当蒙哥马利受阻之际,巴顿憋足了劲,改变了进攻方向!一路向巴勒莫推进。
巴顿,作为一个优秀的战术家,十分重视作战的“速度”,他认为,神速的行动常常能将敌人暂时的优势减少到最低限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充分利用每个有利战机并防止敌人重新调整兵力抵挡连续进攻。因此他将“兵贵神速”这一战术坚定不移地应用于巴勒莫之战,他的军队在向巴勒莫推进的过程中,一路猛打猛冲,因此,当美军抵达巴勒莫大门口时,对守军来说,犹如神兵天降,他们在惊慌失措中很快投降。
美军于7月22日攻占巴勒莫后,很快到达了圣斯蒂法诺,而蒙哥马利仍未能冲破德军重兵的围截,这样,美军重又担任主攻墨西拿的任务。8月5日英军攻克卡塔尼亚,8月16日,美军进入墨西拿,西西里战役以盟军的胜利宣告结束。这一役,德、意守军共损失十六万七千余人,大大振奋了西方盟军的士气,同时为以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和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准备了条件。
西西里战役的胜利再次表明,盟军团结一致、协同作战的重要性。艾森豪威尔就任英美联军北非作战行动的总司令时,盟军内部的矛盾已明显暴露出来,且有进一步深化的迹象。作为盟军最高指挥官,他享有崇高的权力和威望,但他从不把有不同意见的同事加以排斥或压制,而是以诚相待,坚持原则。他处理盟军事物的最高原则就是以诚相待,加强团结。这样他不仅很好地处理了与蒙哥马利的关系,而且十分出色地协调了英美联军的作战部署,从而保证了战场上盟军得以全力协作、并肩作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艾森豪威尔以克制的态度处理盟军事物,并身体力行做“团结”的表率,在平衡、协调盟军的关系方面表现出一个统帅不凡的气度和品格。“二战”中,正是由于他能够善于处理盟军内部的矛盾,注意团结,处事公平,待人宽厚,因此,才使盟军密切合作了四年之久。这说明,“以诚相待,加强团结”在盟军合作中是何等的重要。
借智生财
江苏某县有个分析仪器厂,规模较小,三百来名职工,没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产品落后,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产品销路不畅,至使企业步人了低谷,几乎到了停产的境地。严酷的现实告诉厂领导,要使企业摆脱困境,必须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眼光仅仅局限在厂内,是毫无办法的。于是他们开动脑筋,放眼整个社会,瞄准科技人才集中地,借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力量,与他们联手合作,接受有关科研成果转让,搞“借智生财”。经过多方努力,时间不长,这个位于苏北县城的小厂,就与全国二百多个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联系,与其中的四十多个单位合作研制成功几十种产品。比如甲离子选择电极是该厂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协作研制成功的,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的发明奖,该厂也随之名声大震。还有离子选择电极,也是该厂利用沈阳一家研究所的成果生产出的产品。其中的敏感膜是关键部件。只此一个部件行家估计,一个教授带几个研究生,也要用几年时间才能研制成功。而该厂利用科研所的成果,仅用四个月时间就投入批量生产。同时他们还注意捕捉各种信息,不失时机抓住专家的最新成果。1980年,我国的一位电分析专家赴捷克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他在了解世界极谱理论新发展的基础上,回国后搞出了一台新谱仪的原理性样机。该厂闻讯后立即与这位专家取得了联系,建立了开发这一新产品的协作关系,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对这台样机进行了改进,使之投入批量生产,前后用了三年时间就投入市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由于该厂善于借用各方面的科技人才,不断开发新产品,不仅彻底摆脱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萧条局面,而且焕发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勃勃生机,使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企业跻身于全国电分析仪器行业的骨干企业之列。该厂领导谈到企业发迹史,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跟着科技走,绝处逢生靠人才,有财力、有物力、不如有人才。”
独特的五星上将马歇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歇尔作为罗斯福的重要谋臣,不仅富有政治远见,还显示出卓越的指挥才能,他并没有亲临前线直接指挥过一次战争,但却被称为盟军“胜利的组织者”。他的组织才能早在1916年训练平民“志愿兵”时就为美国公众所注目,使他获得了“甘油炸药”的绰号。
就从1916年说起吧!乔治·马歇尔被提升为陆军上尉,奉命前往旧金山的普迪奥,充任富兰克林·贝尔将军的副官,贝尔刚刚从墨西哥归来。1916年,墨西哥人潘乔·比利亚起兵反抗美国人,势力不断扩展。美国陆军部长牛顿·贝克命令组织一支讨伐性远征军,攻入墨西哥。远征军司令约翰·潘兴准将下令捉拿叛军首领比利亚,然而却无法得手。尤为令人忧虑的是,美国后备兵源行将告竭。美国政府的紧迫任务是扩充军事实力,为此,“平民军事训练计划”制定了出来。
“平民军事训练计划”是以自愿为原则的,很像古代西方的公民兵制,报名者必须自备服装、给养及其它所需物品。显而易见,这一原则就将军事训练的对象限制在有产阶级中,只有他们才“有闲”来接受这样的“爱国主义”召唤。于是,律师、记者、运动员、医生、富家游手好闲之子弟,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军人”。对他们来说,成了志愿兵,不过是换一下生活口味。因而,兴趣盎然,作风散漫,日间的训练不过走马观花,应付教官而已。闲暇的时间,尤其是晚上,所谓的“宿营地”——旅馆就成了他们寻欢作乐的天堂。这样的老爷兵是无法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贝尔将军日后回忆说:“他们都出自旧金山的名门望族,”他接着承认说:“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罗尔斯一罗伊斯和其他高级轿车停在一起。”
贝尔最后把马歇尔挑选出来,要他来把这些志愿兵训练成过硬的战士。他明白地交待任务说,对志愿兵操练要严格,要不手软,不留情,要使他们的生活艰苦起来。他也坦率地告诉马歇尔,这项工作可能对他的晋级不会有多少帮助,这些老爷兵花的是自己的钱,背后又有有势力的朋友,弄不好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利。马歇尔完全明白了,自己接受的是一项必须承担风险又必须负起责任来的任务,但他认为他能够把这项工作搞好。英国作家伦纳德·莫斯利评论他说:“他从不愚弄人;无论对谁,男的、女的、小的,凡是办不到的,他绝不应承。”换句话说,凡是他应承下来的,就千方百计一定要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