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第五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七方

岐伯说,气有多少,形有盛衰,治疗有缓急,药方有大小。又说,病情有远近,症候有中外,治疗有轻重。病情近者用奇方,病情远者用偶方。发汗不用奇方,下泻不用偶方。病情近则化偶方为奇方,剂量小而病除;病情远则多用由奇方合成的偶方,需大剂量方能治愈。奇方不行则用偶方,偶方不行则从另外的角度考虑,所谓寒、热、温、凉,表现出的也许是与之相反的症候。

王冰说,脏位有高下,腑气有远近,病症有表里,药用有轻重。单方为奇,复方为偶。心肺为近,肝肾为远,脾胃居中。肠胞胆,亦有远近。唯有识见高远者,能够权衡利弊对症下药。药方与其重不如轻,与其毒不如善,与其大不如小。

时珍说,对主要病症我们要进行正面治疗,对附加病症进行相反治疗。比如,热邪在下而上有寒邪,则以寒药为主、热药为佐。服药之后,热气既散,寒性也就消失了。寒邪在下而上有浮火,则以热药为主、寒药为佐,服药之后,寒气既消,热性也就散了。

完全说,症候的改变在于病情,治病在于药方,配制药方在于医生。方有七类:大、小、缓、急、奇、偶、复。配制药方的主体,源于气味。寒、热、温、凉,四气生于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成于地。所以有形为味,无形为气。气为阳,味为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各随脏腑的病症,而施行药的品位,于是七方可成。所以,奇、偶、复方,是三种药方的剂量的大小;大、小、缓、急方,是四种配制方法。故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

大方

完全说,身表为远,里为近。大小,是配制奇、偶方的方法。假如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奇方中的小方;大承气汤、抵挡汤,是奇方中的大方,因为需要用它进攻里面的病症。

从正说病人兼有几种病症,一二味药就不适合;肝肾及下部的病症,必须采用大方。王太仆以心肺为近,肝肾为远,脾胃为中。刘河间以身表为远,身里为近。他认为,身体一半以上有三分气,为天。身体一半以下有三分气,为地。中间为人。

小方

从正说小方有两种:有一味主药两种从药的小方,适合第一卷序列。于邪气单一的疾病;有分成两部分而多次服用的小方,适用于心、肺及上焦诸病。

完全说,肝、肾位远,治疗它们的病必须剂量大而味数少,使其气迅急下走;心、肺位近,要治疗它们的病,必须剂量小而次数多,使其气易散而上行。肺服九、心服七、脾服五、肝服三、肾服一,乃五脏生成之数。

理方

王冰说,假如病在肾而心气不足,服药宜急过,不使气味袭心,以免肾药欺心,心力更衰。上、下、远、近之病与此相同。

完全说,圣人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上下俱无犯。好古说治上必妨下,治表必妨里。用黄芩以治肺必妨脾,用肉苁蓉以治肾必妨心,服干姜以治中必僭上,服附子以补火必涸水。

从正说,理方有五:有以甘甜延缓之方,如甘草、糖、蜜之类,病在胸膈,取其留恋;有以药丸延缓之方,与汤散相比,其药效迟慢;有味品众多之理方,药品众多则相互拘制,不得各展其药性;有无毒治病之理方,无毒则性纯功缓;有气味俱薄之理方,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及至蔓延到下部,药力已衰。

急方

完全说味厚者为阴,味薄者为阴中之阳;所以,味厚可致使下泄,味薄则通气。气厚者为阳,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所以,气厚则发热,气薄则发汗。

好古说,治主病宜用理方,缓则治其本;治从病宜用急方,急则治其标。表、里、汗、下,皆有所当缓、当急。

从正说,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比如针对中风之类的疾病;有汤散荡涤之急方,下咽易散而行速;有毒药之急方,毒性能上涌下泄以减弱病势;有气味俱厚之急方,气味俱厚,直趋于下而力不衰。

奇方

王冰说单方也。从正说,奇方有二:有独用一药之奇方,适宜于病在上而近者;有药和阳数一、三、五、七、九之奇方,宜下泄不宜发汗。

偶方

从正说,偶方有三:有两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二方相合之偶方,古谓之复方,皆宜于病在下而远者;有药合阴数二、四、六、八、十之偶方,宜发汗不宜下泄。

复方

好古说,复者,再也,重也。所谓十补一泄,数泄一补也。还有,伤寒见风脉,伤风得寒脉,为脉症不相应,亦以复方应对。

从正说,复方有三:有二方、三方、数方相合之复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汤、五积散之类;有本方之外另加别药,如调胃承气加连翘、薄荷、黄芩、栀子为凉膈散之类;有两分均等之复方,如胃风汤各等分之类。